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有一句臺詞值得思索: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細細想來,這句話適用於一切人事物。這不,最近有一個汽車品牌正在知乎上“求醫問診”:怎麼樣才能讓使用者看到車標就能認出我?

這個“患者”就是Acura,它從2006年進入國內市場,用了約莫14年的時間實力演繹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誰”。

Acura是誰?

關於這個問題,北美市場的消費者可以很快地告訴你,它是我們這塊市場的銷售冠軍,它的銷量剛剛突破160萬。

而在國內市場,如果你指著一款Acura車型問別人:“你知道這輛車是什麼品牌嗎?”,得到的大多是“不知道”或是“長安汽車”這兩種答案。

不僅沒有豪華感,更沒有存在感,這就是現在Acura在國內市場所面臨的的尷尬處境。消費者對其並不熟識,自然沒辦法對它產生認同感與信任感,故而它在國內市場的銷量非常低迷。在2019年1月-11月(12月份銷量暫未公佈),它的累計銷量僅為12946輛,而BBA的累計銷量均在60萬輛以上,同為二線豪華品牌的凱迪拉克累計銷量為19.48萬輛,富豪為138053輛,凌志為180239輛。對比之下,Acura品牌顯得單薄又冷清。

為什麼Acura的存在感如此低?

Acura能夠在北美市場揚名立萬,證明其產品力肯定是不錯的。不俗的產品力加上豪華品牌的光環,它怎麼就在國內市場混得這般差勁呢?

一是它沒有形成獨特的品牌調性。像BMW被稱為“操控之王”,奧迪有“科技”與“燈廠”兩把利刃,凌志被視為“品質與口碑”的代言人,凱迪拉克既有“總統座駕”加持,又有“大後驅”傍身,富豪有“安全大使”的身份,而Acura有什麼?除了車標像長安,就只剩下“精裝修本田”了。沒有屬於自身的品牌標籤,它很難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它不重視國內市場。或許是北美肥沃的市場土壤讓Acura養成了自命不凡的習性與眼高於頂的傲氣,初來乍到的Acura既不把國內的豪華車市場格局放在眼裡,也高估了消費者對於它的包容度,它竟然將MDX定在了60萬元以上,後來還一度漲到了90萬,RLX更不遜色,直接喊價100萬。消費者有這錢不買BBA的話,是嫌BBA不夠香還是覺得生活不夠刺激?

另一件體現它不重視國內市場的事發生在AcuraCDX身上。在AcuraCDX上市前,就被爆出其採用了與本田Vezel相同的平臺架構,也就意味著AcuraCDX採用了扭力樑式非獨立懸架,而CDX上市後也證實了這一點。儘管後來Acura官方工程師多次出來解釋CDX絕非“換殼Vezel”,但是這件事的不良影響已經擴大化,過多的解釋只會欲蓋彌彰。筆者並不是說Vezel不好,而是認為作為一款落地價接近30萬的車型,卻依舊採用“板車懸架”的話,終究是不夠厚道。

更有意思的是,在2017年C-NCAP的碰撞試驗成績中,AcuraCDX的碰撞成績為53.8分,但是Vezel卻得了55分,這個結果倒是十分諷刺。

三是它的產品力亮點不明顯。這裡可能會有朋友以Acura赫赫有名的PAWS系統(後輪循跡轉向系統)、超級四驅系統SH-AWD等來反駁筆者,筆者承認這幾項配置堪稱黑科技,但是它們的發揮空間有限,在生活中形同雞肋。

而在消費者更為看重的內飾設計上,Acura卻沒有呈現出豪華品牌該有細膩質感,以AcuraTLX-L為例,它用大面積搪塑材料堆砌,既沒有皮革紋理,也沒有縫線工藝,而且塑料感太重,越來越追求品質的消費者自然是不會選擇它。

Acura該如何出道?

雖然Acura在知乎上求助這件事遭到了群嘲,但至少可以說它認清了自身的癥結所在,也有了改變的意識與態度,更在某種程度上讓一些人認識到了它。

至於Acura的出道計劃,筆者認為道阻且長,別的品牌已經在現有高度上衝刺銷量了,Acura還在為掙存在感發愁。然而市場就這麼大,片刻不等人,容不了你還在原地徘徊。按筆者說,Acura應該儘快通過各種渠道開啟知名度,再推出一款能夠引起廣泛關注的車型,方能有生機。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狠!奇瑞新車發動機質保10年10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