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近日,網上反應豐田車主出現了機油增多和乳化現象,這不禁讓我震驚,畢竟豐田一向以品質穩定而著稱,以至於一時半會我懷疑是其競爭對手僱傭的水軍來抹黑。而隨後一些同樣動力總成的凌志車主也反映了類似問題,我才知道這次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這幾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的份額逐年遞增,以BBA為首的第一集團在2019年貢獻了200多萬臺的驚人銷量,足見豪車市場的潛力深不可測。再看第二集團,頭牌凱迪拉克雖然銷量可觀,但這是用巨幅的優惠所換來的結果,未來是否能穩住陣腳不容樂觀。反觀次席的凌志,超越老牌勁旅富豪、積架等品牌,得到了名利雙收的結果。

不可否認過去幾年是凌志在中國市場的蜜月期,中國有那麼一群消費者對於凌志的熱愛與日俱增,原因無非是“進口帶來的身份感”、“無與倫比的品質”、“小眾品牌帶來的逼格”。這裡為什麼我要打引號,因為我覺得以上三點都是中國汽車消費理念目前的一些誤區所導致的。

首先是進口身份沒有優勢。在我看來進口的身份並不代表什麼,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製造品質位居前列,且華晨和早就證明了合資車型的品質完全可以匹配進口車型,甚至在成本上還佔據了很大的優勢。舉個很鮮明的例子,蘋果手機目前主要的代工廠在中國,售價10000多的PRO MAX如果以美國製造進口身份賣給你,價格增加2000,你買不買?你肯定不買啊,因為品質是一樣的。多花出去的冤枉錢,實際上產品力沒有提升,凌志所謂的進口身份不僅不能代表品質更好,反而還會受關稅等因素影響,到時候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切實利益。

其次是品質過度被神化。與其說是凌志被神話,還不如說是整體日系車被神化,近幾年網上的論調最多的就是“凌志品質全球第一、日系車名列前茅、美國人豪車首選凌志”。 美國人為什麼買日系車?那是因為人家人工費貴,修車的代價比中國高不少,而不是人家比我們“懂車”。至於凌志品質到底如何,最新的美國消費者報告顯示,凌志品質只能排在第五,是不是大跌眼鏡?所以凌志品質口碑是不錯,但是沒必要過度吹捧。

最後便是小眾思想作祟。這種思想在我看來“害”了不少人,有些人看別人買蘋果手機、華為手機,他就不樂意,產生一種“我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心理”,最後買了什麼X果、X族,小眾是小眾了,但是體驗和公認的標杆產品比就是差了不少。偏偏凌志的消費者存在這種心態的不在少數,40萬買了輛ES,本因為可以diss下那些開著中國產A6L、5系的車主,最後發現內飾不如人家、空間不如人家、加速不如人家、品牌不如人家,然後還發現,原來2870mm的軸距實際上只是B+,這樣一來級別還差了半級,只剩下進口身份的遮羞布。

憑藉消費者的過度追捧,凌志慢慢變得膨脹,不僅沒有任何的優惠,反而還催生了加價行為,讓業內表示震驚。雖然去年就價格壟斷行為,豐田中國被處以8千多萬元的罰款,但凌志顯然還想從消費者身上“討回公道”,加價銷售愈演愈烈,新一代“加價王者”LM也即將登基。

而現在這次凌志的突發事件,我倒覺得是暫時讓凌志品牌和消費者共同冷靜下來的及時雨。雖然官方的調查結果還未公佈,但根據當年本田的“機油門”事件,幾乎可以確定這是硬體上的缺陷。正所謂“捧得越高、摔得越疼”,凌志也需要自我思考,在換取中國消費者信任的同時,自己是否能持續提供匹配的高品質,而不是一味地通過加價行為來“割韭菜”。再者未來是否能夠將更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及時匯入到國內市場,比如新一代縱置後驅的IS和GS,而不是將一輛20多萬的亞洲龍豪華包裝後再加個20萬來“收割”不明真相的消費者。

對於消費者來說,憑藉此次凌志“翻車”,正好也可以重新審視這個品牌,是不是原先高估了它?而屆時凌志所給到的處理方案或許能夠表達凌志對於消費者的態度,假設採取召回更換零件的方案,那至少表明凌志對於消費者有著起碼的尊重;但如果還是拿出加價的傲慢,怠慢處理並推委責任,對不起,消費者不是好欺負的!畢竟地位高如豪華一哥賓士,出現了問題照樣大面積召回。

最新評論
  • 1 #

    豐田粉,雷粉,集體沉默了。

  • 2 #

    豐田壓根沒有機油門說吧收了福斯多少錢 發文黑豐田 我家裡1949年繳獲日軍的豐田牌轎車現在還在開,目前1000萬公里車況良好 漆面如新 秉承了日本匠心精神 你懂啥是匠心精神不?

  • 3 #

    不必神話進口,但中國產必定偷工減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 4 #

    某些方面,凌志確實有做的不錯的地方,比如外觀設計,漆面顏色,內飾的設計,但其他品牌也不賴啊

  • 5 #

    影響應該會有,但是對比其他車的品質品控,想買的還是會買。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車聞 | 真成了“託油塔”?機油增多乳化 問題集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