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哥的旅行故事系列】住在瑞士首都的貴族
瑞士真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皮拉圖斯山極目遠眺
大家都知道義大利和法國的小偷多。
以前我帶大團兒去歐洲,在義大利和法國遊覽的時候,甚至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裡司機都不敢下車,兩隻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兩邊的後視鏡,生怕有人撬行李箱偷東西。
時間長了,歐洲的大巴車司機都練就了一個特異功能——兩隻眼睛可以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看,就跟變色龍似的。
大概就是這個效果的,這一看就知道是老司機
但是每次大巴車一旦進入瑞士,司機馬上就輕鬆了許多。
“走!喝咖啡去,車不鎖都沒關係,咱到瑞士啦!”
瑞士治安好,風景美,人友善,可玩兒的東西多……總之,除了貴,沒毛病。
2013年7月,我帶著四輛車去瑞士自駕,出了檔子好玩兒的事兒。
我們租的X1。歐洲人比較務實,小車比較多。畢竟車位偏小,油錢又太貴。
一路上到處是雪山,最美的莫過於馬特洪峰
在蘇黎世的時候還趕上了一年一度的蘇黎世節
蘇黎世節的烤肉攤
我問這位“烤肉哥”,烤的是什麼肉?大哥說:
“豬肉啊!跟我一樣!哼哼哼哼……”
但真拿相機想拍他,他到有點兒不好意思了,靦腆了起來。
這一趟途中有很多難忘的小事兒,但是最值得回憶的,是在首都貝爾尼誤闖人家莊園的糗事兒。但在我智慧之光的照耀下,把糗事兒變成了美事兒。
瑞士首都貝爾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城裡遍佈噴泉,大多始建於16世紀,至今依然執行良好。
在抵達貝爾尼的前一天晚上,我們發現了一片鄉村綠地。雖然天黑,但是能看出來,就像電影《音樂之聲》中描繪的那種場景一樣,雪山腳下一片綠油油的草地。這時,同行的老大拿臺子喊我:
“小桑,明天咱們來這兒吃個野餐吧!”
“好啊,”我說,“明天買點兒吃的東西還來這兒。”
第二天,我們在超市買了點兒啤酒、飲料、水果、火腿、麵包什麼的,準備去野餐。
結果到了昨天那個地方,傻眼了……昨天天黑,根本沒看出來。這哪是草地啊,草都半人多高,都快成高粱地了……
通過谷歌街景找到了這個地方,晚上看確實是草地……
我們一行一共有四輛車,三輛SUV,一輛BMWX1。越往前走路越窄,再想掉頭可能就不容易了。
“我開車上前面看看去。”老大讓我們在原地等,他們開著越野車上小山包上去看看。
就在等的時候,我發現山包下面有幾間房子,房子的院子裡站著個老外,正往我們這兒看呢。
圖片來自於Google Earth衛星圖片還原現場
我一看,跟旁邊的人說了一句:你們在這兒等我,哪兒都別去,我去去就回。說完了,我開車奔那個房子而去。
就是這家了,圖片來自於谷歌街景
我剛到門口停下車,門就開了,從裡面走出一個身材魁偉的外國人(應該說本國人,在這兒我才是外國人),年齡應該五十多歲,頭髮花白,穿著白T恤和牛仔褲,帶著一個八十年代特別流行的眼鏡。
“有什麼可以幫您的?”
貝爾尼是法語區,說法語的人比較多。好在我的法語還沒忘乾淨。
“是這樣的,我們是從中國過來玩兒的。想找個地方野個餐。請問您知道這附近有野餐公園麼?”
“野餐公園啊……我們這小地方……真沒有。”
“不一定是公園,有片河灘或者公共草地也行,我們都帶著吃的東西呢。”一邊兒和他說話,我腦子在飛快的轉,醞釀著一個“陰謀”。
“嗯……真沒有啊。這個……你們多少人?”
“12個人,我們都是朋友和親戚,都是第一次來瑞士。”
“哦……”老外在想什麼事兒,“你們有燒烤什麼的麼?用火麼?”
“不用不用!我們都是冷餐,其實就是找個地兒聊聊天兒。”差不多了,有戲,我又補了一句:“有塊地兒就行,別的什麼都不需要。”
“那……你們就在我們家這兒吃吧,跟我來。”
Bingo!計謀成功!不過還是因為趕上好人了。
就這麼,他帶著我走向了旁邊的一個木頭房子。
“這兒是我們家穀倉,囤草料的。這個罩棚下面有桌子和椅子,你們願意在棚子下面吃就在這兒,想去草地上就把桌椅搬過去。臨走也不用收拾,回頭我這兒有人來打掃。”
大哥,或者說叫“大爺”,說完衝我一笑:
“今天是週末,多晚都沒事兒。這附近沒別人,都是我們家人,也聚餐呢。”
樹後頭這個白房子就是穀倉,右邊就是罩棚,罩棚下有燈和電扇。後面是一片草地。這個草地其實是種牧草的,定期會用機器把牧草打成草卷作為牲口的飼料。當時這一片剛剛剪完,踩上去軟軟的,挺舒服。
現在回想起來有點兒不好意思,因為我才發現,剛才我們已經屬於入侵私人領地了。我趕緊跟人家道了歉。
大爺很大度:“沒事兒,正常那條小路上應該立個牌子,說明一下。不過我們這個小地方,幾年也沒有外人進來,也就無所謂了,叫你朋友都過來吧,隨意,別拘謹。”
我趕緊給老大打電話:快回來吧!人家請咱們到人家院兒裡吃!
“我去?!這麼好說話?”老大也有點兒吃驚,“這瑞士人素質是高。”
招呼齊了人我們都來到了他家門口,人家一家人都出來了,一個個開開心心的。
大家互相寒暄了幾句,然後大爺囑咐我:
“你們要洗什麼東西,中間那兒有個噴泉,可以洗。如果要用洗手間就敲我門來,用我們家的就行了。”
一再跟人家道謝,然後我們就開吃!
這頓飯挺簡單的,但是大家吃的特別舒心。遇到了好心的一家人,還在人家裡野了個餐。
但是,後面還有更有意思的事兒。
“小桑,你說我去人家廁所合適麼?”一個朋友看來有需求了。
我也有點兒不好意思:“這個……是不是有點兒打擾人家……”
“說的是呢。要不咱附近找個廁所去?”大哥也是懂禮數的人,不想打擾人家。
“這樣吧,大家誰想去廁所的,跟我走,我開車到鎮子邊兒上去。剛才來的時候看到一個餐廳,我去給人家點小費,用人家餐廳的廁所吧。”
“好好好,這樣好。”說完,有三四個人上了我的車,找廁所去。
小鎮子特別小,一腳油門就到鎮子邊兒上了。我停好車,徑直走向這個“三塔餐廳”,結果一到門口傻眼了。
就是這家,其貌不揚的鄉村小餐館
敲門以前,我掃了一眼門口兩邊的牌子:
"Tripadvisor年度推薦”
“XX美食雜誌年度推薦”
“瑞士餐飲協會推薦”
“米其林星級餐廳”
…………………………
這……找個米其林餐廳,借廁所?
然後另一個牌子讓我釋然了——
本餐廳為全預約制餐廳,請務必於用餐前三天以上預約,以便我們開門營業!
換句話說:沒人吃飯我們就不開門了。今天就沒開門。
這……瑞士人真不拿賺錢當回事兒啊??!!
這咋整?
回頭一看,誒?有個小教堂!
正好有個修女走出來,過去跟人家一說,人家很熱心的答應了。
“來吧來吧,就在後面,你們自便吧。”
後來就有了個經驗,實在找不著廁所就找教堂……
----------更好玩兒的在後面----------
解決完了與生俱來的自然召喚,我們回到穀倉,正好趕上大爺帶著他媳婦出來遛狗。我趕緊迎上去,邀請人家和我們坐坐,喝個啤酒,好感謝感謝人家。
人家說:不用啦不用啦,你們玩兒的開心就好。
大家都圍過來了,都熱情邀請。
人家一看不要直接回絕,就說:
“這樣吧,咱們一起溜達溜達,我給你們講講這個小鎮子吧。”
“好啊!也讓我們開開眼。”
大爺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卡片夾,遞給我一張名片。
“我叫Nicolas,我老婆叫Nancy。你們身後那個房子是我們家的畫廊,畫廊叫La Schurra。以後你們有朋友來瑞士,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來看看這裡的展覽。我們家的這個畫廊是為了給年輕藝術家們有個展示的機會,不收費,大家來捧捧場就好。現在在整修,下個月就修好了。”
我看著名片,覺得又點兒奇怪。
“Diesbach先生,你的名字中有個de,這是個貴族姓吧?”
這是個小知識:法語的De(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德語的Von(德國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都表示“從哪裡來”的意思,也是貴族姓氏特有的中間名。
“嗨,這都是很早以前的事兒了,早就沒什麼關係了。”我們一邊走一邊聊。
“1535年,我們家搬到了這裡,這裡是我家的封地……”(果不其然是貴族)
這傢伙,一張嘴就是快五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十四年。再捯一輪估計孫猴兒都該出來了。
邊走邊聊,Nicolas給我們講了周圍建築。比如村子幾百年來經歷了數次大火,至今儲存最完整的兩個有點兒歷史的房子,是兩百年前給臨時工人住宿的“宿舍”和給他們烤麵包的麵包窯。到現在,周圍我們目所能及的地方依然是他家的地,都是種牧草。養了些奶牛,都是吃天然牧草的奶牛。有專門的公司幫助他們打理,他們兩口子平時就旅旅遊,畫個畫什麼的。現在最主要的工作除了照顧牧場,就是管理那個小畫廊,不定期的舉辦藝術展。
Nicolas在給我們介紹烤麵包的窯是怎麼使用的。
溜噠了會兒,人家和我們再次道別,然後又囑咐了一遍:不用收拾,到時會有專門的人來做衛生。
天快黑的時候,我們結束了這次快樂的晚餐。桌椅歸位以後,女士們用抹布給桌椅都擦了一遍,男同志們自發地拿手機照著亮,趴在地上用手把掉落的果皮、包裝紙碎屑什麼的一點一點的收集起來,裝在塑料袋裡帶走了。
由於怕打擾人家,我們走的時候沒有去道別,在紙上寫了一段特別感謝的話,壓在了桌子上。然後,大家“悄悄的出村兒,打槍的不要”。
旅途結束後,回到了祖國。在飛機上我和大家又聊起了這個事兒,做了個決定:
回家後每家人準備一個小禮物:手工藝品、服飾、圖書畫冊……反正有點兒中國特色的東西就行。最後彙總到了我這兒,打了個包裹給人家寄了過去。後來,還收到了人家的回信,也對我們表示了深深的感謝。
就像我開頭說的一樣,類似的事情我們遇到了好幾個,總會讓人覺得暖暖的。如果朋友們想嘗試一下歐洲的自駕旅行,我強烈建議把瑞士作為第一站,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祝各位旅途愉快!
-
1 #
-
2 #
寫得很好。贊。請問你覺得瑞士是不是更適合養老的一個國家?
-
3 #
給中國人爭光的一次文明旅遊,點贊!
-
4 #
都是有素質的人,你讓組團的大爺大媽去試試。
-
5 #
天快黑的時候,我們結束了這次快樂的晚餐。桌椅歸位以後,女士們用抹布給桌椅都擦了一遍,男同志們自發地拿手機照著亮,趴在地上用手把掉落的果皮、包裝紙碎屑什麼的一點一點的收集起來,裝在塑料袋裡帶走了。在國外這麼有素質,在國內不見得吧!
-
6 #
作者好 伯爾尼是德語區,只不過瑞士人多數可以講兩道三種語言,圖片的餐廳是弗裡堡市區一家非常出名的餐廳。-一個在瑞士二十年的農民。。。
-
7 #
遊記寫得真好!謝謝分享!我14年去過瑞士,那時候是跟團去,所以沒有感受到你們這樣歡樂行,但瑞士人熱情友善至今仍記憶猶新。
-
8 #
好感動。真是太羨慕你。去了吃,住賓館十天費用多少,我也想去試試,之前隨旅遊團去過7國旅遊,包括瑞士,確實很好,風景,環境,人也很善良,友好。沒呆夠,真想再去一次,在那生活過一段時間。謝謝你
-
9 #
瑞士富豪針對中國平民的一次貴族式的慷慨善意。就像劉姥姥闖進了大觀園,被安排在倉庫旁吃飯,最後還被安排參觀了一下富豪引以為傲的莊園,同時被告知不用收拾(潛臺詞是我們家有傭人的)
-
10 #
16年去瑞士,我老婆想吃雪糕,印象中好像3.5瑞朗,結果不知道為什麼銀行卡刷不出來,旁邊有個陌生的女士直接幫我我們付款請我老婆吃了,我們連聲感謝,然後人家客氣了一下就離開了,當時蠻感動。
-
11 #
法語區的素質還是趕不上德語區,當年去瑞士,明顯德語區的人更友好更禮貌
-
12 #
美好的旅行回憶,我也曾經在義大利跟個大巴司機交朋友了,還給司機在城牆根撒尿拍照,司機帶我去品嚐了苦咖啡,還去烘焙店找他的保加利亞女友偷偷給我們每人塞了塊披薩嚐嚐。
-
13 #
很好的一篇遊記!感謝分享!同時你們的文明舉止與良好素養也為國人亮了張名片!
-
14 #
這才是中國人該有的樣子。看到那個小教堂又勾起了我在瑞士旅行的回憶,瑞士真是個美好的地方。
-
15 #
這地方好,以後去瑞士就是這裡了,走時放下兩瓶紅酒
-
16 #
看著很輕鬆的一篇遊記
-
17 #
你別告訴大家,如果大家都去用不了多久,中國人就不討人喜歡了。我們剛來土庫曼的時候,土庫曼人對我們也很好。後來把我們公司在城裡的總部封了,限三天之內搬到沙漠之中。
-
18 #
1988年,我家救了被拐賣到駐馬店的婦女,八月十五的傍晚,被我姐姐領回家 在我家裡住了一個月,安陽的人,馬慧玲,給她200元,紗巾,衣服,送回家,聽父母講,來了一封信,再也沒有聯絡了
-
19 #
你們真是人中龍鳳,活的精彩,羨慕。人比人活不成。
我家果園邊上一輛小轎車三個年輕人說"阿姨我們吃燒烤,完了給您打理乾淨"我說這是樹林不能燒烤彆著火,您放心吧不會的,也沒法說了,得你們走時打理乾淨別出火。行您放心吧。過一會去看燒烤的拉圾一樣沒帶走全留下來了。都是些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