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去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比前一個月暴漲70%的時候,我意識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將會爆發性的增長、誰也擋不住。
由於上班乘車不方便,我每天上下班都會叫像滴滴這樣的網約車,不經意的發現幾乎全是綠牌車、就是新能源車啦。前幾天我好奇的問司機,你們用這種新能源車有什麼好處?司機告訴我,在廣州、充滿一次電一般花100元左右,最貴不會超過130元。如果你是在附近的花都等地,可能50~60元就能充滿電了,能跑多遠呢?400公里+。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我曾經詢問過很多的計程車司機,他們平均每天開350公里左右,所以充滿一次電可以跑一整天,晚上回去休息的時候順便把電充滿。由於是在市區跑,基本上不存在中途再充電的現象。
我自己家裡有車,加95#汽油,大概平均每公里要耗費1元錢,當然也有的車用92#,並且油耗比較低,但是每公里0.5元的油費總是要的吧。對於天天跑幾百公里的計程車司機而言,這個開銷差距巨大。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品質進步神速。例如傳祺,榮威這種型別的純電動車,充滿一次電可以跑400公里甚至更多。我問過很多開綠牌車的司機,他們對於電動車非常的滿意。個人認為,不出兩年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甚至大多數城市,網約車、計程車都會不由自主的換成電動車。還有一天跑200公里左右的城市大巴,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換成純電動也是一個擋不住的趨勢。當然還有工廠用的叉車,碼頭用的作業車,如果還有人選擇汽油或和柴油車的話一定是個傻瓜。
新能源車價格不貴,內飾也十分的漂亮,在使用的過程中還特別的省錢,在中低端領域被大規模的推廣也就順理成章了。有人說,見過開三年就要換電池,我問過好幾位開了2年以上新能源車的司機,他們告訴我現在充滿一次電還能跑到新車的9成5甚至更多,要知道這些網約車司機平均每年要跑9到10萬公里。即使是3年換電池,這也跑了近30萬公里。我弱弱的問一句,有多少人自己的車跑到30萬公里還沒有被更換呢?所以電池的耐用性絕對不值得懷疑了。
幾年前,特斯拉出第一批車的時候,我一個好朋友就買了一輛,花了80幾萬。到今天為止,跑了16萬公里,充滿一次電還能跑420公里。個人認為,電動車的種種優點已經被老百姓看在眼裡了,所以對他的需求增長將會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爆發。至於國家層面,2年前曾經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祕書長交談,他告訴中國家幾年前就停止了對傳統汽車的研發支援,國家層面的所有科研經費都轉向支援新能源新材料。因為政府不認為傳統的汽車在不久的未來有太多的價值。為我們的政府點贊,這步棋走的太好了。
首先,第一,電動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傳統汽車的10倍以上,你想想看,在四個輪子上分別裝有四個驅動電機,四個電機同時壞的機率比傳統汽車一個發動機壞的機率要小的多。所以就當你開著新能源汽車上路的時候,你對中途拋錨的擔憂基本可以忽略。即使沒有政府的補貼,新能源汽車也會呈現爆發性增長。特斯拉在中國設廠帶來了更高品質的純電動汽車。這勢必會撥動每個家庭的神經。只有當個人用車也被激發起來,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才會真正的爆發。國家已經在鋪路,例如大城市不限牌,又例如國家層面在拼命的建更多的充電站。當更多的充電站被建成以後,你會發現,傳統的汽車不會再有人會有興趣去買了。當然目前中國4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相對於2.2億輛總的汽車保有量仍顯得微不足道,但是400萬輛新能源汽車若按照每年用1噸油算,直接節約了400萬噸汽油,也就是我們可以少進口550萬噸原油。
橫在我們前面幾道坎還有過,第一,續航里程有沒有可能穩定在550公里甚至到700公里。充電時間有沒有可能再減少一半甚至更多。同樣的能量密度,電池的重量有沒有可能大幅的減少。我相信,研發人員會用他們的行動一個個回答我的質疑。
汽車燃料的安全也是我們國家甚至每個人都要考慮的,畢竟我們的原油對外的依存度已經超過60%,但我們的電可不受制於人。例如,太陽能光伏發電,風電,核電,水電等等,我們自己就能產生不需要進口。至於未來,最近看到報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引發了全球性的地震。連索尼這種從來不做車的企業也推出了純電動汽車。中國的很多非汽車領域的大佬都在蠢蠢欲試,大級別的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建造,例如恆大集團,還有網紅Quattroporte董明珠等等;德國的福斯集團宣佈在5年後的今天,要銷售多達500萬輛新能源汽車。還有豐田、本田、通用等等等等,他們都推出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因為相對於現在的使用環境,技術已經成熟了,甚至有大企業宣稱充滿一次電跑1000公里的汽車即將投放市場。中國也已經出現了續航里程超過550公里的汽車。
特斯拉來中國建廠得到了中國政府全力支援,如果賓士BMW希望在中國建純電動汽車工廠,中國政府也同樣的歡迎。我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為我們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深感擔憂。從市場表現來看,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量排名前十的企業,有五家同比出現下滑。企業包括比亞迪(-3%)、上海汽車(-40%)、吉利汽車(-24%)、奇瑞汽車(-22%)和江淮汽車(-15%)。去年同期排第三位的北汽新能源下滑71%,降至10名開外。值得注意的是合資企業和造車新勢力,表現突出。造車新勢力的三家代表性企業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和小鵬汽車產量均超過1.4萬輛,且都進入了產量前二十的名單。此外,東風日產、福斯、豐田、豐田、本田、東風本田、北京現代等2018年沒有量或者量很少的合資企業,2019年產量均出現大幅增長,外資企業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佈局已然加快。尤其是在插混市場外資企業已佔據產量前十中的七個位置。加上2019年年底量產的特斯拉,2020年造車新勢力、外資及合資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將更加值得期待。
不要緊,我們已湧現出了一大批為新能源汽車配套的材料企業並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例如:電池行業的寧德時代;鋰電池資源的龍頭企業贛鋒鋰業,億緯鋰能;還有鋰電池電解液的龍頭企業新宙邦,牛逼的材料企業天賜材料,還有負極材料的黑馬璞泰來等等等等。
衝鋒號已經吹起,如果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三年內哪怕達到10%,也意味著今後的3年我們要賣出多達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平均每年賣多少你們可以算。剛剛過去的2019年才賣了109萬輛車,這不算什麼。什麼叫爆發,這將是爆發。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產業,新能源汽車的革命性增長,會革很多傳統企業的命,因為不再需要他們的產品了。也會讓更多搭上這趟快車的人活得有滋有味,也就是發財了。你還等什麼?
小編認為,在新能源車快速發展的今天,與之相配套的汽車塗料、汽車塑料等產品也必將迎來質和量的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