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集權謀、科幻的中國產大劇《慶餘年》熱烈上演中,看過的觀眾相信都對裡面的角色印象深刻。老戲骨業務能力線上,無論是陳道明飾演的慶帝,還是吳剛飾演的陳萍萍,抑或是男主張若昀飾演的範閒,每個角色的背後都有觀眾看不清的一張大網,不知在打什麼權謀主意。
劇情撲朔迷離,跌宕起伏,正如北汽與戴姆勒之間的收購、欲收購,增持和欲增持,兩大汽車集團各有所求,另外還加上摻合進來的吉利,作為“吃瓜群眾”,一不小心就見證了新的歷史。
話不多說,先來看場好戲!
學BMW?戴姆勒欲增持北京賓士股份至75%
2018年,汽車股比開放,BMW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外資企業,用36億歐元收購華晨BMW合資公司25%的股份。經此一操作,BMW集團在華晨BMW合資公司的股份佔比從50%擴大到75%。華晨眼睜睜地將“現金奶牛”拱手相讓。
合資車企利潤高企,尤其是合資豪華汽車品牌能夠帶來巨大的收益,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無論是華晨BMW之於華晨,奧迪之於,北京賓士之於北汽,妥妥地都是為旗下自主品牌輸血的“供應方”。
根據北汽集團2018年的財報顯示,北京賓士年度營業收入1354.2億元,佔北汽全年總收入的89.1%。一旦按照戴姆勒的預想,將其持有股份從49%提升至75%,那麼北汽集團將大幅減少來自於北京賓士的利潤,集團的整體利潤也將出現明顯下滑,數十億計的利潤將“就這麼飛了”。
這一結果,顯然是北汽集團不願看到的。現在北京現代尚未恢復元氣;剛剛重組的自主品牌紳寶與北汽新能源合併,以全新的北京BEIJING品牌進行運營,仍在起步階段……怎麼看,北京賓士都是北汽集團的頂樑柱,喪失了對北京賓士的控制權,北汽集團將會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與之相反,戴姆勒正深陷泥潭,利潤下降,宣佈裁員,縮減產品線規模,全球車市寒潮和“柴油門”事件對戴姆勒影響深遠,如果能增持北京賓士,對戴姆勒的整體利潤有著明顯的提升作用。
究竟戴姆勒能否如願?北汽集團能否守住“底線”?這場博弈還在進行中,結果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北汽增持戴姆勒,為的是與吉利爭話語權?
北汽和戴姆勒的友好合作關係長達21年,交叉持股也是正常操作。不過,北汽持股戴姆勒並不順利,從提出到構想實現,北汽直到2019年才成功入股戴姆勒,持有戴姆勒5%的股份,其中包含2.48%的直接持股和等同於2.52%股份投票權的權利。
不過,吉利才是戴姆勒的最大單一股東。2018年,吉利花費了90億美元持股戴姆勒9.96%,一舉震驚業界。但吉利沒有在戴姆勒監事會中獲得席位。
而一直與戴姆勒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的北汽,自然也不願看到吉利與戴姆勒之間的交集愈發深入。據可靠的訊息,北汽集團計劃提高其在戴姆勒的持股比例至10%左右,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並取得戴姆勒的董事會席位。
北汽這一做法顯然是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戴姆勒與吉利走得太近,此前吉利與戴姆勒在中國成立高階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與Smart品牌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種種做法已表明戴姆勒與吉利之間的合作已深入了不少。另一方面,增持戴姆勒可以反過來增加北汽對北京賓士的控制權,牢牢地將北京賓士的利潤抓在手裡。
有趣的是,國內的關注重點都在北汽、吉利、戴姆勒三家微妙的合作關係,而德國方面卻有聲音指出,中國車企一旦聯合起來,那麼戴姆勒的日常運營將會受到影響,戴姆勒“中國化”的威脅論也已流出……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北汽與戴姆勒之間的“增持”博弈,其實是兩大汽車集團基於自身的利益而做出的決定,北汽希望鞏固其作為戴姆勒在華最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並將“現金奶牛”抓在手裡,而戴姆勒則意圖從北京賓士中獲取更高的利潤。至於吉利,李書福的眼光之毒辣,令人難以琢磨其長遠的打算。買車君認為,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必將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