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歷史對比 第一輛MINI只比Smart長30釐米
MINI在創立品牌的最初目的非常單純,源自BMC公司的它就是要造一輛尺寸最小且能容納四個成年人和行李的汽車。為了實現這個目的,MINI的首輛車型做了一個非常有劃時代意義的設計,橫置發動機前置前驅。是的這個現在看起來無處不在的結構就是由MINI率先投入使用,最開始MINI車長3米寬1.41米,可以說是標準的“家庭主婦買菜車”,發動機馬力也只有34匹(和現在Smart定位是不是很像)。
但只要車的地方就有人要改裝它,不管它是什麼定位的車,英國的改裝專家John Cooper對這樣小巧緊湊的車型很有興趣,研究改裝方案之後,1961年第一輛MINI Cooper問世了。從此MINI就走上了一條征戰拉力賽之路,在蒙特卡洛拉力賽奪冠一炮而紅,要知道後來的冠軍可是保時捷911這樣的強者。
而Smart就沒有像MINI一樣長達六十年的歷史,第一輛車型誕生自1998年,在當時看來Smart的外形簡直可愛中透著點科幻。這和它的設計公司不無關係,眾所周知品牌名稱裡的“M”代表著梅賽德斯賓士,“S”則是手錶巨頭斯沃琪。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次合作只有短短的不到六年時間,當Smart真正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已經和斯沃琪沒有太大關係了。
和MINI一樣,Smart最初瞄準的人群也是家庭主婦,設想的使用場景依舊是進城買菜、接送孩子上學。但隨著車型推出,炫彩可更換的車身顏色,低廉的入門售價。讓它抓住的使用者群體反而是無憂無慮的年輕人,從此以後時尚也和Smart繫結在了一起。
雖然小眾它們推出的車型卻不少
作為汽車品牌,這兩個哥們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發展至今,他們各自旗下都有不少的車型。但走到街上人們看見以後,不管是哪一款,叫起來還是那個Smart、那輛MINI,最多加一個Cooper。旗下的車型沒有記憶點不代表他們就沒有特色,MINI目前在國內主打四個系列,分別是最經典的MINI系列、SUV車型CountryMan、尺寸較大的ClubMan和效能車JCW系列。可以說是覆蓋了現在主流市場的所有車型,針對的人群也不單單是女性車主而已。
如果說MINI的車型還算中規中矩迎合市場,那Smart就是真的“放飛自我”了,從最初兩米七的Smart fortwo開始,衍生出了四門版的“forfour”、越野版的“crosstown”再加上敞篷版和巴博斯改裝的效能版。雖然創立之初的目標單一,但MINI和Smart都隨著時代發展,去迎合更多的使用者。
在BMW和賓士老大哥的幫助下兩個品牌銷量依然堪憂
雖然情懷和個性這兩個品牌都不缺,但小尺寸汽車在中國和美國這兩最大的汽車市場就佔不到一點便宜。MINI的全球銷量不斷下滑,連續好幾年全球銷量都在30萬輛左右徘徊,作為一個獨立品牌,銷量只能達到BMW的零頭。這讓BMWCEO非常頭疼,中間多次調整策略,福斯化、效能化,能使的招基本都使過了,但銷量還是和品牌形象一樣小眾。
而Smart的情況也沒有好太多,每年銷量只有13萬左右,結合較低的售價,被猜測成立至今沒有實現盈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從2018年底就傳出吉利要收購Smart的訊息,在前段時間終於落實,雙方合資的“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看來賓士是拿Smart實在是沒什麼辦法了,只好把它交給專治水土不服的吉利。
因為個性,它兩未來都還有巨大機會
兩個小眾品牌在未來的路看起來都不是很明朗,但正是銷量不高體量不大讓它們更有可能輕裝上陣的轉型。MINI最大的優勢就是拉力血統和英倫情懷,未來的發展路線也圍繞這兩方面展開。2月14日上市的MINI三門絕配版(售價24.78-29.18萬元)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限量發售配置更加個性化,採用了八十度黑的車漆和銀色流光車頂,搭配車內真皮菱形格紋座椅,讓MINI的精緻化精品小車之路更進一步加強。對於個性小車,既然有了“小”這個元素,精緻化就是必須要滿足的條件,如果MINI少了血統裡的英倫精緻範兒,那就真的泯然眾人矣了。
而Smart被收購顯然不是吉利出了個昏招,雖然創立至今沒有給賓士賺什麼錢,但Smart無疑是知名度最高的微型車。在汽車電動化潮流來臨以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廠家都推出了類Smart造型的電動車,而吉利在這個時候收購它自然要利用微型車代表的名氣,用它來佔領微型電動車市場。試想一下中國產後,降低售價+電動化+靈活停車+充電便利,一旦全部實現,Smart賺錢的那一天也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