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釋出最新資料,顯示2月份前兩週的汽車零售銷量僅有4909輛,同比下滑92%。針對該情況,乘聯會認為二月份車市銷量大幅下滑與疫情期間限制外出直接相關。
儘管諸多經銷商採取線上賣車等方式自救,但是面對這場不知何時結束的戰“疫”,僅靠車企與經銷商“自救”還是遠遠不夠。
▼
“國六”標準的進與退
面對車市急劇下滑的情況,國家層面也給出了積極迴應。《求是》雜誌釋出的中央關於疫情的指導綱領文章指出:“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隨後,商務部也召開網上釋出會,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減輕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並鼓勵各地根據形勢變化,因地制宜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和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舉措,促進汽車消費。
在具體政策出臺前,廣東佛山已經走在了前面。佛山市出臺政策,鼓勵“國六”排量標準的汽車消費,給消費者自行購車補貼2000元-5000元不等,並於3月1日正式實施。
不過,因為目前影響汽車消費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於“隔離”情況下終端客流減少,以及經銷商復工受阻。中國汽車流通工業協會2月20日的調研資料顯示,全國各地有形市場復工率僅為15%,其中4S店復工率40%,二級經銷商和中古車經銷商復工率均為4%。
相比鼓勵“國六”,現在呼聲較高的意見是推遲“國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祕書長助理徐海東表示,中汽協已經向相關部門建議推遲全國範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一方面是建議暫緩輕型車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國六”標準,另一方面暫緩新車型從今年4月開始進行“國六”新PN限值車型切換。
受疫情影響,供應商一再延遲返工,這使得各大車企的整車生產和新車型投產上市受到嚴重影響;對車企來說,在今年4月份進行“國六”新PN限值的車型切換著實“壓力山大”。此外,在尚未實行“國六”標準的地區,受疫情以及消費力不佳等因素影響,“國五”庫存車型的消化也面臨挑戰。
▼
新能源補貼退留未定
此前,財政部要求新能源補貼要“階梯退出”:2017~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較2016年下降20%,2019~2020年下降40%,2020年後補貼政策完全退出。2019年年中,國家補貼標準降低50%,地方補貼逐步退出,當年新能源補貼退坡幅度達70%。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稱,中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有望延長至2020年以後。新能源補貼延緩退坡是業內迫切渴望的政策。2019年受補貼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這也是近十年來首次同比下降;而且,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還出現了單月銷量“七連跌”。2020年1月份,受疫情和春節影響,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下滑幅度更是高達57.9%。
事實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也曾表態稱,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退坡。
“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進一步退坡,對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訊息。”中汽協祕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
然而,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去留仍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就在本月18日,深圳宣佈取消“地補”。地方發改委釋出的《深圳市2019-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指出,2019年8月7日以後上牌的新能源汽車不再享受地方購置補貼。這意味著,深圳的新能源車價格將比從前高出數萬元。
▼
限購政策,放開一點
在“國六”標準和新能源補貼兩大領域之外,執行已久的限購政策也重新受到關注。去年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指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
廣州和深圳也早在去年就分別宣佈新增10萬和8萬個車牌指標。不過北京、上海、天津等發達城市依然未對“限購”鬆綁。
現在商務部又提出“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限購城市適當鬆綁“限購”也備受期待。有訊息透露稱天津將新增5萬個購車指標,北京則新增一批新能源號牌。
值得留意的是,限購城市相比其他地區具有更高的汽車消費需求量,且居民具有更高的消費能力;若有相關政策出臺,可以帶來可觀的銷量增量。
就目前來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再到行業協會,都已積極行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