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在科目二掛了兩次,面臨第三次。小編持照十多年,作為老司機,不免指導指導,閒聊中得知,教練車的左右後視鏡角度是車身佔鏡中比例是1/2。
小編突然覺得不對,回車檢查了,自己是車身佔鏡中比例是1/4。難道我錯了?又問幾個老司機,有人1/2,有人1/4,還有不見車身的,網路上也有很多關於後視鏡調節的“攻略”,駕校教練“真傳”、“老司機”祕訣,說什麼都有,搞得小編也迷糊了,到底什麼角度是對的?
以自己車身為參照物,我們選取了三種後視鏡調節方式,並邀請1000多位途虎熱心車友進行了投票,來看看大家是如何調節的?
後視鏡調節投票匯總(1001人)
車身佔鏡中1/2,18%車主,182人
車身佔鏡中1/4,77%車主,767人
鏡中無車身,5%車主,52人
車上一共有三塊後視鏡,除了左右後視鏡,還有車內後視鏡。如果這些“小鏡子”沒調好,會有很大的盲區,易造成事故。
究竟哪種調節方式能獲得更大的視野,避免後視鏡盲區呢?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實測。
主車左0.5米和右1.8米位置,放置參考車
測試開始
由於車內中後視鏡的角度是固定的,在三次測試中保持相同視野,直接調節到能見整個後窗的位置。
測試一:鏡中1/2車身
通過向數位正在學車的同事、朋友了解,從提供的教學資訊表明,目前在小路、大路教學中,教練仍大部分以教導兩側後視鏡調節,保留一半車身為宜,那麼這種後視鏡調節是否好呢?
在測試中可見,調節後兩側後視鏡與中後視鏡有大量區域重複(黃色區域),而主車完全看不見隔壁車道的右車,距離更近的左車也僅能看見五分之一車身。
1/2測試結果:右車看不見、左車僅露五分之一
測試二:鏡中1/4車身
不少老司機都會採用的後視鏡位置,這種調節的車身在鏡子中露出約1/4左右。
通過後景,我們大致標註其可視範圍,可見仍有一部分割槽域,與中後視鏡重疊,然而在側面視野範圍上,明顯要大於上一組情況,能看到距離較遠的右側車輛後部車身。
存在一部分重疊視野,但兩側車均可見
測試三:鏡中無車身
最後一種測試方法是通過三個後視鏡組合成立,三個鏡子分別對應不同的景物,最後將影象拼合起來,三個後視鏡之間不留或幾乎不留重複視野。
比對中後視鏡和參照物可見,左側車輛大部分車體清晰處於後視鏡中,右側車輛也有一半處於駕駛員視野內。三個後視鏡的區域幾乎不重疊。但在靠近車尾區域存在兩個視野死角(無標色區域)。
兩側可見範圍明顯變大,但車身後側面有盲區
測試結果
根據測試結果可以非常明顯看到,雖然有較小盲區,但鏡中無車身的測試三中,三個後視鏡的影象拼合起來視野更大。
那麼說明其他兩種後視鏡調節方式不好嗎?其實也未必。
1/2調節法
適合科目考試,盲區最多
教練教授調節法主要為應對考試時的倒庫、側方停車科目,更方便考試中考生觀察車輛與倒車樁位置(適合新手司機培養“車感”),當然在實際道路行駛中,確實不太實用。盲區很大,容易引起事故,還需要費力的頻繁扭頭去觀察側面。
1/4調節法
懶人專用,調整最少,整體視野較好
露出一部分車身倒車時更方便觀察,在日常駕駛中也能夠得到不錯側後視野,避免產生後方盲區,是一種不錯的後視鏡調節選擇。但露出的後車車身不多,雨天容易漏看,還需謹慎駕駛。
右後視鏡離司機較遠,雨雪天氣易“看漏”旁車
無車身調節法
整體視野最大,倒車側後盲區
能夠更清晰看清側後車輛,後視鏡盲區最小,唯一缺點是有貼近車尾兩側的盲區,倒車時非常不便,需要頻繁調節後視鏡來幫助倒車。
無車身需調節後視鏡才能輔助倒車
不過這種不方便以及對付後視鏡的視覺死角,都可以通過加裝360度倒車影像來輔助自己倒車。
結論:因此從日常使用角度來說,1/2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視野太小不建議大家用。1/4法適合“懶人”用,視野盲區較小雨雪天需要更專注,但倒車時不用調節較方便。而無車身法盲區在測試中最小,更容易發現危險,如果不裝360環視影像,只能辛苦大家倒車時要調節下了。
-
1 #
-
2 #
1百多天的新手,一直是無車身調法
-
3 #
現在一直調到側點頭可以看到車身比較適合
老司機倒車會找參照物,16年老司機用無車身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