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人正歡度國慶,大洋彼岸的特斯拉便率先公佈了3季度產量和交付資料。其當季產量環比增長超過兩位數,達96155輛;而交付量也實現了小幅環比增長,約9.7萬輛。具體車型方面,Model 3的交付體量最大,其當季共交付79600輛新車。可以看出,其是特斯拉當之無愧的銷量主力,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絕對的明星車型。而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當季則合計交付17400輛。
不過,儘管特斯拉Q3交付量創造了新記錄,但因與馬斯克在之前內部信件中提及的10萬輛目標略微有些差距,導致其盤後股價大跌5%;人們對特斯拉的期望和要求何其高!事實上,綜合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特斯拉銷量一直在創紀錄。其中一季度特斯拉產量達7.71萬輛,交付量則為6.3萬輛,同比暴增110%;二季度特斯拉產量為8.7萬輛,交付則達9.52萬輛,環比大增51%。至此,特斯拉前3季度已超過去年全年在全球總交付量,達25.52萬輛。而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銷量主力——Model 3,幾乎所有相關訂單"都來自之前沒有預訂的客戶"。
對比之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的處境則就顯得有些落寞了。根據中汽協早前釋出的資料,補貼退坡後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驟然變天,7月份銷量首次同比下滑,而8月銷量跌幅則呈進一步擴大之勢,達15.8%之多;寶駿新能源等自主品牌車企銷量紛紛承壓。很明顯,被視為最有可能對主流合資品牌進行彎道超車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現今自主品牌車企的市場表現也沒那麼盡如人意。
第1、 國內雖然不乏真正努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耕耘的車企,但許多車企都患有"補貼依賴症"、甚至騙補的都在少數,這就導致補貼潮水退去後,呈現"裸泳"一大片的尷尬場景。
第二、中國汽車產業起步本來就晚,與日美德等國在造車技術、工藝及品控等方面實際上有著不小的差距。之前靠著補貼及其它相關政策的支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並未暴露出真實的產品競爭力水平;現在"補貼"這根柺杖丟了,其銷量步也在意料之中。此外,相對銷量並不高,蔚來、威馬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自燃等事故卻頻頻遭曝,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其技術及品控方面亟需提升及加強。
第三、與特斯拉相比,自主品牌車企在配套服務及品牌塑造方面,做的還很不完善。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還不是很成熟的情況下,加上車市寒冬,其孱弱的市場競爭力便暴露無遺。
小結:新能源是汽車產業的未來,這對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既是機遇,也是考驗。而自主品牌車企也需正視自身的不足或是問題,努力提升、不斷改進,方才有機會對國際大牌實現彎道超車。隨著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工廠的投產,已經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力,自主品牌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現今留給蔚來和小鵬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