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輛可以實際運營的自動駕駛車改裝成本有多高?
近日,Waymo公司給出了最新答案。“如果我們把感測器和計算裝置搭載到一輛克萊斯勒Pacifica廂式車或捷豹I-Pace上,它的成本不會比一輛梅賽德斯S級車高。”
這是該公司執行長Krafcik在接受公開採訪時披露的資料,按照目前梅賽德斯S級車的價格(在美國的零售價約為18萬美元),Waymo Drive(軟硬體全棧方案)的成本大概在10萬美元上下。
此外,Krafcik首次透露,儘管目前公司不向公眾出售改裝自動駕駛車,但最終可能會推出一種訂閱模式,讓消費者可以租用公司的自動駕駛車輛。
“這項技術的成本被大大高估了——至少在我們公司是這樣,”Krafcik表示,Waymo在過去10年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成本削減。
一、Waymo不願意和特斯拉“為伍”不過,10萬美元的改裝成本,實際上還是過高。
近日,Mobileye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Amnon Shashua做出了新的謹慎預測,“到2030年,每10輛新車中有一輛是自動駕駛汽車。”相比之前的預測,這個數字偏向保守。
Mobileye正在銷售全棧自動駕駛軟硬套件,但估計最初成本仍高達2萬美元。到2025年,價格預計將降至5000美元(對於消費者來說,成本增加約1萬美元),直到2030年,才有機會將至幾千美元。
這是從前裝量產的角度做出的資料分析,部分成本實際已經攤銷給汽車製造商。而對於Waymo這種嘗試透過Robotaix運營的公司來說,每公里運營成本才是關鍵。
按照Krafcik給出的最新資料,目前Waymo車輛每英里的硬體成本約為30美分。這一成本不包括其他維護和服務成本,包括車隊技術人員和客服人員。
而傳統的網約車服務,如Uber和Lyft,每英里的價格是2-3美元,這給Waymo留下了足夠的利潤空間來維持運營,而且價格比這兩家競爭對手更有優勢。
目前,有可能對Waymo產生衝擊的,是特斯拉。
特斯拉此前提出的Robotaxi網路計劃,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車輛利用率並且儘量減少公司的負擔(公司不需要承擔車輛成本,而是消費者提前買單)。
比如,特斯拉希望車輛閒置的車主可以加入這個服務網路,以每英里1.00美元的消費者價格、0.18美元的維護成本來與現有的拼車服務競爭。
每輛車每年行駛90000英里,每年產生30000美元的毛利潤,特斯拉希望透過即將到來的“超級高效的機器人計程車”,讓車輛在最少維護的情況下執行100萬英里。
此外,特斯拉或許能夠將下一代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製造成本降至2.5萬美元。按照此前披露的訊息,該公司可能會推出一款定製化的車型。
不過,Krafcik似乎並不認同。“如果你認為可以持續開發一套駕駛輔助系統,直到有一天可以神奇地跳轉到全自動駕駛系統,這是一種誤解。”
Krafcik表示,“完全自動駕駛”這個詞讓很多消費者相信特斯拉的駕駛員輔助系統是完全自動的。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坐在方向盤後面的人必須隨時準備接管。”
“我不認為特斯拉是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對手,”Krafcik表示,他們的確正在開發一套非常出色的駕駛輔助系統。
二、Mobileye認為特斯拉有“天花板”對於Krafcik的觀點,Mobileye似乎並不買賬。
近日,Mobileye執行長Amnon Shashua披露了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更多戰略,包括新的鐳射雷達硬體和全新的軟體和感知組合架構。
和特斯拉類似,Mobileye的早期戰略也是“視覺優先”,這主要得益於長期為ADAS開發計算機視覺晶片的量產經驗。不過,與特斯拉不同的是,Shashua認為最好的策略是將視覺技術與鐳射雷達和其他感測器結合起來,以提高安全性。
Shashua表示,他們不需要使用特斯拉的人工智慧影片訓練的“蠻力”策略,而是可以透過更有針對性的手段識別“道路語義”。
其中,有幾項技術組合,再次被重點強調。
1、基於REM的高精地圖演算法可以很容易地適應不同的城市環境,且有助於Mobileye可以快速進行本地化調整,並在一個新的城市中快速部署。
該公司聲稱他們的高精地圖採集系統現在不需要任何人工因素介入,這使得采集繪製速度非常快,成本也很低(相比於專用的採集車隊模式)。
2、鐳射雷達不可缺失,早前Mobileye宣佈正在與鐳射雷達公司Luminar合作,但到2025年,基於母公司英特爾的矽光子技術,Mobileye將實現FMCW(實現長距離、低能耗,並返回識別的每個點的速度)鐳射雷達自主研發。
此外,成像毫米波雷達也被Mobileye視為不可或缺的下一代感測器,相當於一個低解析度,遠端多普勒鐳射雷達,是感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大部分人並不太認同:從ADAS到完全自動駕駛,已經有一條有效的進化路徑。尤其是在車隊的實際部署和測試里程資料方面,Mobileye還無法與Waymo做直接比較。
但在特斯拉這個話題上,Amnon Shashua和Krafcik卻有著非常一致的判斷。“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可能會碰到‘天花板’。”
為了搶佔市場制高點,特斯拉正在加緊部署全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版”。用Shashua的話說,這是一套不斷改進、改進、改進的“蹩腳系統”。
按照計劃,從今年開始Mobileye將在東京、上海、巴黎等地陸續推出自動駕駛測試車隊,展示自己在這個未來極具潛力市場的迅速擴張能力。
這是全新商業戰略的第一步,接下來,2022年Mobileye將在公司大本營——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啟動首個Robotaxi運營平臺,並擴充套件到可量產的自動駕駛系統,最早將在2025年對外向普通消費者進行銷售。
與此同時,Mobileye也再次重啟黑盒子策略,“讓單個公司各自專注於一個元件,比如攝像頭、感測器或高畫質地圖,這種策略是不可持續的,因為這是一個端到端系統,無法被簡單的解耦。”Shashua表示。
按照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的判斷,未來從ADAS到自動駕駛,整個市場會細分將會形成不同的產業形態:
1、L2+及以下,會轉向低成本、開發週期短、系統穩定可靠的要求。在這個細分市場,汽車製造商將更傾向於獲得一整套軟硬體全棧方案。
2、L3,一部分頭部車企,會選擇更為開放的計算平臺,並藉助自身的軟體能力部署,強化透過軟體定義汽車商業模式,尋求差異化需求的消費者買單。
3、L4,少數幾家車企會涉足Robotaxi運營,大部分會成為運營平臺的定製化車型代工廠。比如,滴滴與比亞迪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