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自己是否開過電動汽車,是否自己擁有電動汽車,但是大家一定都了解過電動汽車有快充和慢充兩種充電方式,對應的也有兩個充電口。而同樣是鋰電池的動力電池的兩輪車,卻只有一個充電口,沒有快充介面和慢充介面的區別。大家在日常使用中,在為自己的愛車充電時,有沒有考慮過為啥電動汽車偏要做一個快充口和一個慢充口呢?
也許大家會問,電動汽車快充和慢充的區別,難道不是快充功率更大嗎?這樣的話,快充口和慢充口的區別難道不是快充口裡面對應的電線更粗更大嗎?如此,那直接保留快充介面和電線,讓慢充也經過快充口不是也能滿足要求嗎?這樣成本不是能降低了嗎?但是事實上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其實快充和慢充的區別,本質上,對電池來說,確實是充電功率的不同。快充的功率更大,100kw也是很常見,而慢充功率則較小,一般為3.3kw,較大的有6.6kw。
但是既然汽車上分開設定了快充口和慢充口,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其實這個原因呢出在車上,而不是電池上,對於電池來說,完全可以公用一個充電口,只要把電線都按照快充的要求進行佈置就行。如此一來,慢充的電流經該線進行充電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那車上的區別在哪呢?為了車上連線方便,實際上大多數動力電池並沒有將充電口統一,還是設定成了快充口和慢充口。在車上的快充線路中,電池的快充口一端插在電池的快充口上,另一端直接連到了車上的快充輸入口,即充電槍的插座。換句話說,電動汽車的快充口和動力電池的快充口是直連的,只是車上加了一根延長線而已。
那慢充是怎麼連線的呢?動力電池的慢充口先接到了車載充電機(OBD)的輸出口上,經過充電機,充電機的電源輸入口再連線到車輛的慢充輸入口,即慢充充電槍的插座上。所以,與快充不同的是,慢充的電並不是充電槍直接給到電池,而是經過了車載充電機之後,在給到電池的。
也正是因為需要經過車載充電機的原因,所以電動汽車的快充口和慢充口不能合併。因為快充口和慢充口輸入的電源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電源不一樣呢,為什麼快充不需要車載充電機呢?
電動汽車的快充樁功率非常大,其實是集成了大功率充電機的,一般一個快充樁就能達到上百千瓦的功率,需要專門的變壓裝置和電源線。有了380v的電網提供電源,還要專門的變壓器,還要超大體積的充電機,最重要的是整套裝置下來,再買一輛電動車都夠了。這些原因導致這個快充的充電機不可能放到車裡面,空間接受不了,價格接受不了,最主要的是,車主家的插頭也接受不了。所以,快充樁只能是公共建設,或者土豪任性,快充樁輸出的電源是電池可以直接充電的電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直流電,因此車裡面的線路,車身的快充口是直接連到電池的快充口的。
而慢充的充電機功率較小,幾個千瓦,雖然對家用電源來說有點大,但還是可以接受的。再然後體積小,可以放到車裡面,成本也不是太高,3000多塊錢(不同車型不同功率有差異)就能搞定,因此就直接做到了車裡面。無論是公共的慢充樁還是車主自己裝的慢充樁,裡面其實是沒有充電機的,只是一些計費和安全部件,而充電槍所輸出的電源,也是原本的交流電,所以慢充樁也叫做交流樁。慢充樁輸出的交流電,經過充電槍插入車身,輸入到車載充電機,再變成直流電以後,就可以直接給電池充電。
如果你沒有慢充充電樁,那也沒有關係,現在夠買電動汽車時,一般都會配備一條充電引導線,一端是三心插頭,另一端是充電槍,線上有個小盒子,簡單理解,這其實就是一根比較聰明的延長線。
小夥伴們明白為啥電動汽車上又有快充口又有慢充口了嗎?其實就是因為快充樁(直流樁)輸出的是直流電,車裡面是一根線,直接連線到電池進行充電;而慢充樁(交流樁)裡面沒有充電機,還是直接把交流電輸進了車輛,車輛面需要充電機轉換後再給電池充電。正是因為如此,車輛快充口和慢充口一個是直流輸入,一個是交流輸入,不能合併,所以就有了兩個充電口。
不過如果未來電動汽車換電普及,車上面可能就一個充電口都沒有了哦!
-
1 #
-
2 #
按照這個邏輯,先把各種車輛的慢充標準統一,然後把充電機裝在慢充的充電樁上,就可以統一了。還可以節省車身重量,節約成本。
-
3 #
快充慢充能否同時使用?
美國的特斯拉為什麼只有一個充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