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汽車的概念,最近非常的火爆。
而關於智慧汽車,很多消費者自然而然的想到中控螢幕的大尺寸化、座艙語音互動、多功能的中控智慧應用程式、ADAS等智慧輔助駕駛功能等。
但是,透過表象看本質,智慧汽車區別於傳統汽車,不僅是在功能上具有智慧化功能,更是在基礎架構、迭代方式、開發流程以及思維模式的跨越。
而在消費者端感受到的智慧汽車體驗上的升級,只是產品體系化升級帶來的“水到渠成”的結果。
而智慧汽車的智慧化水平,也逐漸主導汽車的產品定義及使用者認知和體驗。
其實,仔細梳理不難發現,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傳統汽車廠商,早前都比較注重汽車機械屬性,即諸如動力總成、底盤系統及造型工程設計。
而在整個產品研發過程中,往往都需要經歷繁複的試驗過程,在達到廠商內部工藝要求及標準後,才能將產品推出市場。
而區別於傳統汽車產品,智慧汽車貌似更看重資料的採集、處理及通訊。
而相比於傳統車型的機械部件,智慧汽車特有的感測器、晶片、CAN匯流排等零部件,以及中控大屏、自動駕駛硬體等功能件,受關注程度更高。
傳統汽車及智慧汽車基礎架構、產品迭代週期差異傳統汽車目前較為普遍的為模組化架構,譬如大眾MQB等,都是基於同一架構,開發多樣的衍生產品,以此來降低並分攤研發成本。
通常,傳統汽車廠商的一個架構的生命週期為7年,因而車型的換代週期通常也是7年左右。而在整個生命週期內,產品的各種改款、年款車型,都是在現有架構下的不斷完善。
但是,對於最為接近智慧汽車的電子化產品,比如手機等,這些電子化產品的換代生命週期多為2年,甚至有不少手機品牌推出的產品整個換代週期不足1年。
按照摩爾定律,各類晶片及自動駕駛核心硬體的迭代週期應當是1年半到2年,而扮演通訊中樞的CAN匯流排等,未來大機率都會以2年的週期進行迭代。
以此類推,智慧汽車未來產品迭代的週期肯定會越來越快。
OTA的概念智慧汽車,除了自身的智慧硬體及智慧功能之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能在不改變硬體的前提下,對軟體進行持續升級,以此來滿足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軟體定義汽車,即透過底層架構的超前佈局、硬體預埋和可擴充套件性預留,再加上自研軟體的高速迭代,讓使用者與產品共同成長,常用常新。
而文中的軟體,不僅包含中控大屏的資訊娛樂系統及部分輔助駕駛功能,還包括難度係數更大的動力、底盤、車身等控制系統的FOTA(Firmware OTA韌體升級)。
這裡需要補充的是,傳統汽車由於採用分散式電子電氣架構,控制各部件的上百個ECU散落各處,相互通訊、協同管理困難。目前主要朝著電子電氣架構高整合方向發展,即不斷整合並透過智慧閘道器,嘗試打通更多的ECU。
而智慧汽車方面,比如代表產品特斯拉Model 3、大眾 ID.3,包括國內的部分新勢力造車企業品牌產品,都實現了相對激進的高整合域控制器電子電氣架構。
以蔚來為例來說,車型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整合為底盤域、車身域、輔助駕駛域、動力域和資訊娛樂域五大功能域。
截至目前,其透過 FOTA 實現的更新,已經涵蓋三電系統、底盤懸掛、輔助駕駛和資訊娛樂,共涉及全車 35 個 ECU。
而根據蔚來官方宣傳,蔚來汽車對整車的 100 多個 ECU,都具備更新能力。
FOTA案例概要在2020年4月NIO OS的一次更新中,蔚來對空氣懸掛車型的駕駛質感進行了升級,透過一次FOTA,解決了以往至少需要一次中期改款才能最佳化的問題。
而在2020年10月推出的NIO OS 2.7.0版中,蔚來繼特斯拉之後向用戶推送了NOP(領航輔助)功能,將導航、高精地圖與NIO Pilot輔助駕駛系統深度融合,使車輛能夠根據導航路徑規劃完成進出匝道、換道、超車等動作。
從傳統汽車的角度,這樣的開發過程和效率,簡直難以想象。
所以,對傳統車企來說,圍繞自動駕駛、電子座艙、三電技術等,打造一套先進的電子電氣架構、自主可控的軟體能力,成為眼下的當務之急。
智慧汽車未來能有怎樣的市場表現,我們也確實非常好奇,對其後續動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