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換筆心
你想一想,汽車是怎樣轉彎的?
這個問題很簡單,人人都知道。當司機扭動方向盤,汽車就轉彎了。很好,請你記住這個簡單的結論。
寫字也要轉彎吧,筆鋒怎樣轉彎呢?
跟開汽車一樣。你看這一個筆畫,書法中叫做“勾努勢”,它幾個地方要轉彎呢?兩個。其實不止兩個,不過大家還沒有學過。我先說明顯的轉彎處,就是兩個。
筆鋒到了要轉彎的地方,就要做點動作。這動作就等於司機轉方向盤。控制筆鋒的方向盤,就是筆心。只要把筆心扭過來,筆鋒就順了。這個扭筆心的動作,書法上稱為“換筆心”。
清代劉熙載《藝概》說:“論書者每曰‘換筆心’,實乃換向,非換質也。”這裡講的質,就是實質的東西。書法上請你“換筆心”,是指筆心換方向,不是叫你把筆頭拆開來,換一個新的筆心。
2.衄鋒
如果你給晉唐人講“換筆心”,他們可能聽不懂。這個名詞是後來才有的。
那麼“九用”中有沒有講換筆心的技法呢?
有的,就是這個衄(nǜ)鋒。上一課講了“九用”中的挫筆,那“九用”還剩五個。今天要講“九用”之六的衄鋒。
《玉堂禁經》說:“六是衄鋒,住鋒暗挼是也,烈火用之。”這三句話還真不大好懂。我來逐句解釋。
第一句話說:“六曰衄鋒”。先要說說“衄”發什麼音,《說文》“女六切”,古音為nǜ,你照“女”字發第四聲就可以了。但這個音還是可以討論的,我這裡就不詳細講了。
其次,“衄”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說:“鼻出血也”,就是流鼻血。不用緊張,流鼻血跟書法沒有關係。跟書法有關的是“衄”的假借義。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說:“按諸書用‘挫衄’者,‘縮朒(nǜ)’字之假借也;縮朒者,退卻之意也。”原來有這個字“朒”,發音和“衄”一樣。
這“縮朒”是什麼意思呢?它是講月亮的變化。《說文·月部》:“朒,朔而月見東方,謂之縮朒”。農曆月初,月亮在東方出現。新月如鉤,好像月亮縮小了。古代稱為“縮朒”。而“縮朒”又可以寫為“挫衄”。很顯然,這是當時各地發音不同所引起的。
“挫衄”就是“退卻”的意思。比如說:“挫衄”在古文裡邊經常說,就是形勢翻轉。你打仗的時候,先往前衝,但是打不過人家,那就要退卻,退卻就稱為叫“挫衄”。
如《晉書》裡面說:“(諸葛)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諸葛亮攻打陳倉,不成功,形勢反轉,回去了。
簡言之:羅君惕先生說:“醜是扭的本字。”很多右旁是“醜”的字,都有“扭”的意思。扭紐鈕杻忸沑狃等,都有“扭”的意思。在書法中,“衄鋒”其實就是“扭鋒”。
第二句話說:“住鋒暗挼是也。”“住鋒”就是駐鋒,暫時停止,停一停做什麼?“挼”,挼就是揉搓。韓愈詩:“瞻相北斗柄,兩手自相挼。”就是兩手來回搓一下。
《說文解字》說“挼,推也”。顏師古說“揉謂矯而正之也。”所以“暗挼”,就是暗中揉搓一下。把筆心後退調整一下。
第三句話舉例,說:“烈火用之”。“烈火”就是烈火勢,常用的筆勢之一。
你看這是王羲之寫的“華”字,烈火勢就是中間這一個。
這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草書“笙”字。頭上就是烈火勢。
這是南宋張即之《書杜甫詩》中的“筵”字。也有一個烈火勢。
這是明文徵明《遊虎丘詩》的“簿”字。起手就是烈火勢。
這個烈火勢,在二級課程“筆勢”中還要詳細講。
現在簡單介紹一下,它就是兩個“人”字。
第一個用撇捺,第二個變形為豎橫。如果你把它看成一條道路,它要轉換的地方真是很多。這些地方就要換筆心,也就是扭鋒。
好了,回過頭來看《玉堂禁經》九用之六:“六曰衄鋒,住鋒暗挼是也,烈火用之”。所謂衄鋒,就是扭動筆心,調整方向。
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書譜》說:“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就是說,一畫要有高低起伏,一點要有扭和挫不同的動作。一個點,不管你向左向右,通常就是兩個動作,一扭一挫,或者是一挫一扭。
這是孫過庭《書譜》中的左側點
這是他寫的右側點,裡面就是兩個動作。筆鋒行走到紅點,就要做衄鋒動作了。
這個東西,大家都看見過,打遊戲的操縱桿,當你抓住它前後左右搖動,就可以控制方向,毛筆也一樣,筆管是筆心的延長,當你執住筆管,那就等於握住了操縱桿。可以自由地操縱筆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