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CEO黃仁勳提出“電動化”和“智慧化”將顛覆汽車行業,所以我們認為誰能掌握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誰就能得天下。
在自動駕駛的軍備競賽裡,按下重啟鍵後來勢洶洶的蔚來,以及IPO後快馬加鞭、摩拳擦掌的理想,能否與擁有先發優勢的小鵬並駕齊驅?
小鵬目前的自動駕駛佈局雖然在國內造車新勢力中較為領先,但在競爭對手奮起直追下,我認為三家公司有望並駕齊驅。
小鵬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全棧自研構建的“資料-研發-最佳化”全閉環生態圈。其研發團隊成員在細分領域的相關經驗,以及選用英偉達前沿晶片和搭載各類感測器提供安全冗餘,也讓他先拔頭籌。目前小鵬採用英偉達 Xavier晶片,並計劃在2022年採用英偉達Orin晶片。而目前主要依託Mobileye EyeQ4解決方案的蔚來和理想則均計劃在2022年使用英偉達的Orin晶片,採取全棧自研的策略,並在高調招兵買馬。長期來看,蔚來或將復刻特斯拉的研發路線,與英偉達合作但同時展開晶片自研,計劃建立軟硬體全面自主可控的自動駕駛系統。理想在IPO後正摩拳擦掌,內外並舉,快馬加鞭積極搭建自研團隊,我認為也不容忽視。
小鵬採取從L1/2不斷疊加功能到L3再到L4的穩健路線,而非直接跨越至L4。蔚來的下一代車型ET7計劃於2022年Q1上市,並採用全棧自研逐步實現L3。而理想在IPO後開始加大自研投入,計劃以漸進式發展路徑於2021-2022年實現L3級別,2022年推出全新車型X01,並配備支援L4級別的硬體系統,最終於2024年實現L4。
路遙知馬力,從“自研”出發,各家積極招兵買馬。
誰能掌握自動駕駛技術,誰得天下。
所以“自研”已成為了各家造車新勢力的共同方向。
團隊組建對於各家在自動駕駛能否取得成功將至關重要。
目前小鵬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搭建較早,規模較大,核心成員主要來自高通、三星、百度、廣汽等,並覆蓋了自動駕駛技術的主要細分領域。
2018年底吳新宙從高通加入後,其自動駕駛團隊組建開始提速。目前團隊分佈在聖地亞哥、上海和廣州,規模近400人。
按下重啟鍵後,蔚來的全棧自研路線雖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蔚來在融資後重新部署技術研發團隊,以任少卿和白劍一軟一硬掛帥,目前團隊規模為200人左右,並希望繼續擴充套件。不難看出蔚來希望透過任少卿的加入來補齊感知技術,而白劍的加入則進一步印證了蔚來想要自研晶片的決心。
理想在IPO後開始大力招攬行業頂尖人才。2020年9月前偉世通全球首席架構師王凱出任CTO。理想預計到2021年上半年自動駕駛團隊規模將擴大3倍,達200人。
三家EV新勢力均採用“強感知”路徑,特斯拉的“弱感知”是否註定失敗?
鑑於特斯拉強調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僅依靠視覺感知,所以很多人會質疑到底鐳射雷達在自動駕駛裡是必不可少,還是錦上添花?但我認為在高級別自動駕駛裡如果單純依賴視覺感知是無法達到所需要的安全冗餘。對比採用“弱感知”的特斯拉,三家EV新勢力均會在下一代車型採用“強感知”方案。
小鵬、蔚來和理想均表示在下一代車款裡也將配置鐳射雷達。小鵬與蔚來已確認將分別搭載覽沃科技和Innovusion的鐳射雷達,而理想也預留了鐳射雷達介面。
而德國三巨頭,寶馬、賓士和奧迪,也在他們L3級別車型搭載鐳射雷達。高精度和3D建模能力是鐳射雷達區別於其他感測器的重點。我認為“強感知”充分考慮了自動駕駛的安全冗餘性。長期來看,特斯拉“弱感知”技術路徑能否支撐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對安全冗餘的要求仍是一個問號。
另外,中國道路情況複雜,只有掌握大量本土資料,才能開發出適用於中國路況的自動駕駛演算法。對位元斯拉,由於中國嚴格的法規限制,導致其缺乏中國本土化資料且尚無獲取中國道路資料的資質,因此其自動駕駛功能在中國或出現失配現象。這正為國內造車新勢力提供了機會,做最懂中國的智慧汽車。
英偉達Orin在高級別自動駕駛晶片中處於絕對領先水平,三家造車新勢力均選用,此外產業鏈中哪些標的值得關注?
三家EV新勢力均選用英偉達Orin作為下一代計算平臺,其中蔚來將搭載4顆Orin晶片,算力高達1016 TOPS,從晶片層面上可看出三家公司的勢均力敵。從2015年釋出車載超級計算平臺DRIVE PX到17年底釋出面向完全自動駕駛L5級別的Pegasus,再到19年底釋出的DRIVE AGX Orin,英偉達在硬體層面算力和研發節奏上是當仁不讓的“先行軍”。而英偉達的軟硬體一體化,進一步增強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壁壘。行業一般認為,L2需要的計算力在10 TOPS以下,L3需要30-60 TOPS,L4需要超過100 TOPS,L5需要超過1000 TOPS。
針對此算力需求,我認為英偉達的Orin平臺單芯可達 200 TOPS的算力水平,在高級別自動駕駛中處於絕對領先水平。軟體方面,英偉達完整的軟體計算平臺 NVIDIA DRIVE,能幫助客戶構建定製化的應用。另外,德賽西威作為英偉達國內域控制器的唯一合作伙伴,也將從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匯入中受惠。
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對產業鏈整體都具有促進效用。從EV出發,到主流感測器到Tier 1供應商,再到核心晶片供應商等,都將享受市場增長的紅利。
預計受益標的包括:理想(LI.US)、蔚來(NIO.US)和小鵬(XPEV.US) ;英偉達(NVDA.US)、Mobileye(英特爾 INTC.US )及地平線 (潛在科創板標的)等晶片企業;中科創達(300496.SZ)、德賽西威(002920.SZ)等Tier 1供應商。
另外,我認為鐳射雷達和高精地圖將成為乘用車企發展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主流配置,預計受益標的包括:Velodyne (VLDR.US)、 Luminar (LAZR.US)、Innoviz(準備美股上市)、禾賽科技(潛在科創板標的)、覽沃科技、四維圖新(002405.SZ)、TomTom (TOM2.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