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不少人樂觀地估計,疫情結束之後,車價還會再降。但情況恐怕沒有這麼絕對的樂觀。
基於車價大放價的理由主要是,這年頭汽車本來就不好賣,加上疫情期間的斷檔又加劇了經銷商的庫存和資金壓力,之後很可能會通過優惠放價來消化庫存,回籠資金以緩解之前的困境,這是經銷商方面。廠家方面也需要通過正式“開市”之後在本就慘烈的競爭中搶食蛋糕,保住地盤。
的確,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20年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7%,環比上升6.3百分點,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警戒線之上。
對於之後更大“尺度”的價格戰,大概率是會出現的。在我採訪、諮詢一些廠家、經銷商和身邊朋友時,大部分人也是持這樣的觀點。
“不會漲價,搶佔市佔率還是首要的。”這是一位自主品牌廠家的朋友說的。其他多數車企的朋友也是類似的說法。
經銷商方面,我得到的反饋都是優惠增加,畢竟首要問題是車子賣出去,才能活下去呀。“畢竟市場飽和,一復工,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最多穩一下,就會下行。”
包括之前一些價格堅挺的品牌如凌志,重慶一家經銷商朋友告訴我說,之前不愁賣甚至加價的車型,很可能優惠還會增大,因為這個月空白期沒有怎麼接訂單,新車還在港口,而之前是訂單量大於發貨量。復工之後一個是需要抓一下銷量,還有一些客戶不太方便出門,也需要通過一定優惠來吸引客戶下單。
另外,還有一些悲觀的其他聲音,很多人覺得經濟下滑,都沒收入了,再有優惠,購車計劃也可能會延後。甚至說賣車換錢的也有。
多的咱不說,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疫情結束後的車價。雖然沒有科學的調查和分析,但根據以往經驗我這裡說點一家之言的判斷,多數車型會有更吸引人的優惠放價,但對於少數疫情之前搶手的“尖兒貨”車型,價格估計也不會有太大的鬆動。那些本來看中了某款熱門新車,以為疫情結束後能撿便宜入手的人,可能會失望的。
這也是最基本的市場規律所決定,少數受到追捧的車型供不應求,這類車型也是經銷商和廠家的利潤大頭,既然好賣,有那麼多人能夠接受它的價格(包括加價),自然要賣個好價。這是商家們遵循的樸素真理。如果要說這類搶手新車可能價格不再那麼傲嬌,甚至給出一定優惠,那麼主要原因應該是,之前那批准備買它的客戶群體裡面,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公司垮了,工作丟了,業務黃了,反正是買車養車的錢沒了,或者不夠了,暫時放棄買車,或者買其他價格更便宜的車了。
說到這個,不禁想到其實經銷商和主機廠更難。這次疫情不僅對車企的研發、生產,對整個供應鏈都有影響,有可能同樣造一輛車,供應鏈一些環節的變化調整或者說耽誤,成本比以往高了。但另一方面,又是更加慘烈的價格戰,可以說是兩頭割肉,難上加難。
但這年月,誰的日子又好過呢?這樣的困境對大家來說也是相對公平的,抗風險能力的強的車企會存活下來,經不起打擊的中小車企,要麼一蹶不振,要麼大傷元氣,但又能怪誰呢?抱怨沒有意義,說那些加油啊挺住啊,期待車市重現明天的雞湯話也沒有什麼意義,疫情的意外考驗只會加劇中國汽車行業的變革調整,優勝劣汰。
疫情總會結束,之後廣大人民群眾努力奮鬥,追求更好生活的腳步不會停歇,購車剛需,升級換車,私享出行等等汽車消費也肯定不會停止。到時候也許會發現,曾經野蠻生長時代遍地的同質化產品少了,毫無特色的粗放式經營品牌少了,剩下的選擇裡,多數都是經歷風雨洗禮頑強存活下來“考驗過關“的強者,產品和服務品質是不是更讓人放心一些呢?這麼來講,也算是除了優惠之外,消費者的另一個利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