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屬於 2017 的憧憬和展望,在 2020 年化作BMW第一臺四門純電動轎跑車。

早在 2017 年 12 月舉辦的技術研討會上,BMW已經為我們展示了 2020 年代全面向電氣化轉型的堅定決心。自研三電,第五代 eDrive 系統,沒有稀土材料的電機……即便是在我們發現這些內容的 2019 年,BMW的電氣化內功也足以讓觀眾瞪大眼睛。

BMW已經對三電系統進行了全面的佈局。無論技術,成本還是效能均有相當競爭力

這份材料裡關於純電動車的部分,很多都會出現在今年中國產上市的BMW iX3 上,不過大家都隱隱感覺到它只是一份“開胃菜”,BMW純電動浪潮的第一波巨浪,將是一臺四門、雙排座的中型轎跑車。

這款車的重要性讓BMW用兩臺概念車昭示它的相貌,一臺是 i Vision Dynamics;另一臺就是今天的主角,也是更接近量產的那一個——i4 概念車。它的資訊量如此之大,以至於它和即將到來的下一代BMW 4 系四門轎跑車共享外觀設計語言和底盤代號(G26)這件事,成了一件小事。

BMW i4 概念車

讓我們從設計語言開始

燃油車型與同系列的 i 車型共享一套設計語言,其實從 iX3 就開始了,i4 概念車也很有可能延續這一做法,因此它的外觀也可以看作下一代 4 系四門轎跑車,也就是 Gran Coupe 的同款,只是在細節位置,i4 概念車仍會保留純電動車的細節。無論如何,全新 4 系概念車已經為它倆的長相奠定了基調。

全新 4 系概念車

i4 概念車將運用來自 4 系概念車的不少風格

扁平且橫向延展的前大燈,快要延伸到前保險槓底部的雙身型“進氣格柵”,連帶幾乎成為條狀的六邊形“天使眼”,或許和我們傳統認知的BMW風格不太相似,但用在 i4 概念車上並不特別違和,預計它在 4 系量產車型上也會逐漸被人接受。全封閉的中網和酷似 M Performance 系列的細節讓看到它的人不禁開始聯想它的動力特徵。窄小的後視鏡或許沒有傳統的鏡面,只是一個流媒體攝像頭支架而已。

BMW近期的設計風格,一旦接受這種設定……

從它的側面圖可以看到 4 系誕生以來的特徵——前葉子板上的導風槽,它將有利於引導前輪附近的紊流,對延長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應該很有幫助(輪圈也大概率會用上超低風阻的樣式)。i4 概念車的車頂線條有點像現款 3 系 GT 與現款 4 系四門轎跑車的結合體,車尾的溜背線條讓我們覺得量產車也會配備掀背式尾門。

它的側顏更像一臺加高了的 4 系四門轎跑車

i4 概念車還配備了超大尺寸的全景天幕,從前到後連成一體,車門的無邊框設計完全是意料之中。另外,i4 概念車還具有電控隱藏式門把手,在當今的電動車領域,這些都是標配般的存在。霍夫邁斯特拐角變得更尖銳,為後排乘客的視野增大提供一定協助。

i4 概念車的車尾,大尺寸的低風阻輪圈在這個角度依然惹眼至極

沒有了排氣管的干擾,設計師可以隨心所欲地打造視覺和實用效果兼而有之的後保險槓,對 i4 概念車而言,這意味著尺寸巨大且帶有藍色裝飾的大尺寸擴散器。相比之下,i4 概念車的車尾線條卻意外地很簡介,尾燈是BMW對這一代轎跑車的一貫處理方式——帶輕微彎折的橫向條狀,自 M235i 四門轎跑車到 X4、X6 和 8 系皆是如此。

不知怎的,i4 概念車的外觀竟然隱隱有點硬派、肌肉的感覺,特別是腰線一下凹進去的部位。但一看到車頂,我們又能回過味:這不還是BMW出品的 Gran Coupe 之一嘛。

概念車的內裝:激流轉舵

我們要承認一點,i4 概念車的內飾第一眼望過去真的很不BMW,尤其是看到連在一起的中控顯示屏和全液晶儀表盤後,我敢說認錯品牌的絕對大有人在。OK,下一眼看一下方向盤上的車標和中央通道的設計,熟悉的BMW風格又回來了。兩塊大螢幕透露了很多資訊,比如新的 iDrive UI,不少於 600km 的 WLTP 工況續航,以及精確判別周圍車輛和道路的高度自動化駕駛輔助系統。

這……的確……是一臺BMW的內飾

作為 i 子品牌的成員,內飾自然要有新意,因此它採用滑塊式換檔按鍵,多面體水晶鑲嵌在方向盤上也就不足為奇了。方向盤上稀疏的按鍵或許代表著高度精確和多功能的手勢控制系統,這也是未來車輛人機互動的發展方向——能用其它方法感應,儘量別用實體按鍵。看,空調調節區就取消了嘛。

曲面屏!

俯視設計圖為我們展現了大屏的另一個角度——與 iNEXT 量產車一致的大尺寸曲面螢幕!門板的鏤空設計對這一代BMW而言是非常有新意的,座椅就顯得有一點點普通。

i4 概念車的全車設計稿

後排座椅是非常接近量產版本的三座設計,同時配有後排出風口(以及 Type-C 介面?)。在這裡我們似乎能隱約感覺到座椅相對地板的高度,與這個級別的轎車沒有太大差距;底盤也沒有過度抬高,後排地板還是純平的。這是一臺電動車,i4 概念車的特徵其實是電氣系統設計和技術能力的展現。講到這兒,重頭戲要來了。

BMW電氣化轉型的核心:第五代 eDrive

BMW i4 所使用的高壓電池、驅動元件以及充電裝置由 BMW 集團設計以及研發。BMW此前在量產歷代 eDrive 電動技術所獲得的經驗將應用在 i4 上。第五代 BMW 電驅動技術採用了非常高的整合度:電機、減速器、電力控制元件被整合在同一個腔室內。高度整合的驅動部件能明顯提高電機功率密度,降低驅動部件的重量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當然,BMW 往後的電驅動技術將不使用稀土元素,避免影響環境。

此外,輕量化工程也會提升 i4 的續航里程

得益於BMW集團多年來深度的研發以及使用經驗,正如第五代電驅動技術一樣,高壓電池同樣獲益。BMW對如何研發電池技術以及製造適合具體車型(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的電池和其它電氣化部件頗具經驗。

從電池組到充電機再到電機,第五代電氣化動力系統已經完全實現模組化

BMW第五代 eDrive 可適配不同平臺,例如 i4 的 CLAR

自 2013 起,BMW 集團已開始為車輛製作模組化以及定製化的高壓電池組。BMW i4 以及未來的純電動車輛每個電池組模組將包含更多的電池單元、更少的元件、更緊湊的設計,以提高它們裝車的適應性。

將運用第五代電氣化驅動系統的BMW車型為數眾多

通過更高的充電功率(150kW)以及高壓電池,BMW i4 概念車在 35 分鐘時間內可實現 80% 的充電量,這意味著每充電 6 分鐘,續航即增加 100km。輕量化工程也將有助於延長 i4 量產車的續航里程,最高達到 600km(WLTP 標準)水平。

可以進行模組化組裝和適配的第五代 eDrive 電池包

BMW在全球佈局的 ChargeNow 充電樁和 Ionity 充電服務將令 i4 車主用車更方便

根據此前的推測,BMW i4 的量產版本或將使用容量 80kWh 的動力電池組,搭配前後兩臺電機時,綜合最大功率達到 390kW(530PS),0-100km/h 加速約在 4s 完成。同時它還能擁有最長 600km 的 WLTP 續航里程,未來甚至有可能上升到 700km 之多。

哪怕是燃油車,也受惠於這套電氣化驅動系統

隨著電氣化逐步滲透到豪華汽車製造商產品線的每一處,純電驅動的高效能電動車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鑑於此前BMW推出過基於現款 M550i xDrive(與 i4 量產車同屬 CLAR 平臺)製造的 Power BEV 測試車,它搭載的三電機系統會不會出現在高效能版的 i4 量產車上?

基於 5 系打造的 Power BEV 測試車代表BMW已經解決了三電機系統與 CLAR 平臺現有燃油 / 電動車結構的適配

如果答案是“是”,一套能讓 2.4 噸重的測試車 0-100km/h 加速時間“輕鬆少於 3s” 的動力系統,會讓高效能版 i4 有怎樣的動力效果?我們難以預測。

正在加速的 Power BEV 測試車,翹頭明顯,代表巨大的加速度

最後讓我們把目光轉向 Formula E 電動方程式的圍場。BMW在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的表現也有目共睹,在第六賽季迄今為止五個回合的比賽中,BMW曾兩奪分站冠軍,三次登上領獎臺,積 90 分排名車隊積分榜第二;在剛結束的馬拉喀什站比賽中,BMW也因出色的電能管理策略在最後時刻超越前車登上亞軍的位置。從賽場到量產車,從 iFE.20 到 i4 量產車的轉化,很可能就在一瞬間。

BMW iFE.20,2020 賽季的 FE 賽車

而BMW i4 概念車,是上面這一切的先聲

根據BMW的中期規劃,到 2025 年,品牌將推出 25 款電氣化車型,涵蓋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毋庸置疑,除了中大型 SUV iNEXT 外,量產版 i4 也要扛起BMW在純電動這條路上的大旗。並且,由於 i4 幾乎肯定要以更入門的定位與一批新興車企的產品競爭,它也需要有足夠競爭力,讓BMW——這個在傳統車企裡面電氣化轉型力度最大的公司之一——維持自己在燃油車時代的固有優勢。

自主研發核心高電壓部件,與科研單位和供應商合作減少稀土用量,甚至親自下場進行電池技術研究,BMW從 2008 年開始為電氣化做的一切都要從 i4 開始一一經受考驗。而今天,這臺 i4 概念車,就是BMW交出的答卷。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三十萬買輛比亞迪,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