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76堪稱越野車界的傳奇,“活化石”的稱號並非在訴說老舊,而是歷久彌新。暫不談實力,光是它那呼嘯而過的身影就不知曾迷倒多少人。
不同於大洋彼岸個性四溢的Wrangler,LC76的改裝風格則要統一得多,更注重實用性與防護性的澳式穿越範兒顯然是它的最佳選擇。
ARB牛欄前槓與方方正正的LC7系堪稱絕配,並且與其他車型款式不同,7系在牛欄部分多了一根橫管,不僅視覺上更加飽滿,也將防護性發揮到了極致。
既然是為穿越用途打造,自然要充分利用前槓的拓展性。內建絞盤是野外生存的必備保障,固然不能缺席;在牛欄上方固定猴爬杆,不僅看上去威風凜凜,也能在取放時省不少力。
望不穿的無盡黑夜,LC76原廠的“蠟燭燈”實在難以指望。前槓上的兩盞ARB INTENSITY圓形射燈與車頂的條燈一起成為了照明主力,無論是照射效果還是耐用性,這組射燈都透露著“一分錢一分貨”的真諦。
這臺LC76在行走部分的改裝並未過於激進,285/70/R17的將軍MT5泥地輪胎搭配負值輪轂,達到了顏值與效能上的均衡。
長途穿越不單要求極端路況下的懸掛效能,對舒適性的考慮也十分必要,畢竟長距離的顛簸路況,車也許能抗,人可不一定。LC76前後硬橋+後鋼板彈簧的結構雖然在通過性上佔據優勢,但若配合上那些高效能競技氮減,勢必會讓舒適性變得更糟糕。
OME的BP-51避震器可謂是前後硬橋穿越車輛的“救星”,得益於內建的旁路結構,這套避震器能夠在中小振動時擁有更舒適的乘坐感受,同時在大沖擊下、行程接近末端時,提供300%的額外阻尼,以確保足夠的支撐。
升高並換裝大尺寸輪胎後,LC76的通過性又上了一層臺階,同時整個車身也在前後槓的加持下顯得更加協調。
KAYMAR後槓似乎已經成了雙開門尾廂車輛的標配,在提升離去角、增強防護能力的同時,也承擔著揹負保障裝備的職責,選擇攜帶雙備胎,或是單備胎+油桶的佈局,由你決定。
車頂空間自然也是承載物資行李的主力,相較當下流行的平頂行李框,ARB經典的半圍欄款式,似乎更貼合LC76的復古風格,同時也為後期安裝車頂帳篷提供了便利。
安裝在車頂一側的ARB遮陽篷,可以在山川大漠之間快速搭建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在風塵僕僕的旅程中也要記得暫緩腳步,享受生活。
總的來說,LC76的改裝似乎已有一套“標準”,你可能會嫌棄它們千篇一律,又或是豐田造的汽車原本就太無趣……
然而,幾十年來的認可度卻又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