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市下行的大環境下,新能源市場因為全面退補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歷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在無政策補貼下,外界對於新能源市場的未來充滿了擔憂。除了自身後勁不足,面對特斯拉的中國產化程序,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未來也著實讓人捏著一把冷汗。
特斯拉成立於2003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特斯拉已經由美國企業發展成為了一傢俱有國際屬性的車企,現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算是一方巨擘的存在了。除了品牌具有不小的影響力之外,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特斯拉作為先行者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甚至諸多歷史悠久的車企都會將特斯拉的技術視作標杆。
自全面入華之後,特斯拉僅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自有工廠的建設以及車型的量產、交付。除此之外,特斯拉Model 3在售價上迎來的大幅度官降以及品牌股價上升,在為潛在車主以及股民帶來好訊息的同時,特斯拉年底之前將實現零部件全面中國產化這一訊息的爆出,對於中國諸多新能源車企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了。畢竟零部件全部中國產之後,意味著特斯拉還將有降價的空間。僅僅只是價格戰,相信就會有很多的造車新勢力都將熬不住。
特斯拉無論是在品牌還是技術以及價格上都很具有優勢。而中國大部分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多為依靠政策的補貼。也正是因為政策的補貼,所以在市場上失去了作為商品所應有的活性。而在品牌影響力度上而言,中國產新能源汽車無出其右者。其次在技術上,目前能夠與特斯拉一較高下的車企也是鳳毛麟角。最後,特斯拉的最近大幅度官降,更是將許多新能源車企逼到了絕路。一直標榜特斯拉的蔚來,已經表示蔚來的產品已經沒有降價空間,現在只能以服務取勝了。
除了本身產品的競爭力不足,市場的轉變也將為眾多新能源車企帶來“陣痛”。車企為了多獲得國家補貼,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多銷往B端,甚至左手倒右手。現在網約車市場已經逐漸面臨飽和,面向個人使用者成為新能源市場的下一個出口,但是因為本身新能源車型所具有的短板,例如續航、充電時間、電池壽命以及成本、電樁鋪設率等問題都是個人使用者在購買新能源車型時所需要考慮的問題。而正是這些問題也制約了他們購買新能源車型的熱情。退補之後的銷量下降,已經足以證明陣痛的開始。並且很明顯,這種情況也將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面對自身的問題以及外來的衝擊,中國新能源車企能夠以何取勝?無非是技術以及服務這兩大方面,雖然品牌影響力作為車企整體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品牌影響力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對於大部分車企而言,目前做好產品與服務才是它們的最主要任務。只有產品與服務才是它們的立足之本。相信2020年的新能源車市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服務都將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中國新能源車企即將面臨一場巨大的轉變,如何應對這場轉變,特斯拉為中國新能源車企樹立了標杆的同時,也對新能源市場進行了盤活。特斯拉的中國產化程序,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場鯰魚效應,諸如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必將會受到嚴重的衝擊,為了活下來,“蔚來們”必需只能加快速度遊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