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是專業玩家,還是高階玩家?

試駕皓影的當天早上,我在車後座的扶手處發現了一臺膠片相機,一下就喚起了我的好奇心。當年我入坑膠片相機的時候,其實是被第一卷自己親手拍下的照片質感所感動。我們常用的數碼相機雖然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在光電訊號轉換期間總會產生一些損失。但是膠片則不同,一切的成像都來自於光穿過鏡片組之後,每一絲光線在膠片上產生的化學反應,時間在這一刻凝結,留下當時當場原本的一切影像。所以我們說攝影是一門玩光影的藝術,我想設計亦然。

談到外觀設計,我們可以先回憶一下皓影的同門兄弟CRV,以及同級別的日系車型——豐田RAV4和日產X-Trail。三者之中只有RAV4是近期換代車型,但走的是粗曠的Tacoma式野性路線,CRV和X-Trail自然不必多說,一直以來都是居家的、溫柔的“老好人”造型。這樣一來,皓影的外觀就瞬間脫穎而出了。前臉貫穿式的鍍鉻飾條加上羽翼式的LED大燈,在Crider那樣比較緊湊的車型上看起來或許有些厚重,但是這套設計在皓影這樣尺寸的車上就顯得相得益彰了,視覺上很好地拓展了整臺車的寬度,又賦予了這臺車一些大氣的感覺。

那麼精緻體現在哪裡?在我理解,精緻感體現在車身設計上就是一些小細節的體現。而在皓影身上,LED燈珠組合了成細條狀的霧燈組,流水式轉向燈也同樣是纖細的形狀;側面的腰線和底部的鍍鉻飾條分劃出光與影的分割線;尾部的線條又通過凹面與凸面,將整個車後部分成了數個層次,在用寬度營造了很好的下盤穩定感的同時,也將尾燈的造型塑造成了細長條的樣式。

秀外慧中,不止於設計坐進皓影車內,在經歷了強烈的視覺衝擊之後我們又找回了熟悉的感覺。皓影的這套內飾在我看來還是希望在讓車主在欣賞到精緻外觀的同時,還能享受到足夠貼心的內部佈局。本田空間魔術師的傳統在這臺車的儲物設計上得到了原原本本的延續,尤其是混動車型的後排電池包散熱通道經過特殊線路設計之後,仍然保留了後排座椅可完全放倒至純平的功能。而在皓影的混動版車型上,除了備胎換成了補胎工具以外,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空間侵佔。所以即使是混動版本也沒能給我提供更多的新鮮感與科技感,整體傳達的還是簡潔與好用。

但是當我與皓影接觸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會發現,這套車機系統其實內建了Honda CONNECT 2.0的系統。日系車的車機系統一直是非常保守的,但是本田這次大步的做了一個跨越式的升級,引入了包含線上音樂與天氣的網聯功能,甚至還接入了支付寶。繼續開啟扶手箱,你還會發現無線充電功能也已經加入了進來,原車還有多達5個USB充電口,足夠照顧非常手機依賴症的中國消費者。

本田與安靜,這次必須要寫在一起!以往提到本田車型,多多少少會伴隨一些“靜謐性稍差”的聲音。誠然,靜謐性這件事並沒有什麼解決的捷徑,只能老老實實堆隔音材料,以至於本田在諸多車款的更新上引入了很多的降噪隔音黑科技之後,即使已經緩解了一些噪聲,還是難以引起質變。這樣的觀點在我們試駕皓影汽油版時其實還是成立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引數雖屬主流但也並不搶眼,伴隨著急加速時的發動機聲音而來的還有輕微的振動,都告訴我這臺車還是應該回到安穩駕駛的舒適區。但是開頭的結論我想可能要止步於內燃機的時代,或者說止步與皓影混動出現之前。

混動版皓影的隔音降噪水平,甚至是過濾路面顛簸的表現,都已經脫離了我們以往對一臺本田車型的印象,甚至是日系緊湊級SUV的水準,已經值得給出很高的分數了。這也是在皓影上市之後,我強烈推薦消費者去4S店親身體驗的一點。另外在動力方面,混動版車型搭載的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加上峰值扭矩高達315N·m的電動機,在加速時瞬間就能爆發出很強的動力。在這套第三代i-MMD混合動力系統的加持下,混動版皓影的百公里加速已經達到9.1秒,並且在油耗上還能有更好的表現。不過話說回來,皓影的缺點也在動力系統上。因為同級的“新晉紅人”已經有了混動+四驅的動力組合,但皓影的混動版本只有兩驅這一種形式可選,可能也是車型定位和取向不同導致的吧。

本以為是一次無限接近於CRV的試駕體驗,卻在方方面面都給了我莫大的驚喜。也許皓影這臺車是一個開始,本田開始在好開好用的基礎上為自家車型增加更加個人的價值體現的屬性。綜合皓影18萬元起的預售價格,如果最終上市能夠進一步有所下探,不但是同級競品,連基礎深厚的暢銷同門兄弟可能都要面露難色了。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揭祕!87秒全自動換電,電動車換電再創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