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近幾年,汽車市場興起了車企強強聯手的風潮。

已經和聯姻多年的豐田,和比亞迪牽手成功,比亞迪又與賓士產生了“愛情”;

BMW和華晨這一對“親家”也各有喜事進門,BMW和長城情合意投,眼下正處在“蜜月期”,華晨和雷諾走在了一起;

已經和、結為姻親的福斯,又和江淮聚到了一塊兒,第三次嫁入中國市場……

​車企之間關係複雜多變,就像讀《紅樓夢》一樣,手裡要不是拿著一張“賈氏族譜”,還真難理清其間關係。

​雖然各大車企之間你來我往,汽車市場變得熙熙攘攘,但大家終歸還是圍繞著一個“利”字下功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分析一下新一輪合資潮背後的“利”。

不可忽視的巨大市場

進入本世紀,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等話題引起全球重視,發展新能源成為緩解危機的重要方案。作為製造汙染和消耗化石能源的“巨獸”,汽車領域成為用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的重要方向。

也正是因此,一個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形成,趨利而動的各大車企必然要採取一番大動作。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中國既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又有了一定的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和銷售的基礎,自然備受關注。

​根據中汽協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和1.3%。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9.1萬輛和8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3%和5.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1萬輛和2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8.7%和12.1%;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26輛和1337輛,同比分別增長398.6%和375.8%。

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商機,任何一個跨國車企都沒有理由忽視。在新一輪合資潮中,跨國車企的目的就是為了搶佔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更便利

目前,除了以運用新能源為主流的電動化趨勢,在智慧化、共享化、網聯化等新趨勢方面,中國市場已經處在比較靠前的位置,能夠為跨國企業帶來更多便利。

​配套體系逐漸形成

對汽車市場稍有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相關政策規定,外資車企在華建立的合資車企不能超過兩家。目前,福斯品牌已經和、合作,按規定是不能和江淮聯姻,可他倆偏偏就在一起了,為什麼?

因為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早已聯合表態,給予純電動乘用車專案豁免地位,外資車企可在華新設第三家中外合資新能源汽車企業。這無疑是在為跨國車企鬆綁,也正是為什麼這幾年新一輪合資潮達到高潮的原因。

​跨國車企選擇與中國自主品牌聯手進軍新能源市場實際上是選擇了一條捷徑。中國自主品牌在國內耕耘已久,已經形成較好的研製、生產和銷售的基礎,擁有成熟的體系可以依附。跨國車企不必再重新佈局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體系,節約時間和金錢成本,能夠快速搶佔市場,這在競爭中至關重要。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支援建設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充電樁供給正在逐步完善。總體而言,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政策基礎、商業基礎和硬體基礎都在向有利的方向發展,一個完整的配套體系正在逐漸形成。

​市場逐漸成熟

發展新能源是各國政府的共識,但是真正能夠做到像中國政府這麼大力支援的並不多見。

中國政府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者給予補貼,雖然在2019年新能源補貼退坡,但該政策為新能源汽車激發出不小的市場這一點毋庸置疑。同時,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採取不限購、不限號政策,充分釋放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力,整個新能源市場經過多年醞釀,漸趨成熟。

​放眼全球都很難再找到這樣龐大且利好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外車企苦心準備的技術儲備終於等到了大規模商業化的機會,當然躍躍欲試。

相比之下,中國自主品牌佈局更早,對本土市場的了解也更深入。因此,跨國車企紛紛選擇與自主汽車品牌聯姻,佈置自己的戰略版圖。

技術底氣更足

俗話說,一個巴掌怕不響,既然是合資,中國自主品牌自然也要從中得利。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合資潮來看,當時中國自主品牌想要獲得的是跨國車企先進的技術、品牌價值和管理經驗,這三者可謂是當時自主品牌的迫切需求,也正是因為核心要素都在外方手中,所以中國自主品牌在合作中處於弱勢地位。

​但是,在這次新的合資潮中,中國自主品牌的需求發生變化。如果按照需求程度從弱到強排序,首先應該是管理經驗,其次是技術,最後是品牌價值。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管理體系已經比較完善,在這方面不必求於他人。

在技術方面,我們必須承認自主品牌仍舊有求於人,跨國企業的技術優勢依然比較明顯。但是,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跨國企業同樣也在技術方面有求與我們的自主品牌。

舉例來說,豐田和賓士會同時選擇和比亞迪合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比亞迪掌握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技術。三電系統正是考察一款車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標準,所以在技術方面跨國企業和自主品牌是各取所需,相較於以往,中國自主品牌劃分利益的話語權更強。

​從長遠來看,中國自主品牌真正最為需要的就是跨國企業的品牌價值。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十分巨大,中國自主品牌勢必要走上國際市場。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雖然已經有所斬獲,但總體上品牌的知名度、認可度和美譽都有待提高。

藉助跨國企業百十年來形成的品牌影響力,可以幫助中國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贏得一個更好的局面,並逐步確立自身的品牌價值,這才是在新的合資潮中,中國自主品牌應該謀求的最大利益。

​從兩次合資潮發生的變化來看,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總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舊任重而道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能否持續前驅最速?改款雷諾梅甘娜RS正式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