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似乎在迎來新一輪的春天。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大幅退坡。”11日,來自工信部的這則訊息激盪了新能源汽車車圈,也刺激了沉寂已經的新能源汽車股票,13日-14日A股新能源汽車股紛紛飆漲,比亞迪、北汽藍谷等13日甚至漲停。
為何這一訊息讓市場如此振奮?
新能源車首現負增長
2019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政策扶持近十年的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13日公佈的資料,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
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
從2019年7月銷量首次出現下滑至今,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六個月下滑。
究其原因,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受巨集觀經濟壓力較大、國五排放車型降價銷售、財政補貼退坡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下滑。
這也是行業人士的一個共識。
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認為,燃油車國五國六切換,意外影響了新能源車的銷量。“新能源車比同級別燃油車貴幾萬塊錢,國五國六切換期間,燃油車打折甩賣,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價差相對拉大,影響了新能源車銷量。”
“另一方面,補貼退坡對新能源車銷量打擊較大。”肖勇說,補貼退坡及較長的過渡期導致企業成本調節失控。
第二屆江蘇新能源汽車名城拉力賽發車
補貼不大幅退坡將刺激銷量
日前在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高層論壇期間,“2020年7月1日左右財政補貼是否還會像去年那樣退坡,年底是否完全退出?”成為與會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會上呼籲:不要再製定中間的補貼政策,也不要對補貼的產品、技術指標再做新的調整。要讓企業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退補以後的產品規劃和研發工作上,更加滿足市場的要求。
針對上述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會上表示,為穩定市場預期,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
苗圩同時指出,新能源汽車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120萬輛,其中,11月當月銷量達到10.5萬輛,12月當月銷量達到12.6萬輛,已經基本恢復到退坡前平均水平,這說明補貼退坡影響正在逐步恢復中。
按照規劃,2020年之後將不會再有補貼。目前關於補貼的政策還未正式出臺,但工信部部長苗圩的表態,給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和股民一針強心劑。
中信證券認為,此舉體現了官方對該產業的支援態度。“如年內補貼政策保持穩定,將利好新能源汽車尤其自主品牌車型的推廣。由於‘不會大幅退坡’好於此前預期,相應上調對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預測至155萬輛。”
國泰君安汽車分析師石金漫也對2020年新能源車表示樂觀。“‘雙積分’政策引導下,會引導車企積極生產;私人購車比例不斷增加,非限購城市購車比例不斷增加,消費者對新能源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等因素,也將對電動車銷量產生積極影響。”
首批中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
狼(特斯拉)來了,車企需調整直面競爭
2020年對於承壓的新能源車企來說,無疑是重要的一年。
按2019年前十個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統計,佔比24%的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車龍頭。然而,比亞迪2019年累計銷售汽車46.14萬輛,同比下滑11.39%,相比年初制定的65萬輛銷售目標,僅完成約7成。
其中,新能源車全年累計銷量229506輛,同比下跌7.39%;12月單月銷量13099輛,同比下滑71.92%。曾依靠新能源車高歌猛進的比亞迪,這樣的市場表現也難言樂觀。
傳統強勢車企尚且如此,造車新勢力表現更為慘淡。截至目前,僅有蔚來、小鵬、威馬三家交付超過1萬輛;理想、零跑、雲度、愛馳先後上市新車,剛剛摘掉“PPT造車”帽子;再往後還有奇點、華人運通等品牌,仍未實現量產。
在他們面前,還有來勢洶洶的特斯拉。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已達到日均280臺,不斷向3000臺/周、15萬臺/年的一期規劃產量靠近,後期專案全部建成後,設計產能將達50萬臺/年。
在降至30萬元以內後,特斯拉建立對相近價位車型的價格優勢。對業界來說,這樣一個對手無疑是“狼來了”。然而另一方面,依靠補貼和規避競爭並非長久之計。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汽車專家張翔對記者表示,“在競爭加劇下,小的企業將會關停或轉讓,這並不可怕,因為留下的企業會顯現規模經濟的優勢。過去有大約150家企業宣稱有汽車業務,但大部分產量極低,要新能源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過去這種局面是一定要改變的。”
張翔認為,特斯拉會培養一批優秀的本土供應商,對於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積極作用。“中國產車企可以向供應商採購優良部件,車企也可以向特斯拉學習,優化方案提升競爭力。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早日出口,實現國際化。”(中國新聞網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