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燈整體結構而言,不管是普通鹵素大燈,還是氙氣大燈,或帶有LED燈組的大燈,在後蓋位置上都有一個通氣橡膠管,在大燈點亮的一瞬間乃至大燈在使用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通氣管的作用就是將這些熱量儘可能地排出大燈以外,來維持大燈的正常工作溫度,確保大燈的使用穩定。
大燈起霧原因
空氣中的水分會通過通氣管進入大燈並附著在燈罩上,隨著水汽的聚集,水珠也就順著燈罩流了下來。而這種情況大多是由於較大的溫度差異引起,冬季和雨水多發的季節最容易出現這種現象。車燈在開啟一段時間後,霧氣會隨著熱氣通過通氣管排出燈外,這基本不會損傷大燈和電器電路。
對此情形,司機朋友不可輕舉妄動,例如萬萬不可對大燈進行烘烤,這樣做很容易使大燈損壞。因為大燈外表均為塑料材質,額外的熱量很容易將燈罩烤化,而這種損傷大多是不可修復的。
除了天氣上的變化,人為因素也會使車燈變成“淚眼”,如車輛涉水、洗車等。車輛涉水時,由於發動機及排氣系統本身都是比較大的熱源,雨水淋在上面會形成大量的水蒸氣,順著通氣管,部分水蒸氣會進到大燈內。
而洗車就更為直接了,有些車主喜歡用高壓水槍沖洗發動機艙。沖洗過後,對於發動機艙內的積水沒有及時處理,合上發動機艙蓋後,水汽不能很快散發到車外,悶在發動機艙裡面的水汽就有可能進入大燈內部。
如何區分進水還是起霧?
通常情況下,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怎麼區分大燈是進水還是起霧,往往一看到有水珠就認為是進水了。其實大燈是進水還是起霧,是有一個方法可以初步判斷的,就是檢視水流的痕跡。
我們知道,大燈進水的話,通常是從大燈上面進水,然後流到大燈下面,這樣會形成明顯的水流痕跡,類似瀑布一樣,就算水乾燥了,也會有一些痕跡在,就像蝸牛經過的道路會有痕跡一樣,有經驗的師傅是看得出的。
怎麼解決?
如果看到大燈只是下面形成了水汽而上面還是很乾淨的,那麼一般都是屬於起霧的正常情況,建議可以放點乾燥劑進去並且經常開下大燈,通過開燈來烘乾裡面的水汽,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能散去。
對於發動機艙內的清潔工作,應該用棉絲或布來擦,或者使用高壓空氣吹,儘可能避免發動機部位“涉潮”。
如果大燈內部的積水情況嚴重,那麼就要將其拆卸,並開啟燈罩,晾乾後,檢査大燈表面有無破損或有可能滲漏的地方,如未發現異常,輪谷建議更換大燈後蓋密封條和通氣管。
在冬天和多雨的季節,建議最好能養成定期檢查車燈的習慣,尤其是車輛涉水後的檢查。早發現早補救,及時地將故障消滅在萌芽階段,這才是用車養車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