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1、

曾經的東南亞第一神車,

吹出來的“民族之光”

造汽車,曾經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標準。

即便是在今天,多少中國的資本大佬想法設法造汽車,圈錢造勢號稱要做中國特斯拉,到最後慘淡收場,更何況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東南亞國家。

但是,正是在那個年代的東南亞,在其他周邊國家還在埋頭開製衣廠,賺低端製造業錢的時候,馬來西亞,這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竟然生產出一款自主品牌的汽車。

1985年,一款名為“普騰Saga”的轎車正式推向市場,作為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車,它的釋出會排面也是相當大。

1981年,馬哈蒂爾剛上任總理的時候,就提出了“國家汽車”概念,經過了幾年的籌措,終於有了普騰的誕生,此後更是對它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扶持和政策偏袒。

就連普騰汽車的logo,可以直接採用馬來西亞國旗的元素,彰顯了它的地位。

可以說,普騰汽車代表著馬來西亞工業化轉型的成果和信心,更代表了這個國家民族品牌崛起的希望。

果然在整個國家的扶持下,在頭幾年裡,普騰汽車取得了令馬來西亞人驕傲的成績。

在上市的第一年,就完成了10000臺車的銷量。由於對民族品牌的支援,再加上馬來西亞政府推出的各種補貼政策,普騰汽車很快就佔據了國內汽車市場80%的份額。並且還出口到了周邊的新加坡、汶萊、斯里蘭卡等國家。

1988年,普騰汽車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

在英國的汽車展上首次亮相,就獲得了質量、設計與製造、人體工程學上的多個獎項,打開了出口英國市場的大門,並在6個月內創下了當時英國市場新車的銷量記錄。

1996年,普騰還花巨資收購了英國著名的跑車品牌“蓮花汽車”,在當時,普騰就是活脫脫的東南亞神車。

可是這個馬來西亞人為之驕傲的民族品牌,卻在2017年將自己49.9%的股份和旗下“蓮花汽車”51%的股份賣給了吉利汽車,連名字都改成了“寶騰”,“賣身”到了中國。

曾經馬來之光,國家希望,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真相是:從一開始,普騰汽車就是一個溫室裡的“民族品牌”,甚至是一個吹出來的“民族品牌”。

2、

溫室裡的“民族品牌”

普騰汽車最核心的技術,並不是自己的,而是與日本三菱公司透過技術合作得來的。

普騰汽車在與三菱公司簽署合約的時候,三菱公司無論怎麼都不肯轉讓自己的核心技術,只願意提供技術支援,所以從本質上來講:普騰汽車,不過是換標的三菱。

只不過馬來西亞政府為了宣傳,故意向公眾隱藏了這些資訊,把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貼牌工廠,推到了國家戰略的位置,捧成了民族品牌的典範。

當三菱公司與普騰汽車的合約到期之後,普騰汽車的困境就凸顯無疑。

隨著汽車質量越來越跟不上時代,普騰汽車的銷量開始斷崖式下跌。即便是在馬來西亞政府全力支援和補貼的情況下,依然難以挽回頹勢。

後來普騰和蓮花聯合推出,寄予厚望的車型GEN-2,一樣在市場效果不佳。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席捲整個東南亞,馬來西亞的經濟遭受到了重創。為了儘快恢復國家經濟,馬來西亞政府開始改變之前的經濟策略,他們簽訂了新的自由貿易協定,降低了進口汽車的關稅。

這對於在溫室中長起來的普騰汽車來說,要走到叢林裡和進口汽車競爭,毫無優勢可言,被進口車按在地上摩擦。

2003年,一手打造出普騰汽車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結束了22年的任期,沒有他的庇護之後,普騰汽車更是進入到自己最黑暗的時期。

連年的虧損和市場地位的下滑,讓普騰汽車成為了馬來西亞的負資產,新上任的總理納吉,對普騰並沒有特殊的感情,面對要靠國家補貼才能生存的普騰,他只想儘快甩掉這個包袱。納吉政府對普騰下了最後通牒,如果找不到外資合作,就不再給普騰一分錢的補貼。於是才有了2017年賣身中國吉利的事情。

當普騰被賣的訊息傳來,前首相馬哈蒂爾大怒,他怒斥納吉出賣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但他也無力迴天,憤怒過後只能無奈落淚,他說,就算以後普騰取得了什麼成績,大馬人也不會再感到驕傲了。

馬哈蒂爾的傷心,不僅僅是為一個普騰汽車,更是為馬來西亞整個國家的命運感到難過。從1981年執政開始,馬哈蒂爾就許下了宏願,要在“2020年讓馬來西亞成為發達國家”。

可是2021年都過去了,馬來西亞依舊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和鄰國新加坡對比之後,更顯得失敗落寞。

遙想當年,馬哈蒂爾和李光耀這一對東南亞雙子星,各個胸懷大志,指點江山,對把自己國家從貧困中帶向富強胸有成竹。而馬哈蒂爾擁有的資源,要比李光耀更為豐富,也更有信心,可幾十年之後,整個東南亞,只有新加坡一個發達國家。

馬哈蒂爾究竟做錯了什麼,馬來西亞在走向富強的路上,究竟走了哪些彎路?

3、

資本如何毀掉一個國家的希望?

馬哈蒂爾為國家制定的經濟戰略,其實是非常符合國情的。

1981年,馬哈蒂爾成為總理的時候,馬來西亞的經濟還是以農業為主,當時馬來的大亨,都是橡膠大王、糖業大王、糧油大王等等,想要成為發達國家,當務之急就是進行工業化轉型。

其實當時東南亞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面臨了這個問題,也都在想法設法進行工業轉型,但大多數國家都執行了錯誤的戰略。

比如菲律賓,在還沒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工業優勢之前,就完全開放了自由貿易,導致外國企業順暢進入,將還在襁褓裡的菲律賓本土企業扼殺。

而馬哈蒂爾顯然要比菲律賓的領導人高出一籌,他築起了高關稅壁壘,全力扶持本土企業成長。他的計劃是,等到馬來西亞的工業體系逐漸完善,生長出了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再改變策略,全面加入自由貿易,完成工業化的完美轉型。

正是在這樣的國策之下,誕生了被補貼和高關稅壁壘培養起來的國產神車。但令馬哈蒂爾沒有想到的是,或者他想到了但無法控制的是:資本家們在拿到了高額補貼之後,就像是餵飽了的老虎,喪失了下山捕食的動力。

既然躺著就能賺錢,為什麼要奔跑?

更何況,和研發技術相比,把錢投入到房地產、金融市場,賺得更快更多。

在逐利的天性下,馬來西亞的資本家們拿著從政府那裡的補貼,和優惠政策的貸款,殺入房地產和金融市場,造成的結果就是:房地產和金融堆起了虛假繁榮的泡沫,GDP資料年年上漲,躲在溫室裡的民族品牌越做越大,在國內市場成為壟斷巨頭,各個方面看起來,國家經濟都是欣欣向榮。大家歡欣鼓舞,覺得照這個趨勢,不用到2020年,馬來西亞就能成為發達國家。

但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戳破了這些東南亞經濟體虛假繁榮的泡沫。

為了儘快走出金融風暴的影響,馬來西亞不得不重新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結果發現:舉國之力培養起來的民族工業,在與外國企業公平競爭中毫無還手之力,發展了幾十年,原來民族工業不過是資本家們用來實現壟斷,快速斂財的工具,在背後更有權錢交易,貪腐內幕,整個工業系統成為了特權階級的私產。

比如為了配合普騰汽車,又建立了配套的下游產業,專門建了一個鋼廠,結果這個鋼廠的負責人爆出巨大貪汙,連年虧損,最後政府不得不撥款幾十億美元來救。

另外,70%零部件交給本國製造廠生產,為了打壓華人在經濟上的優勢,其中的80%又由政府扶的土著廠商承包。

這些土著廠商顯然對賺快錢的興趣比提高產品質量,研發技術的興趣大得多,結果這些用落後技術生產出的零部件,成為了普騰汽車的毫無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資本們都賺得盆滿缽滿,但馬來西亞的工業轉型,在2020年成為發達國家的希望卻因此破滅。

12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新款Model3火了!單月狂賣2萬臺,補貼後售價不到2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