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規模、生態,是貫穿新能源汽車發展生命線的三部曲。
2019年12月28日,在深圳舉辦的“NIO Day 2019”,蔚來(NIO.US)車主們用一首合唱《電動車主的自我修養》表達了自己對購買蔚來之後,身邊人的種種不理解,和自己的無奈,更是唱出“長安街趴窩,股票跌到一塊多,2019年最慘的人,補電要拖輛油車”等自黑梗。
在那時的大眾眼中,已經是強弩之末的蔚來,產品好壞已經無關緊要,能否有下一屆NIO Day,才是他們對蔚來最大的懸念。
2020年,蔚來經歷了股價翻了20倍、交付數量連續9個月實現同比翻倍、從瀕臨破產到引領中國造車新勢力,實現了從地獄到天堂的切換。
2021年1月9日,蔚來“NIO Day 2020”在成都舉辦,這一次的NIO Day,除了劫後重生的喜悅,更承載著消費者對於未來產品的期待。
一款在硬體配置上直接拉滿的ET 7釋出,成功將市場情緒點燃,在新車釋出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蔚來收漲6.42%,盤中一度突破千億市值大關,蔚來也從比亞迪手中接下了中國汽車第一大市值公司的接力棒。
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背後,也有著隱秘的角落,新能源汽車行業在經歷了信仰、狂熱,市場迴歸理性之後,千億市值對於蔚來,是否“過度發育”?新能源進入拼刺刀時刻,行業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而蔚來在其中,會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01 信仰定價,百花齊放
新能源汽車從0到1的階段,不論是透過“PPT造車”拿錢拿到手軟的投機家,還是馬斯克的真正信徒,對特斯拉(TSLA.US)的信仰是都是公司發展的第一動力
面對這種新生的特殊物種,在商業模式並沒有得到市場充分印證的情況下,信仰是定價最好的基石。
特斯拉在2008年以一輛純電動跑車Roadster打響了它在新能源市場的第一槍,用一個獨樹一幟的產品吸引了大眾的眼光,與此同時,馬斯克也成功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清潔能源開發者+太空殖民者”。
在多重光環的加持之下,馬斯克收穫了大量忠實的信徒,其中包含著大量的精英階層和社會名流,現在的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中,李斌、何小鵬、李想,都曾經是特斯拉的忠實粉絲,馬斯克也就此開創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借鑑著偶像的經驗,李斌開啟了蔚來之路,蔚來希望為使用者創造愉悅生活,透過換電站、NIO House等一系列服務讓客戶滿意,打開了新能源市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來到2020年,新能源被越來越多國家、公司所認可推廣,在燃油車轉變新能源化已經成為了行業發展的確定性之後,新能源也就成為了資本最適合炒作的標的。
特斯拉股價也在2020年4月開始,開始了股價的急速拉昇,在過去一年的統計區間內,特斯拉區間漲幅達到了815.58%。
在龍頭對整個新能源板塊帶來的聯動效應下,儘管眾多新能源車企,在產品佈局,公司發展戰略上可能與特斯拉存在出入,也同樣享受到了板塊拉昇帶來的市值快速增長。
蔚來在過去一年的統計區間內,股價與特斯拉出現了高度一致的情況,區間漲幅達到了1459.70%。
圖:特斯拉2020年股價K線圖
圖:蔚來2020年股價K線圖
資本對於新能源板塊的情緒不斷上漲,只要與新能源相關,無一例外地引發資金的追捧,這也吸引著行業內外的資本不斷湧入。
這其中包括了富有基因的傳統車企,也包括了諸如電商、科技巨頭、甚至於地產商等各行各業的企業跑步進場,賽道越發擁擠。
五花八門的產品,也讓消費者與投資者同樣出現了類似“審美疲勞”般的情緒冷卻,這也宣告著由信仰主導的行情即將告一段落。
02 規模定價,龍頭為王
除去新玩家之外,傳統與新能源車企也在新能源產品的佈局上加速推進,大眾、沃爾沃、理想、寶馬、賓士、長城、廣汽等L4級別的量產車預計在2022年前後推出,正式宣佈著這場新能源大戰即將開始。
智慧汽車包含著汽車產業與網際網路產業的雙重特性,這兩條賽道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使用者為王”。
沒有一個產品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怎麼樣把產品做到能抓住最大使用者基數的市場,這才是使用者為王的關鍵。
網約車、共享單車、社群團購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核心競爭力在於產品,更在於價格,畢竟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低價擁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馬斯克深知網際網路思維的運營之道,在硝煙四起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中,特斯拉嗅到了大戰將始的味道,以龍頭之尊率先降價,在元旦期間,國產Model Y落地,將降價16萬發售,起售價為33.99萬元。
這並不是特斯拉第一次降價,持續降價策略背後的驅動力在於,特斯拉在車輛成本控制上做到了極致,不論是內飾、還是硬體的搭配上,“極簡”一直都是特斯拉的代名詞,在未來的成本壓縮之下,國信證券認為未來Model Y的價格還有10萬的降價空間。
而蔚來的公司調性與戰略,則讓蔚來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蔚來的定位,是中國新能源的自主高階品牌,成為新能源中的BBA,一直致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獲取客戶對其產品、服務最大程度的滿意度。
我們因此見證了蔚來在每輛汽車配置上,都付出了用心滿滿的誠意,這也註定了蔚來無法打出降價牌——因為降價一來傷害了衷心支援的老使用者,二來高居不下的營銷、運營費用,硬體成本過於高昂,讓蔚來並無太大降價的空間。
蔚來在NIO Day上釋出新旗艦轎車ET 7,不選擇電池租賃的前提下起售價為44.8萬。高定價之下,也就註定了蔚來的本代產品與大眾化無緣。
特斯拉向左,蔚來向右,力所能及的降價與力所能及的服務,面向大眾與面向小眾,兩者在戰略上本沒有誰對誰錯之分,但市場會基於公司定性給予公司不同的估值倍數。
高毅資產的邱國鷺認為“投資寧可數月亮,也不要數星星。星星那麼多你總是數不過來,但是月亮只有一個。”
所謂“月亮”,是指在門檻較高的行業裡,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與行業洗牌後笑到最後的企業,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寡頭,做好投資的真諦就在於要找尋到門檻最高的行業裡最好的公司。
作為資深投資家,邱國鷺的看法代表了資本市場的一大主流趨勢,受理解難度和研究成本影響,與其大量研究平庸公司,其效果遠不如在頭部優秀公司中尋找確定性溢價。
03 軟體定價,生態時代
在全球一體化的產業鏈下,硬體上的差距註定會越來越小,這也讓軟體定義汽車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這印證了特斯拉的降價邏輯——先在硬體上讓利於消費者,透過降價進行電動汽車的普及,再透過軟硬體自研的生態閉環,構成生態護城河,與使用者產生強繫結關係,進一步衍生出源源不斷新的產品進行商業變現。
將軟體成為未來的利潤中心,變成汽車屆的“蘋果”,這代表了特斯拉發展的最終形態。
而從蔚來新產品來觀察,其智慧化發展,ET 7硬體配置過度突出,在軟體上卻被人忽略了,從實際情況出發,豪華堆料的組合不一定意味著優秀的產品。
正如安卓手機透過硬體堆疊的方式,曾經在硬體引數上實現了對蘋果的超越,但在蘋果恐怖的晶片效能和軟硬體適配之下,仍然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再透過智慧汽車最重要的自動駕駛來進行觀察,最看重的是算力、演算法和資料,前者更加依賴硬體裝置,透過硬體的堆疊實現算力的大幅度提升不是難事。
而後兩者,需要技術和實踐當中進行技術沉澱並實現互相配合。從實際情況來看,優異的演算法完全可以在同場景下實現算力的最小程度利用。
在軟體將成為車企硬實力標準的大趨勢下,以蘋果、華為為代表的科技巨頭看到了掌控下一個作業系統的機會,在造車賽道不斷釋放加碼的訊息。
一方面是龍頭早已進行了軟體相關的佈局,另一方面是科技巨頭進場,從基因上就註定了它們並不會在這方面輸給蔚來。在重重圍剿之下,蔚來將如何應對?
新能源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很欣慰地看到,中國汽車終於有了與有上百年曆史底蘊的跨國汽車巨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機會,我們也在資本市場看見了一個個自主品牌的崛起。
信仰、規模、生態,已經成為貫穿新能源發展生命線的三部曲。
-
1 #被迫"高階化"的賓士,只因降價拼不過"豐田"
-
2 #根本不是一個定位,特斯拉這做工用料只配賣這個價
-
3 #人家特斯拉能降價,國產車不降價因為什麼?!國產新能源車就算破產也多數由國家買單;運氣好堅持下去,就能騙取那些買車人的血汗錢了!!!
-
4 #蔚來的高階只有未來人認可
-
5 #確實低價比不過特斯拉 比亞迪,溢價走高階路線還有一線生機,一條道走到黑的路數是對的
-
6 #蔚來到底好在哪,我還沒看出門道來,但特斯拉車裡面的內飾做工是真的很一般,所以我也搞不明白,特斯拉這麼牛的企業,為什麼不把內飾好好搞一搞呢?
-
7 #既然降價打不過特斯拉,那就做一隻嘴硬的鴨
-
8 #蔚來高階路線是慢性自殺,不看好李斌的風格,現在賬上有錢了應該埋頭思考市場方向。高階電動車特斯拉已經證明不行的,至少短期不是市場需求
-
9 #李斌可能無比恐懼;但也可能無比坦然:套現之後,個人財富已經幾代享用不盡了,可能去美國買房了或者早已買過了。而馬斯克在身居世界首富之後還在賣房,酬現金繼續加大投資。
-
10 #一語道破真機,蔚來確實是因為就算降價也幹不過特斯拉才只能這麼玩的。
-
11 #電動車原理結構簡單 門檻比較低。就像有了安卓系統羅永浩都能拉人做手機一樣, 以後配套成熟就更簡單了,酷派,htc,小辣椒,大可樂這些手機誰還記得? 蔚來前途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