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餃是個“殭屍駕照”的持有者——拿了駕照5年,沒上過幾次路。
每次餃餃想開車,父上大人都警告我離他的車遠點兒。
這是因為,餃餃開車有這麼幾大神操作:起步熄火,轉向開雨刮器,併線把其他車逼停。
最可怕的是,小區裡有個老太太突然竄出來,我的第一反應不是踩剎車,而是捂眼睛......
餃餃自己都納悶兒:
女司機,天生就是“馬路殺手”“平時我挺正常的啊,怎麼一開車就手腳失控,左右不分了?我到底是怎麼拿到駕照的?”
男生對車的狂熱,餃餃大概永遠都理解不了。餃餃每次開著鐵老虎上路都緊張得不行,那裡還顧得上欣賞什麼極速飛馳、馬達怒吼。而且,餃餃發現,身邊不擅長開車的女性不在少數:
“一聽到車我就頭疼,不到萬不得已我才不開車呢!是地鐵不夠快?還是專車不夠豪?”
媒體也是惡意滿滿,每次出了交通事故,如果肇事者是女性,媒體一定會特意點明“是女司機哦”!有人甚至調侃:
“如果你看到你前面的女司機,明明是大晴天卻開了雨刮器,那麼請注意,她可能要拐彎了。”
餃餃心中對此憤憤不平:
“這是性別歧視!憑什麼一出車禍就說是女司機的鍋!憑什麼說女人都不會開車!”
直到後來,餃餃看了一篇科學分析,才發現:女生不擅長開車,其實是天生的。
女性的方向感、操控能力和空間定位能力,天生不如男性餃餃想起來一個段子。
一男一女約會。
男:“我到了,你在哪呢?”
女:“我在一朵長得像狗的雲彩下面。”
男:“???”
雖然這個段子有誇張成分,但女性的方向感、空間想象力確實不如男性。而且,女性在緊急情況下更容易慌張,很難做到手腳並用。
有研究表明,在判斷能力考察、心理壓力考量、應激反應考察三個方面,女性駕駛員均不如男性。
男性司機“速度估計檢測”的合格率佔 84%,女性佔 71%,速度估計的準確程度存在性別差異。
對“複雜反應特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女性複雜反應判斷的失誤次數較男性多,尤其是有蜂鳴器聲音時,有的女性被試往往左、右兩手、腳同時鬆開,說明女性駕駛員對於突發情境的處理能力不如男性。
男性與女性的駕駛習慣:“指向性記憶”與“地標性記憶”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
“男人是一點集中型,女人是多線任務型;女人的語言能力強,男人的空間識別能力強;男人擅用左腦,女人擅用右腦。”
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宣佈可以使大腦內部的神經執行視覺化,並藉此觀察了男性和女性的大腦執行特徵。
觀測發現,男性在大腦前後有很強的聯絡,女性在左右大腦之間有很強的聯絡。這表明,男人擅長單項任務,而女人更擅長多工處理;男人認路喜歡用“前方200米紅綠燈左轉”這種指向性記憶,而女人則喜歡“前面麥當勞右轉”這種地標性記憶。
而且,女司機對空間和距離的預判、對剎車和轉向力度的把握等,天生不如男性,面臨突發狀況時誤操作的機率也更高,也就導致了“馬路女殺手”的出現。
女司機特有的不良駕駛習慣另外,女司機還有些特有的不良駕駛習慣,也會造成事故隱患。
先跟餃餃一起來想象一下這樣一個場景:
某妙齡女子,妝容精緻,長髮飄飄,腳踩10釐米恨天高,手挎經典戴妃包,一邊扭著小蠻腰,一邊鑽進自己的瑪莎拉蒂。
可以說,這是教科書式的不良駕駛,把能犯的錯都犯了。
很多女性喜歡披長髮,一陣風吹來,頭髮糊一臉,視野受限不說,還要騰出手來整理頭髮,不出事才怪。
而且,女性天生愛美,免不了要在車前鏡裡反覆檢查自己今天的妝容怎麼樣,眼線是不是畫歪了,眉毛是不是不對稱了,有時一時興起,恨不得掏出化妝鏡補個口紅。
高跟鞋,也是事故多發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穿平底鞋時的剎車反應距離是1.6米,穿高跟鞋時是4.4米。
不過,意外的是,女司機事故發生率遠低於男性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說了:
“哼,怪不得女司機總出車禍呢,原來是天生就笨呀!”
餃餃在這裡可要打臉了——據統計,從男女司機事故比例來看,女司機的事故比例佔15%,且致死致殘的惡性交通事故,大多是男司機。這是為什麼呢?
一句話——雖然我們輸在笨拙,但是我們贏在謹慎。
雖然女司機天生不擅長開車,但天生膽子小,開車時小心謹慎,酒駕、醉駕、不繫安全帶的現象比男性少很多。
只要女司機們後天多加練習,培養出良好的空間感,改正不好的駕駛習慣,再加上本身小心謹慎的駕駛態度,總有一天,能夠打破大家對“女司機”的偏見,遊刃有餘地駕駛鐵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