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本田媒體年會現場

本田常務執行董事、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在現場講到,2019年本田品牌在華銷量達到155萬臺,再創新高,其中Accord、CIVIC、CRV三款車型年銷超過20萬臺,另有Accord、CIVIC、CRV、Crider、Vezel、FIT、XRV七款車型年銷量超過10萬臺。

在本田力推的HEV混動車型方面,Accord、INSPIRE、ODYSSEY、ELYSION、CRV五款車型的混動版本總銷量突破了10萬臺。

一、引入插混車型 CRV率先應用

進入2020年,本田在汽車領域的第一個動作是加速電動車型的佈局。

其將在國內引入SPORT HYBIRD e+插電混動動力系統,率先應用在東風本田的CRV上。同時還將推出由新一代由1.5L發動機和電機組成的HEV混動系統,率先應用在本田Crider車型上。

據介紹,SPORT HYBIRD e+插混系統在SPORT HYBRID 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HEV混動)的基礎上,將電池組升級至17kWh(含水冷),並對電機、電控系統進行升級後研發而來。

▲本田插混系統的電池組

SPORT HYBIRD e+插混系統在日本JC08工況下的純電續航里程為114.6公里,混動續航里程為842.6公里。在純電模式下,車輛最高車速為160公里/小時。

二、全新FIT和CIVIC年內引入 四月公佈本田純電進展

除了加速電動化佈局,本田今年還將有多款新車上市。

東風本田今年將中國產版CIVIC,同時URV、CRV車型將迎來中期改款。本田將對AVANCIER進行中期改款,去年東京車展首發的FIT也將引入國內。

▲CR-V混動版

本田中國兼本田科技中國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長谷川祐介還表示,基於現有的本田理念VE-1,以及東風本田思銘X-NV兩款純電車型的技術積累,本田將全力推動本田品牌純電車型的研發進展,具體細節將在4月份的北京車展上公佈。

在經歷了HEV、PHEV一系列技術佈局後,本田品牌的純電車型,也離上市不遠了。

三、第三代車聯網系統研發中 今年開啟全方位ADAS路測

在外界廣泛關注的電動化和新車之外,長谷川祐介也介紹了本田中國今年在智慧網聯技術方面的規劃。

他在現場講到,本田中國正在與東軟、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中國科技公司合作,以“更多面互聯”、“更貼心助理”、“更智慧成長”為理念,加速開發第三代Hond CONNECT智慧互聯絡統。

在活動現場,本田放出了一個第三代系統的概念視訊,核心技術亮點包括車外人臉識別解鎖、車外手勢識別、車內語音互動、車內駕駛員狀態監測與主動關懷、車內視訊聊天、車內線上購物等。

智慧駕駛方面,長谷川祐介稱本田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零事故的出行社會,其除了在擴充套件現有Hond SENSING系統的普及之外,還在研發Hond SENSING的下一代系統——全方位ADAS,並計劃於今年開始在中國的實際道路進行行駛試驗。

四、本田黑科技不斷擴張 摩托飛機衝鋒艇一起搞

雖然對大部分國內消費者來說,本田是一家車企,但其業務遠不止造車這一項。在活動現場,本田就將其各類出行產品與黑科技都帶了出來。

摩托車方面,其既涉足了大排量的越野車、跨騎車、公路賽等車型,還推出了電動摩托車V-GO。這款電動摩托車最高速度可達到55公里/小時,足以代替城市交通使用的內燃機摩托車。

2019年,本田在國內投放了CB650R、CBR650R兩款大排量摩托車,一個主打炫酷的造型,另一個則強調運動屬性。此外,五羊本田也發揮中國資源優勢,打造了電動踏板車BENLY e。該車在去年已經投產,並計劃向日本等海外市場出口。

▲本田在現場展出的摩托車

為了解決車主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其還推出了一個電動摺疊滑板車Transcooter,通過簡單的按鈕式操作,即可靈活出行。目前,該產品屬於理念VE-1純電SUV的選配配件提供,摺疊後可以輕鬆放入車內。

此外,基於在發動機方面的深厚技術積累,其還為小型遊艇推出了發動機、割草機、用於戶外發電的發電機,甚至是噴氣式客機。

▲本田噴氣機模型

水野泰秀在現場介紹,本田這個噴氣式科技在去年已經通過了中國民航局的機型認證,即將在中國市場銷售。

據介紹,改款機型最多可搭載7名乘客,最高行駛高度1.3萬米,最快飛行速度782公里/小時,最遠續航里程2660多公里。

結語:本田的過渡式電動策略

與豐田、日產等日系車企的理念一樣,本田的電動化之路也走的是由混動向純電過渡的套路。

此前,本田在大力推廣自家的i-MMD混動系統,現在又通過引入由1.5L發動機+電機的混動系統主攻緊湊級車型,引入插混系統來進一步豐富電動車型的選擇。

很明顯,其正在通過加速混動車型的佈局,來積累電動車型的經驗和客戶口碑,逐步向著純電過渡。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全球首款虛擬遮陽板,不影響行駛視野,2020CES最佳創新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