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貌似無需鋪墊,讓我們直抒胸臆直接開始。手握三十萬預算,選特斯拉的中國產Model 3還是老老實實買輛賓士C Class?
太長不看版:
1、 看城市。生活在上海等上牌困難、牌照價格奇高的城市,選Model 3;
2、 看需求。日常上班代步、偶爾週末短途郊遊選Model 3,其他需求選賓士C Class;
3、 Model 3成本更低,但折舊率與電池熱衰減未知;
4、 不考慮前面的三個因素,Model 3更值得選擇,除非你只是想買個“立標賓士”。
地域之別:限牌限購,選Model 3
在當下,限牌限購已經成為了常規操作。以大家熟悉的北上廣為例,北京從去年11月開始執行史上最嚴限行,外地車牌一年只能在北京開84天,而本地車牌的搖號依然遙遙無期;廣州則實行外地車牌“開四停四”,看起來稍寬鬆一些,但事實上一樣的不友好。
上海對外地車牌的限制為工作日7時至10時、15時至20時不準上高架,本地車牌則需要拍賣獲得,2020年第一次拍賣平均成交價90557元,如果找了黃牛,黃牛行情價在5000-6500元不等,再加上標書等其他成本,上海的牌照成本在10萬元左右,並不稀奇。
因此,在這些限行限購的城市生活,如果想擁有一塊方便的當地牌照,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不花錢不限行的綠牌還是很值得的。尤其是上海,買Model 3等於節約了10萬元購車預算,這就使得其真實的價效比相比賓士C Class等“同級車型”高出不少。
但是也請注意一點:我強調了是當下這個時間點。目前政策對於新能源車型的扶持力度正逐步減弱,以後綠牌的前景如何真的不好說。而藍牌雖說無法交易只能父傳子子傳孫,但至少算是你個人的財產;免費得來的綠牌目前支援換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新車上牌,以後如何無法預估。
不過,對於苦“一牌難求”已久的朋友來說,生來自帶綠牌的Model 3還是很值得的。
需求之別:日常代步or長途自駕遊?
看起來大家買車的需求是日常代步,每天開著上下班就夠了,但事實上也有細微差別。比如我老婆來自上海金山,她的親戚有人在寶山上班,上班單程接近一百公里,以特斯拉中國產Model 3的工信部續航里程445km為例,最多隻夠兩天上下班。
再比如有的人喜歡週末長途自駕遊,車程三個小時去周邊城市玩玩走走,那麼特斯拉中國產Model 3的續航里程或許都不夠來回的,中途能不能找到地方充電不提,就算能充電、快充只要1個小時,也足夠影響心情與行程計劃了。
舉這兩個例子並不是為了證明特斯拉的中國產Model 3不好,事實上這一問題也是當下純電車型全都無法解決的,這亦是純電車型被戲稱為“電動爹”的一大原因。因此,在考慮特斯拉中國產Model 3之前,一定要認真理清楚自己的購車需求,或者說為什麼要買車。
如果只是日常代步上下班、單程並不算太遠,週末偶爾只是百公里以內的小郊遊,太遠的自駕遊選擇租車,那麼完全可以購入一輛特斯拉中國產Model 3,一週最多充一次電就行了;如果喜歡開著自己的車長途自駕,或者日常代步上下班距離太遠,那還是選賓士C Class比較省心。
Model 3與賓士C Class,誰的成本低?
如果前面兩個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並且證明Model 3與賓士C Class這兩款車對你來說差不多,那麼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單看成本,Model 3與賓士C Class到底誰更香。
當然,兩者價格都沒有算上選裝,是真“裸車價”,不過從這個價格也可以看出,兩者的差距真心不大,對於肯花30萬元購車的朋友來說,這0.9萬元的差距可能只是一點選裝罷了。
但是,兩者的後期成本可謂是天差地別。先看特斯拉中國產Model 3,整車質保是4年或者8萬公里,電動機與電池組質保則為8年或60萬公里;保養週期則為4萬公里,單次800到1000元。電池熱衰減方面,特斯拉官方稱Model 3每十萬公里衰減僅為5%,個人覺得這一資料有些浮誇,但這一點也只能等待時間去驗證了......
同樣以4萬公里作為保養週期,賓士C200車型共需進行4次付費保養,保養成本加起來為7570元左右,相比Model 3的800到1000真心沒有啥優勢。當然,這也算是“電動爹”的好處,保養只要做常規檢查、換空調濾芯與剎車油......
油價方面的差距更為驚人。假設我擁有一輛特斯拉中國產Model 3,每年開2萬公里,這車只開5年,並花了8000元在家裡裝了個固定充電樁,70%的時間在家充電,30%的情況是在特斯拉超充充電,特斯拉超充的費用約為2元/kWh,家裡充電樁的費用約為0.6元/kWh,那麼算上8000元的充電樁費用,我這五年中對充電的支出為21770元(中國產Model 3電池包總電量60kWh,按工信部續航里程445km計算)。
那麼同樣的,假定我有一臺2020款賓士C 200 L 時尚型,每年開2萬公里,這車也只開五年,工信部百公里綜合油耗6.3L(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根本開不出這樣的油耗......但是純電車的續航里程也一樣,因此相對公平),以當下上海95號汽油每升7.4元計算,我這五年中在油耗上的花費為46620元,翻倍還要多的價格!
當然,你我都清楚,一輛車正常來說不會只開五年,那麼拋開充電樁費用,中國產Model 3每年2萬公里的電費為2754元,賓士C Class的油費則達到了9324元,這樣的差距也堪稱恐怖了。
但還有個問題不容忽視,那便是中國產Model 3的電池熱衰減與保值率。電池熱衰減目前無權威資訊,只能暫且相信特斯拉的官方說法;而保值率這一問題其實與電池熱衰減息息相關,目前也無具體中古車流出,但根據目前特斯拉Model S 2014款現有中古車源估算,大概5年折舊率在50%左右,那麼也就是說,如果現在入手中國產Model 3,5年後折舊價格大概在12.5萬元左右(日後Model 3中國產度進一步提高,據傳售價接近25萬元)。
而賓士C Class同樣在2014年上牌的2013款,5年折舊率大概在40%左右,那麼如果現在入手2020款賓士C 200 L 時尚型,5年後折舊價格大概同樣在12萬元左右。當然,這些都是估算,且Model 3的熱衰減無法預估,如果過大,很有可能5年後需要購置新電池組,這又是一筆大支出。
因此,在購車成本方面,如果不考慮車牌,兩者其實是差不多的;但在後期成本方面,如果不考慮折舊,那麼中國產Model 3完勝。這兩個“不考慮”,其實亦是大家購車的關鍵,完全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多考慮一波。
Model 3與賓士C Class,誰的產品力香?
這大概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先看外觀,Model 3的外觀是典型的“喜歡就喜歡,不喜歡怎麼都看不上”,正臉酷似沒有鼻子的伏地魔,但總體來說還算有科技感,同時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4694/1850/1443mm,軸距2875mm,符合中級車身材,空間表現不算好但絕對夠用。
而賓士C Class則提供兩種外觀,一種是立標的時尚型,一種是和賓士A CLASS接近的運動型,優惠後最便宜的2020款賓士C 200 L 時尚型便是一輛立標賓士,懂的都懂。車身尺寸方面則更勝一籌,長寬高分別為4784/1810/1457mm,軸距2920mm,車內空間自然也會有不少優勢。
內飾的話......特斯拉的內飾只能說極簡(因為確實除了15英寸大屏啥都沒有),賓士C Class的內飾則是公認的豪華感十足,因此這一點依然要看你喜歡什麼。
動力方面則差距很明顯,中國產Model 3搭載了一臺輸出功率175kW、峰值扭矩375N·m的後驅電機,官方百公里加速僅需5.6s;而2020款賓士C 200 L 時尚型則搭載了一臺1.5T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15kW,峰值扭矩250N·m,匹配9AT變速箱,同樣是後驅,官方百公里加速9.4s。
單看百公里加速的話肯定是中國產Model 3更快,實際駕駛體驗也是中國產Model 3開起來更爽一些,不過有一點還是要注意一下,純電車型的加速非常直接,開慣了燃油車的朋友多少還是需要適應一下。
配置方面,中國產Model 3相比2020款賓士C 200 L 時尚型多了基礎版的駕駛輔助(包括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預警與併線輔助等),但如果要特斯拉最新版自動駕駛(包含自動泊車、高速自動輔助變道、自動導航駕駛)則需要5萬6千元的選裝費。
其他基礎配置方面,中國產Model 3具備全車無鑰匙進入,而賓士C Class需要7500元選裝;中國產Model 3具備前排座椅加熱,而賓士C Class需要5000元選裝全車座椅加熱。其他的則大同小異,沒有太多明顯的差距。
總的來看,如果拋開豪華感更足的內飾設計與車頭的立標,我想在這兩款車之間其實是不難做出選擇的,畢竟中國產Model 3的動力與配置優勢都實實在在擺在那裡。當然,也有不少朋友可能更看重豪華內飾與車頭的立標,這也算是正常選擇。
那麼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對中國產Model 3與賓士C Class之間如何選擇心裡有數了,其實還是要看個人需求與真實處境,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人購車前需要考慮的問題。當然,如果拋開前面的一堆前提只看車,那麼我也必須說一聲:特斯拉中國產Model 3,真香!如果真能降價到25萬元,就更香了......
- 2021款賓士C Class,榮耀上市
- 全新C級原來長這樣,比E級帥,網友:先解決“鋁換鋼”
- 全新賓士C Class路測諜照曝光 最新MAR2平臺打造/或將年內正式釋出
- 將推插混系統,賓士C Class最新諜照曝光,最快於年底釋出
- 售30.78—37.38萬元 2020款賓士C Class上市
- 2020款賓士C Class上市,全面升級,一看價格,車友:良心發現了
- 紅旗再出“爆款神車”!比賓士C Class帥,搭1.8T引擎+愛信6AT,14.6W
- 新一代賓士C Class最新路試諜照曝光 展示兩種格柵造型以及全新內飾
- 搭2.0T+8AT,237馬力還是後驅,賓士C Class的對手來了
- 德系信任危機頻發,幸好,還有這幾款德系可以閉著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