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上百家整車廠。"這句前些年“車市黃金時期”的“玩笑話”,正在變得應驗。
從2018年以來,中國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產能嚴重過剩,開始虧損經營。而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供大於求”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當年不惜重金打造的廠區裝置和流水線,將會越來“閒”。
近日,中國乘聯會公佈了最新統計資料,中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66.55%已經降低至2019年的53.74%,而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可能會跌破50%。
乘聯會還公佈了統計資料細節:2019年中國乘用車銷量達2144.44萬輛,同比下降9.6%。同時具有工信部乘用車生產資質的車企共有128家,截止2019年12月31日,這些乘用車企現有總產能為3990.5萬輛。核算下來,中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已經跌至53.74%。
而據統計,當前車企中,產能利用率大於100%的車企只有8家;產能利用率在80%-100%的車企僅為7家;產能利用率在60%-80%的車企有10家,其餘103家車企產能利用率全部低於60%!更有95家低於40%,這部分車企或在2019年遭遇了銷量急速下滑,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
第一梯隊:2020年擴大產能
這8家“供不應求”的車企(產能利用率超過100%)也被曝光,分別是:豐田、東風本田、本田、天津豐田、四川豐田、華晨BMW、北京賓士、東風日產——全部被日系品牌和德系豪華陣營瓜分。實際上,資料和去年的銷量資料也是完全掛鉤的,這8家車企2019年的合計銷量佔乘用車總銷量的25%。
對這些車企來說,擴大產能可能成為2020年的主旋律。
本田作為去年最大贏家之一,至今在廣州擁有三座工廠,總設計產能60萬輛,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28%。為此,本田計劃在今年將第三工廠的12萬產能擴大到24萬,形成72萬輛的總產能。
於此同時,豐田在廣州南沙區的工廠的三條生產線,總產能也只有60萬臺,而2019年豐田總銷量高達68.2萬輛,同比增長18%,產能利用率達到114%。為此豐田已斥資近50億元用於產能擴建,本次擴建的第四生產線計劃2020年9月竣工,2021年3月投產,初期產能20萬輛。
其餘包括華晨BMW、北京賓士在2019年銷量均實現增長,僅東風日產出現微跌。東風日產去年總銷量達143.62萬輛,同比下滑1.8%,東風日產已經選址湖北武漢新增一家制造工廠,建成後增加30萬輛汽車產能。
第二梯隊&第三梯隊:
穩中求升
我們再來看第二梯隊,包括中國車企傳統的三家銷量大戶——-福斯、福斯、通用在內7家企業產能利用率在80%—100%之間,也處於合理區間。
其中福斯2019年總銷量為200萬輛,其在國內6處地區擁有多家工廠,位於上海安亭的三座傳統燃油車工廠總產能80萬輛/年,目前全國總產能約250萬輛,此外2020年投產的MEB工廠將新增30萬輛/年。
產能利用率在60%-80%之間的第三梯隊主要以一線自主品牌為主,包括乘用車、吉利集團、長城汽車、通用五菱、長安萬事得、三菱、奇瑞汽車等10家企業。
作為中國產車的牌面,2019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到136.2萬輛,2018年資料為150萬輛,同比下滑達9%。銷量下滑也給吉利產能剩餘問題響出警報;同時,吉利的主要對手——長城汽車2019年銷售整車106萬輛,同比增長0.7%。
100多家車企面臨考驗
如上所述,目前有103家車企產能利用率全部低於60%!其中產能利用率不足10%的32家,以及沒有銷量的36家,存在隨時被市場淘汰的可能。這些車企中,很多都是誕生於那個“百花齊放十年”(2008-2017年)的自主車企和新能源車企,有些(造車新勢力)車企,甚至還沒來得及推出第一款量產車。
有行業人士認為,眼下的形勢也不見得是壞事,那些沒有品牌、核心技術、資本的車企紛紛倒下無可避免,這更有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兼併重組,早日出現真正屬於中國人的“福斯和豐田”。
-
1 #
-
2 #
產能過剩是誰造成的?
-
3 #
該限產和淘汰一批 以促進汽車品質的提高,改善生活環境。
-
4 #
產能過剩,汽車賣給誰?
-
5 #
把自己的車造好點,中國產車不能開嗎?以前是不會造車進口國外的,現在還是這樣。一邊說錢讓別人賺了,一邊放任自流。
-
6 #
看看用車環境,車企大量倒閉就是早晚的事!!!
-
7 #
國六,七,八,車檢是幹嘛的?讓你換車你敢不換!
-
8 #
誰能在價格上、品質上為銷費者考慮便民誰就是羸家。
-
9 #
好,優勝劣汰,整合資源
-
10 #
技術升級呀,做成賽車樣子,跑車樣子。前擋風跟飛機一樣在玻璃上反射導航。放上冰箱,如何解決途中排尿?
比全歐洲汽車製造廠都多,卻沒有自己的技術,沒有精品,不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