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事實上,作為設計更年輕,同時配置清單也更入流的一款SUV,皓影獲得比姊妹CR-V更高的關注度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歸根到底,作為一臺車,它開起來的質感究竟如何?今天本文就將重點放到動態體驗上。

(上圖外觀有些許改裝)

目前皓影燃油版全系標配了193匹的1.5T發動機,匹配6MT或CVT變速箱,壓榨力道很有本田特色;混合動力車型則是由2.0L自吸發動機+電動機+E-CVT構成動力系統,綜合最大馬力215匹。整體而言,與Accord高功、CR-V基本保持一致。

這次我們試駕的是皓影燃油版車型,也是更多消費者目前會考慮的種類。此前在觀望的幾個朋友都表示會擔心的動力問題,畢竟只有1.5L的排量,但試駕完本人認為是無需多慮的,今天介於省道和山路交錯試駕路段看來,起碼在80km/h以內整體發力不亞於曾經2.5L的自吸水平。但由於沒有高速路試駕,後段爆發還不能下結論。

撐起這股爆發的一大亮點在於運動模式,實測在S檔下,方向盤撥片連降兩檔後,哪怕是CVT變速箱也執行得很快,而且基本是不到紅區不作換擋的——有好一段山路我都基本維持在2檔5000-6000轉的水平前行,且轉數不會輕易掉到3000轉以下,完全不像一套以往所認知的CVT。

當然,本人在不少文章裡都說過,無論本田對發動機的調教有多麼激進,但其實它的居家屬性依舊很強——從Crider到Accord再到今天的皓影,都清一色CVT的套路。所以哪怕在S檔,整車也只是在“合理亢奮”區域,不竄動也不出格,小慣量渦輪的使用也讓遲滯感和突兀感減少了很多。

跟舒適屬性十分對應的,自然還有皓影的底盤部分。這次皓影採用的“懸浮車架”搭配E型多連桿後懸,還有液壓柔性襯套技術可以說在整體顛簸的處理上有很大的進步,再也不是曾經日系車典型的“軟”感。但制動踏板還是保留前端些許虛位的設定,這個剛上手得適應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外觀更運動的車型,皓影還搭載了CR-V全系沒有的235/55 R19米其林LS3輪轂,主打幹溼地抓地力和低滾阻;而CR-V上的米其林浩悅3則偏向於靜音和舒適性。試駕車上更大的輪轂及更小的扁平比,自然在路感上也會略微更好。

此外這次試駕儘管沒能客觀測試油耗,但經濟性上還需要補充說說主動式進氣格柵,就是通過控制發動機艙熱量以及空氣動力學來達到燃油經濟性。儘管這個功能時下越來越常見,但在該級別合資車型上還算比較少有。

所以配合起CVT變速箱,皓影整體的定位輪廓也清晰了,一方面豐富了城市路段的靈動感,而另一方面還是傳承了本田民用車那種柔順的感覺,再加上本田Honda Sensing 安全超感系統,反正我會很容易聯想到開著車帶著家裡人舒心出遊的場景。

由於靜態體驗部分本人此前實拍已經有說明過,今天就簡單說一些亮點,其中外觀部分重點說說燈組,也算是皓影在外觀上最有誠意的部分——前大燈採用了向內凹陷的羽翼式LED燈組,神態和質感都很到位,而流水式的轉向燈也是首次登陸本田車型。

尾燈細長的造型也十分討喜,在我們早期看申報圖時就已經被吸引了。而更有意思的是,尾部的轉向燈居然是整合在尾門邊上的。

內部氛圍回到居家實用的風格上,但皓影作為更年輕定位車型,拉絲剛面已經替換掉木紋裝飾。其中扶手箱應該是與CR-V區別最大的地方,能夠支援無線充電,而整體造型也回到正統的雙層扶手箱設計,並不像CR-V那般隨意擴容,這點變化我覺得最大的好處無疑是提升了質感,皮質包邊的區域進一步擴大。

水杯架保留了更深的擴容機關值得好評,旁邊有大小適合的手機槽。

後排空間此前本人在視訊裡測量過是剩餘一拳四指的(本人173cm胖子),作為這個級別車型完全不需要擔心。而後排設施可以說是一應俱全,雙出風口、雙USB,超小地臺隆起,座椅靠背角度調節等都到位了,在高配車型上,升窗鍵後方還有座椅加熱功能。

後排中央扶手箱豪華感也盡力給足,扶手的操作檯上支援多媒體、天窗等功能的調節,哪怕是真帶著身份做到老闆位,也能享受到老闆待遇。但相應的,後排中央坐墊和靠背實測也會相對較硬。此外皓影后排帶上了遮陽簾也讓我有些小意外。

寫在最後

其實本人從靜態體驗實車到今天試駕,都會感覺皓影才是更適合本田家族的一款緊湊級SUV,畢竟這一代本田車給到人們的印象多數是——外觀必須運動,Accord也得運動起來;動力必須壓榨,FIT也能當超跑;內飾必須實在,空間魔術師不玩虛的。而皓影目前就基本符合以上的這些訴求。

至於它能不能從前輩那裡分的一塊市場?這或許不是核心問題,至少目前破萬的訂單,已經證明皓影能夠以自己的獨特之處打出一片新的天空,也說明這次的定位是比較正確的.現在誰都高喊要主打年輕人的市場?到底幾款車型成功了呢。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售價60萬,奧迪A6旅行版,超大空間,內飾豪華,家庭旅行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