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在電動車電池保障方面,福斯的做法與戴姆勒和BMW等競爭對手完全不同。福斯選擇投入巨資自建電池工廠,而戴姆勒和BMW則選擇託付給供貨商。

德國專家認為,這個決定伴隨著巨大的風險。畢竟主機廠和供貨商之間存在任務分配不是毫無依據的。主機廠主要負責車身和發動機,以及將所有的零部件裝配成整車。而電動車電池作為一個化學產品,其實是很典型的一個應該由供應商完成的任務。

但福斯集團還是決定在這個領域進行投入。之所以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和福斯的股東構成有很大的關係。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是福斯的大股東之一,這使得福斯天然具有“國企”成分。

州政府和員工代表給福斯集團高層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這是福斯做出自建電池工廠決定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旦問題涉及到保障工作崗位,州政府和工會就會聯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雖然一座電池工廠並不能創造很多新的工作崗位,但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彌補因為普及電動車而帶來的工作崗位數量損失。根據測算,在切換為電動車生產之後,福斯集團的工作崗位數量將減少20%至30%。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州政府和工會如此在意此事。

專家認為,僅從業務發展層面來看,將投入電池生產的鉅額資金用於研發新車型和新的驅動技術顯然更有意義。自制電池會為資金鍊帶來很大的負擔。

“薩爾茨吉特工廠已經建起來了,但福斯集團應嚴控自制電池規模,不應繼續投入興建新工廠。”

在我們看來,給當地政府創造工作崗位僅為原因其一。福斯在加速和全面電動化的戰略下,對未來足量的電池供應理所當然會提前佈局。

而依賴供應商,很可能會遭遇供應不足的情況。而且據外媒報道,當下已經出現電池供應商不願意配合福斯進行激進的產能規劃。為了不受制於人,福斯自己投資一定的電池產能是可以理解的。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平民BMW,萬事得ATEN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