首頁>汽車>

本以為熬過2019,2020年的車市興許會稍微溫暖一些。

但沒想到,給2019畫上句號的不是回暖的汽車市場表現,而是一份長長的裁員名單。

波及8萬人的裁員名單

這份名單,很長也很無情。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9年11月底,幾大主流車企已經公開的裁員計劃波及到了全球近8萬名汽車工人。它代表著未來幾年之內,在德國、美國、英國甚至中國和印度,會有近8萬人成為無業遊民。

早在2018年底,通用汽車就曾經發布宣告,將於2019年底前裁掉15%的受薪員工,包括25%的高管,裁員人數達14700人,並暫時關停5家北美地區以及2家北美以外地區的共7家工廠,以提高產能利用效率。

此後,福特、本田、積架路華、福斯等等主流跨國車企陸續跟進,全球車企的裁員大潮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剛剛過去的兩週時間裡,僅僅是德國兩大汽車巨頭戴姆勒和奧迪宣佈的裁員人數就已經接近2萬人。

11月26日,奧迪釋出宣告,將在2025年前裁員9500人,約佔員工總數的10%。

三天後的11月29日,戴姆勒宣佈,計劃到2022年底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至少10000人,至少佔全球員工的3.3%。

另一大巨頭BMW,雖然還沒有公佈具體的裁員計劃,但也在11月27日表示會爭取在2022年前完成節約成本的任務。言外之意再明了不過,裁員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而且根據協議,2020年起BMW員工的獎金將被大幅削減,並且部分員工的工作時長會被延長。

原因有二:車市寒冬、電氣化?

究竟是怎樣的嚴峻形勢,讓巨頭們走到了不得不裁員的這一步?

很多人覺得是銷量。

畢竟最近兩年間,無論銷量資料還是發展態勢,汽車市場呈現出來的都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疲軟。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曾經月銷過萬都不一定能擠進榜單前五,而現在月銷過萬,妥妥的月榜前三。

產品銷量下降,車企能掙到的錢也越來越少,只好通過裁員來節省開支,抵禦“車市寒冬”。

聽上去是個合理的解釋。事實上,儘管車企的毛利和利潤在不斷地減少,但還沒有到虧錢的地步。所以整體車市的下滑,只不過是導致大幅度裁員的原因之一。

真正壓垮駱駝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電氣化。

哪位問了,電氣化不是從好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了嗎?怎麼現在倒成了裁員的主因了?

裁員、轉型與未來

這就說來話長了,咱們從今年開始講:

2019年,是造車新勢力進入淘汰期、篩選期的一年,也是各大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集中發力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傳統車企要帶著過去幾年心血投入的新能源產品,與新對手造車新勢力鬥,與老對手其他傳統車企鬥,還要和消費者“鬥”——如何讓消費者能夠接受老字號的新產品。

儘管在幾年之前,各大車企都還能靠著內燃機掙個盆滿缽滿。

但在真正開始落實電氣化戰略時,面對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等等動輒就要畫個幾百億美元的領域,這些錢早就在前期的研發、驗證中花掉了。

最近兩年近況更差,銷量不好到手的錢少了,需要的投入卻是一點沒見少;全球各國的排放標準又越來越嚴苛,不僅時間緊張,罰單數額也大得驚人;對手們都還在使勁砸錢,一旦稍慢就有可能失去先機。

“前有豺狼,後有猛虎,身旁還有一同求生的競爭者”,以此來形容各大車企們的現狀也不為過。如果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都無以為繼,辦法就只剩下了一個,裁員。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裁員潮背後,是全球車企在發展純電動程序中的無奈選擇。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用這樣一個稍顯殘忍的辦法,雖然不能稱之為“壯士斷腕”,但陣痛卻是真實存在的。

熬過裁員、熬過轉型的陣痛之後,車企們是否可以迎來一個光明的未來?

誰也說不定。

所有人都知道該往哪兒走,卻沒人知道終點會是什麼樣,但已經邁出的腳步,不會停下。

“你流血了,要停下來休息一下麼?”

“不!我得快點趕路,去晚了,風景可就全都看不見了!”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福斯神車全新Magotan即將上市,運動年輕化,是否能延續神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