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動駕駛,湧現在大家腦海的公司有:Waymo、百度、Uber、特斯拉和 Cruise 等等。
這家公司就是英特爾 2017 年大手筆收購的以色列新創公司 Mobileye。
Mobileye 沒有 Elon Musk 的主角光環,也不像谷歌那樣財大氣粗。
不過,它手上有更重要的東西——對當今 ADAS 市場絕對的統治力。
2019 年,Mobileye 就拿出了亮眼成績:售出了 1740 萬套 ADAS 系統。
這也就意味著有 1740 萬輛車配備了 Mobileye 的攝像頭、晶片與軟體。
今年的 CES 上,Mobileye CEO Amnon Shashua 更是自豪的宣佈,Mobileye 掌握了巨大的戰略優勢。
除此之外,Shashua 還道出了公司未來五年的自動駕駛進化論,同時再次強調讓 Mobileye 坐穩行業核心地位的決心。
Level 2+
過去兩年裡,凱迪拉克裝備的 Super Cruise 系統一直是市場上的 ADAS 標杆,它顯得如此鶴立雞群主要是因為兩大功能。
第一,這套系統整合了一顆面向駕駛員的攝像頭,以確保駕駛員不會開小差。
這個看似簡單的功能解決了一直困擾 ADAS 系統的一大問題:駕駛員因為對技術過度自信而放鬆警惕。
第二,凱迪拉克事先在美國高速公路「踩點」,共收集了 13 萬英里高精地圖資料,並在每三個月對地圖資料進行一次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Super Cruise 只有在這些凱迪拉克做過測繪的道路才會被啟用,如果不在地圖範圍內駕駛,系統就無法啟動。
而且,攝像頭會時刻檢測道路情況,來判定當前車輛是否可以使用 Super Cruise。因此其安全性比普通 ADAS 系統要高上不少。
在演講中,Shashua 將配合高精地圖使用的 ADAS 系統定義為 Level 2+,而多家廠商正在圍繞這一概念展開爭奪。
不過,在當下的 Level 2+ 市場上,Mobileye 已經佔據了七成的市場份額,客戶包括日產、福斯與BMW等巨頭。
需要注意的是,Mobileye 並不是單純賣貨的供應商,藉助手上的技術,Mobileye 有充分的議價權。
一個體現是,現在 Mobileye 已經能從福斯、BMW和日產的車輛上採集感測器資料了。除此之外,Mobileye 還說服另外三家公司將資料採集權開放給 Mobileye。
六家廠商感測器資料介面在手,Mobileye 已是異常強大。
Shashua 聲稱:Mobileye 每天能從車輛上採集 600 萬公里的感測器資料。預計到今年年底,光是歐洲市場就能有 100 萬輛車輛為其提供資料,而美國市場 2021 年也能達成這一數字。
資料在手,Mobileye 就能繪製高精地圖了。
現在,Mobileye 已經掌握了能自動生成高精地圖的軟體,平均每小時能繪製 45 英里(約合 72 公里)。
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歐洲區域高精地圖繪製將在今年 3 月完成,而美國高精地圖的繪製今年晚些時候也將完成。
別小看高精地圖,在過去,這一直是阻礙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主要障礙之一。
過去,想繪製高精地圖就必須派人開著車滿大街掃描繪製,隨後再借助人工對採集到的資料進行標記,既費時又費力。
如果 Mobileye 能將整個過程眾包出去,並藉助自動化工具大幅提升效率,產出的資料可是價值連城。
將這些資料灌入高精地圖後,Mobileye 就能將道路上的實時情況反饋給路上的車輛。
也就是說,Mobileye 的合作伙伴毫不費力就能一步跨入 Level 2+ 時代了。
光靠攝像頭照樣能自動駕駛
現在來看,Mobileye 在 ADAS 市場的地位相當穩固。巨大的慣性下,Mobileye 可能會被自己的優勢拖累。
當下,Mobileye 的商業模式就是向汽車製造商售賣晶片、攝像頭及其相關軟體。
不過,許多行業人士相信,第一批落地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屬於計程車車隊,而非面向福斯銷售的普通乘用車。
Shashua 也同意這一觀點,他也不想讓 Mobileye 被對手甩開。
因此,除了 Level 2+ 產品,Mobileye 也制定了針對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長期計劃。
在 CES 上,Mobileye 就展出了一款自動駕駛汽車。
與眾不同的是,它實現自動駕駛只需 12 顆攝像頭。並沒有用上鐳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
從 Mobileye 放出的演示視訊來看,這輛原型車在混亂的耶路撒冷街頭穿行 20 分鐘安然無恙,無論是過十字路口、併線或是做出躲避動作,都不在話下。
看到這裡,恐怕追隨 Elon Musk 鐳射雷達無用論陣營要高潮了。
不過,Mobileye 雖然能靠攝像頭單槍匹馬實現自動駕駛,但 Shashua 並不準備真的砍掉鐳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
相反,這種單靠攝像頭解決自動駕駛的車輛只是 Mobileye 安全自動駕駛系統的一部分罷了。
按照計劃,Mobileye 準備打造兩套完全獨立的自動駕駛系統:
一套完全基於攝像頭,另一套則基於雷達和鐳射雷達。
如果最終兩套系統都能實現 10000 小時無事故,那麼兩套系統結合起來就能達成 1 億小時無事故(10000x10000)。
到時,Mobileye 就可以底氣十足的宣稱自家產品在安全性上大幅超越人類駕駛員了。
兩年前, Mobileye 提出這個假設時,許多人抱以懷疑態度,現在看來,他們依然難以回心轉意。
因為 Mobileye 假設這兩套系統的故障模式在統計學上是獨立的,但那些會讓攝像頭髮懵的場景,鐳射雷達也不一定能解決。
即使 Mobileye 的假設不成立,在安全關鍵系統中冗餘也至關重要。
基於攝像頭與鐳射雷達的不同系統肯定會在故障模式上有所區別。
因此,圍繞不同的感測器打造兩個自動駕駛堆疊,隨後讓它們平行運轉確實能帶來一些安全冗餘,Mobileye 的假設只是過於樂觀罷了。
在設計這套擁有 12 顆攝像頭的自動駕駛系統時,Mobileye 對冗餘的追求可是處處可見。
舉例來說,為了探測車輛周邊物體,Mobileye 甚至加入了一個擁有 6 種不同演算法的套件:
第一種演算法主要用來識別車輪並基於該資訊推斷車輛位置。
除此之外,Mobileye 還有專門識別車門的演算法,因為車門突然開啟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安全問題。
另一種演算法則用到了「視覺鐳射雷達(VIDAR)」,它會比對來自不同攝像頭的圖片,隨後推斷出圖片中每個畫素之間的距離。
接著演算法會憑藉已有資料生成 3D 點雲。最後,Mobileye 再利用標準軟體解碼這些點雲資料以識別場景中的物體。
第三種演算法則著眼於識別那些對應可行駛道路的畫素,場景中不屬於道路的畫素可能就是障礙物,車輛必須注意。
Mobileye 希望藉助不同的影象處理方法降低識別錯誤的機率。一旦探測到物體,就會有四種獨立的演算法在 3D 空間中對其進行定位。
誠然,這種「考試完記得要檢查」的方案確實能提升安全冗餘,但如果不同的演算法之間難以達成一致系統會作何反應呢?
遺憾的是,在 CES 的演講中 Shashua 沒有就該問題做出詳細解釋。
全自動駕駛的進化之路
就像之前說的,Mobileye 無意推出僅基於攝像頭的自動駕駛汽車,它只是那套更為複雜系統的一部分。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疊加整合的超級系統才是 Mobileye 想要的結果。
眼下,Mobileye 計劃 2022 年同時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法國巴黎和南韓大邱部署自動駕駛計程車隊。
成本方面,Shashua 希望首批自動駕駛計程車單車自動駕駛硬體成本能控制在 1 到1.5 萬美元。
三年後,Mobileye 更是要將整套系統的成本拉到 5000 美元以下。
Shashua 的演講釋放出一個重要訊號,即 Mobileye 已經是業內不容忽視的頭部玩家。
對 ADAS 市場的統治,給 Mobileye 帶來了重要的戰略優勢,而與汽車製造商的穩固關係則給新技術的部署提供了方便,再加上海量的感測器資料與工程技術能力儲備,Mobileye 的未來絕對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