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電動汽車特別是電動自動駕駛汽車競爭進入一個新階段。一個標誌是傳統汽車巨頭、大型科技公司、現階段電動車供應廠家等,要麼宣佈快速轉型電動汽車;要麼開始合作研發電動汽車;要麼快速向電動自動駕駛領域邁進。而且以爭奪市場份額,佔領競爭制高點,邁向電動自動駕駛目標,已經展開直面競爭了。有幾個新動向引發社會關注。
在美國,蘋果等科技巨頭正在佈局造車;微軟已經投資20億美元,入股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其大股東通用汽車宣佈,已與微軟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旨在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作為合作的一部分,微軟將加入通用汽車、本田汽車和機構投資者的行列,對Cruise進行超過20億美元的新股權投資,使Cruise投資後的估值達到300億美元。此外,Cruise的自動駕駛汽車將使用微軟的雲計算平臺Azure。
在韓國,三星也正加速挺進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的技術研發。
中國市場除了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已經開始供應市場電動汽車品種,而且銷路和股票都好的不得了情況下,日前傳出恆大汽車已經募集260億港幣資金髮展新能源汽車。根據公告,6名戰略投資者包括4家公司和2名個人,分別為成宇控股有限公司、上宇有限公司、和益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翠林全球投資有限公司、陳凱韻和劉明輝,4家機構均分別認購50億港元,2名個人均分別認購30億港元,合計260億港元。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之一。這些聰明絕頂的投資人與其說看中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不如說看中掌門人許家印的眼光智慧、管理才能和能耐。
美國、韓國、中國有了,都在全力挺進電動汽車行業。那麼,汽車行業發達,堪稱其經濟支柱產業的德國怎麼悄無聲息呢?非也。德國正在夜以繼日轉型,由傳統企業轉向電動汽車行業。近日,德國業界已經發出了幾乎讓全球為之一振的鏗鏘有力的聲音。
大眾汽車!希特勒在1936年曾提出一個設想,要生產一種經濟的汽車,他說,每個德國人,至少是每個德國職工,都應該有一輛自己的汽車,就像美國一樣。美國當時每五人有一輛汽車,德國每50人才有一輛汽車,職工上下班都是騎腳踏車或乘公共汽車。希特勒下令要為普通人生產一種只賣990馬克的經濟型汽車。他親自過問由工程師保時捷(波爾舍)主持的設計工作。私營企業生產不出這麼便宜的車,就由納粹組織的“勞工陣線”來負責。1937年3月28日,“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公司宣告成立,隨後於1938年9月16日更名為“Volkswagenwerk GmbH”。1938年在今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公司開始建廠,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汽車廠。大眾品牌群包括大眾商用車、大眾乘用車、斯柯達(SKODA)、賓利(Bentley)和布加迪(Bugatti)、保時捷(Porsche)、斯堪尼亞(SCANIA)、MAN共8個品牌。
面對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這幾年對大眾汽車的挑戰越來越大,公司業績下滑,增速減緩,市場份額持續下降。去年全球銷售下滑了15.2%,並且還因為沒有達到2020年的碳排放目標而面臨歐盟1億歐元的罰款。對其挑戰最大的是電動汽車,特別是特斯拉。過去幾年特斯拉勢如破竹,目前還在德國建廠,直逼大眾汽車大本營。
內外交困,特斯拉倒逼,怎麼辦?唯有加大力度轉型。最難能可貴的是大眾汽車有一個最具前瞻性的CEO,他就是赫伯特·迪斯。說起迪斯,過去持續關注他。迪斯對電動汽車的理解,對特斯拉的理解非常深刻,也非常佩服馬斯克。他曾經表示“大眾集團想追上特斯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追趕的難點不在於電動化,而在於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軟體領域。”在他看來,目前在路上行駛的特斯拉車輛能形成一個巨大的神經網路,持續收集資料。每隔14天,特斯拉就能依靠收集來的資料對車輛系統軟體進行更新,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駕駛體驗。除了特斯拉,現階段還沒有其他汽車製造商能做到這點。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正在持續學習,大約有100萬輛特斯拉汽車在不斷收集資訊,經過處理後,這些資訊被用作資料,以提高安全性。事實上,因為新的資料不斷上傳到它的神經網路,每一分鐘其自動駕駛系統都在改進。
而近日,迪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言,表示將帶領大眾汽車產生影響,稱要從馬斯克手上奪得一些市場份額。傳統汽車巨頭向電動汽車領頭羊公開喊話迅速引發媒體關注。赫伯特·迪斯的“開火”被認為多少帶有一些戲謔的成分。因為特斯拉與大眾集團其實多年來一直關係友好。
不過戲謔之外有深意。大眾汽車挑戰很大,就連市值飛竄、股價飛漲、馬斯克問鼎首富的特斯拉麵臨的挑戰也不小。前面已經闡述了全球電動自動駕駛汽車競爭的激烈程度。最終究竟鹿死誰手?我們拭目以待。但是,作為投資者瞄準電動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個難得機會。不知你如何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