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 科技最前線
作者 | © 林丹
在馬拉松比賽中,選手若想拿第一,就需要更強健的體魄,更完善的裝備與更持久的耐力。
商業世界中的競賽同樣如此。對於運作週期更長的出行領域而言,在網約車這場“馬拉松比賽”中,不乏有滴滴、美團、曹操出行、嘀嗒等實力不俗的選手在賣力比拼,至今未見輸贏,卻仍有玩家入局。
經「科技最前線」跟蹤觀察,2019年新入局的玩家中,最受矚目的非“T3出行”莫屬。
T3出行似乎“一出生就自帶光環”——這家由、東風、長安三家車企聯合蘇寧、騰訊、阿里巴巴等共同打造的智慧出行平臺,被視為彎道超車的“黑馬”,畢竟目前在賽道上還沒有“國家隊+網際網路巨頭”雙重基因加持的玩家,僅T3出行一家。
那麼,這家企業有哪些突出能力以至於備受關注?T3出行又將為行業帶來哪些變化?T3出行能否為行業解決最受重視的安全問題?
行業多輪洗牌後,留下綜合實力強的玩家在大出行領域這條坎坷的賽道上,從來不缺參賽選手。
前有遺憾退出的EZZY、途歌、麻瓜出行等創業公司,後有、北汽、、吉利等大車企,更別提正在激烈競爭中的滴滴、美團、攜程、神州等網際網路排頭兵。
這兩年來,行業不僅歷經數次洗牌,更有盈利模式待考的隱憂和多重問題的困擾。網約車有合規、運力和安全問題的困擾,共享租車則有車輛購入、維修、保險、運維等高成本的困擾,每個問題都是玩家們所揹負的沉重大山。
誠如上文所言,作為這場競爭激烈的馬拉松競賽選手,必須具備三大硬核能力:第一是軟實力(出身好,體魄強),第二是硬實力(產品好,技術強),第三是底層素質高(耐力好,底層穩)。三管齊下,才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出行領域拔得頭籌。何出此言?
在「科技最前線」看來,出行行業是一個門檻極高的行業,重資產、重運營、重技術,同時伴隨著一定風險。回顧2019年,各大平臺已從“拼價格”轉向“拼服務、拼安全”的方向,這意味著,留下來的玩家或新入局的玩家,必須有更強的綜合實力。
事實上,在這麼一個強成本驅動、強技術驅動和強運營驅動的行業裡,如果這幾方面的能力不強,很難跑贏。那麼,在當下“死傷無數”且要求極高的網約車賽道上,為什麼還能吸引資本和創業者入場一戰?
據德勤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的網約車市場規模或突破3000億元,市場空間尚且如此廣闊。而隨著出行安全問題及地方運營監管趨嚴,市場將淘汰一批不合格的玩家,讓真正有實力的玩家能在清朗的行業環境中充分競爭。
在政策與市場帶來的雙重洗牌下,滴滴也加快了步伐。今年年中,滴滴高調宣佈all in安全並探索聚合模式,推出網約車開放平臺,向第三方出行服務商開放,“如祺出行”、“東風出行”與運營的網約車服務商等都將與滴滴平臺進行對接。
在滴滴佔領網約車市場主導地位的當下,還有哪些玩家敢入場比拼?
今年7月,“新秀”T3出行闖入了賽道,為眾多“苦滴滴久矣”的司機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據「科技最前線」了解,自7月22日上線以來,T3出行已登陸南京、武漢、重慶、杭州、長春、廣州等城市,註冊使用者累計超過260萬,日均訂單超20萬,保持著零事故發生的記錄。以安全為差異優勢,T3出行逐步收穫了口碑和市場。
也難怪司機們多數為這個“後起之秀”而歡呼,畢竟T3在資本、技術、平臺這三大方面的綜合優勢突出,將會帶來更良性的競爭環境。據了解,T3出行背後的資本力量不僅有東風、和長安三大央企,還有阿里、騰訊和蘇寧等網際網路巨頭,數個股東共同斥資近100億,如此“大手筆”無疑透露出資本對T3出行的看好。
T3出行CEO崔大勇
CEO崔大勇透露,阿里和騰訊投資T3背後主要有兩個訴求,一個是資本押賽道,二是戰略意圖。而T3出行也很聰明地在眾多投資方中選擇了能賦能自身的公司,“阿里的高德、騰訊的支付平臺等都會加入我們的車聯網裡。”CEO崔大勇在36氪近期的採訪中說道。
其實,從T3出行背後的資本組合來看,本質上就是雙向選擇了行業內最強者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打造出行業內最好的產品。
那麼,除了資本的全力助攻外,“含著金湯匙出生”的T3出行在技術和平臺兩方面還有哪些突出優勢?這可能要深入探究T3出行的整體技術能力是如何將“安全解決方案”落實到位了。
安全是一個“非標品”,如何打造一體化解決方案?倘若,要總結出一個2019年網約車領域的關鍵詞,那一定是“安全”。
細數今年國內出行領域的種種變局,大多和“安全”有關:造車新勢力曾因自燃問題而掀起軒然大波,最後緊急召回車輛;國家監管標準加碼,合規安全的條款相繼出臺;滴滴順風車迴歸時,引起受眾對其“如何保障乘客安全”的爭議,只能先在三個三線城市“試水復出”……
在這些風起雲湧的時刻裡,以安全、品質、服務、高效為主要訴求的“新玩法”已逐步成為全民訴求及業內共識,其中,“安全”是最核心的訴求。
“安全是網約車發展的底線,安全困境也是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T3出行CTO譚天龍的簡單一句話便道出了業內最大痛點。現在擺在大家面前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解決網約車的安全問題?”誰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將有望成為行業內最大的贏家。
然而,安全是一個“非標品”,在出行環境相對複雜、各地政策法規不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想去打造一個適用性強的“安全標準”或“安全產品”,絕非易事。
今年11月,滴滴順風車宣佈重新上線時,規定“夜晚8點後女性將不能使用順風車”,想以此保障女性乘客的安全,卻被網民認為是“一刀切式”的性別歧視……
非標準化,就是這個行業最難的地方。
針對當前行業的安全現狀,「科技最前線」認為,如果想要做好“安全”,可能要依靠“前端智慧化技術+中端大資料蒐集處理+後端運營管理+行為心理學”一體化解決方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全面靈活地監測車輛、司機的情況,切實到位地保障乘客安全。
想要實現這一體化解決方案,出行平臺就要在硬體、軟體、管理三方面有足夠的硬實力、資源力和執行力。
近日,「科技最前線」觀察到,T3出行宣佈成立中國首個網約車安全實驗室。在此之前,國內外尚未有此類安全實驗室,大部分出行平臺對於安全的解決措施是提高司機的准入門檻,如Uber和滴滴都是對註冊車主進行了綜合背景審查,並引入了失信人名單篩查。
那麼,作為國內率先成立的“網約車安全實驗室”,T3出行究竟要如何保障出行安全?「科技最前線」帶著疑問,試圖從這個實驗室的技術本身及其價值中一探究竟。
首先,“網約車安全實驗室”以車聯網技術為基礎,基於T3出行已有的V.D.R安全防護體系,攜手車聯網技術、資料、交通及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科研機構,圍繞硬體、軟體、管理三大類安全問題,不斷迭代解決方案。
其次,承載了T3出行核心技術的“V.D.R安全防護體系”是什麼?據了解,V.D.R(即 Vehicle-Driver-Road),通過打通車內網和網際網路,讓每輛營運車輛可被平臺實時管理,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車-人-路”的真正連結。
在“V.D.R安全防護系”中,包含的硬體設施是車載大屏,T-box和AI- box加上車外兩個攝像頭、車內兩個攝像頭;軟體設施則是整個後臺的控制系統,全是基於車聯網的架構,支撐了前端和車輛的資料互動、感應、遙控。
最後,這套一體化的軟硬體系統最關鍵的作用在於採集大資料——前邊有Adas系統、有行車記錄儀,能採集前端的三維資料,這個資料採集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能判斷前方路況是否安全,更遠期的意義在於它是高精地圖的採集者。
在「科技最前線」看來,這個過程實際上更像是一張出行系統中的“物聯網”,在出行場景中構建起“人+車+路”的全方位覆蓋——在前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車機系統、一鍵報警系統、遠端干預系統、路況監測系統、司機背調等六大模組,輔助中端對以上系統的資料進行篩選、清洗與整合,最終實現在後端對每輛營運車輛的實時管理、對司機的全時段管理、對路況的全程監測。
這張網如同一張時刻鋪開的隱形“安全網”,讓出行場景中的人與車都能杜絕安全隱患,平安出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智慧浪潮迭起的當下,「科技最前線」認為隨著T3出行覆蓋更多城市後,其大資料優勢將能反哺無人駕駛和智慧城市,在未來也有很大機率成為無人駕駛最大的應用平臺。
畢竟,現在做無人駕駛系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間斷的資料訓練,供機器深度學習,無人駕駛的先行者Baidu Apollo也是如此。
在「科技最前線」釋出前夕,緊隨網約車安全實驗室,T3出行又釋出了中國首份《網約車安全宣言》,從價值觀安全、司乘安全、模式安全、技術安全、硬體安全、運營安全、女性安全等十個方面全面落實安全保障。“我跟產研同事說,做產品時一定要堅信,你的女朋友、孩子、父母在後半夜也能打車,安全是我們做產品的初衷,不然投入再多也沒有意義。”崔大勇在採訪中如是說。
B2C實體運營模式,將決定下一個優勝者了解出行行業的人都知道,出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單靠某一個環節的單兵突進,很難整體取勝。因此,當“安全”保障到位之後,出行平臺還應該做好的下一步是什麼?
「科技最前線」認為,在保障出行安全後,平臺最重要的莫過於運力、使用者和服務三個核心能力,運力和使用者是基礎,離開了這兩個能力,服務相當於“空中樓閣”。
在合規條例頒發後,無論是第一梯隊的滴滴和神州,還是第二梯隊的曹操和嘀嗒,整體的運力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各家都在想方設法提高平臺的運力效率,獲取更多使用者。而隨著國家合規要求趨嚴,專事網約車運營的車輛可能越來越少,並且對司機也帶來了新機遇與新考驗。
在這種情況下,出行平臺如何利用更好的模式贏得使用者、提高運力、優化服務,成為了業內近期最為關注的問題。
要實現以上這一切的核心,是否在於運營模式的優化?因為運營模式首先決定了使用者體驗和整體效率,當前業內認為“B2C模式”更適合綜合實力強的出行平臺,也是出行領域發展的趨勢,主打B2C模式的神州租車在打造全產業鏈和人車生態圈已有初步成效。
無獨有偶,T3出行CEO崔大勇曾多次強調:“如果做一個排序,我認為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客戶體驗,第三是效率,第四是成本。”他認為,當前移動出行領域基本痛點未得到解決,根源在於模式。在傳統的C2C撮合模式下,平臺無法對供給側進行有效管理和監督,導致服務標準不統一、合規運力無法根本保障、安全隱患無法根本杜絕。
因此,出行行業只有從供給側改革,才能從源頭解決安全難題。這就不難理解為何T3出行從誕生之初,便拒絕“撮合模式”,聚焦合規運力,堅持合法合規實體運營。由此看來,這是一個將“安全”寫入了基因的公司。
只有牢牢佔有上游車輛和司機供給的“B端”市場,才能在不斷做大規模的同時,補強目前C2C平臺存在的使用者體驗、平臺准入和安全監管等短板,這是B2C模式的核心意義。
而在外界看來,T3出行採用B2C實體運營模式的最終指向都是為了安全。
B2C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把控車輛安全,T3出行本身擁有一部分車輛,整合車廠的B端及社會上的B端,比如租賃公司。據CEO崔大勇在36氪的專訪中透露,“三大OEM廠有一萬一千家的經銷商,大部分經銷商都會轉型成我們線下的運營商,現在已經有一些大經銷商集團和T3出行合作。”
這樣一來,隨著客戶規模增加和運營效率提升,單位成本將不斷下降,這已經可以為T3出行提供足夠大的盈利空間。此外,T3主要利用技術實時控制車輛的出行狀況,所以在資產安全性上沒有風險。
隨著合規安全趨嚴,B2C模式無疑更符合市場發展及監管的方向,這或許也是滴滴們開始注重上游車源供給的根本原因。
結語出行市場正從“一家獨大”邁向“多維競爭”,在未來,各家將會在細分市場打下戰壕。
而T3出行深耕安全,將是未來出行模式的重要參與者和塑造者。用標準化的安全產品與車聯網作為底層支撐,從長遠來看,T3出行的種種舉措將推動行業安全標準的升級。
現在,在出行領域的這場“馬拉松”競賽中,三軍齊發,而T3出行前有助攻,手握王牌,它未來會跑出什麼成績?我們拭目以待。
文中配圖均來自:T3出行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