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時至今日,沒有人會質疑汽車工業全面轉型電動化的決心,就在全球所有的品牌都爭先恐後的推出自家全新的純電車型乃至全新車系之際,一些更具前瞻性的品牌卻將關注的焦點轉向了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製造。

據外媒披露,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內部有一個名為“Roadrunner”的祕密專案,該專案的核心內容就是自主製造成本更低、效能更佳的高效能電池。為了達成目標,特斯拉可謂“密謀已久”。早在2015年,他們就開始贊助鋰電池專家傑夫•戴恩(Jeff Dahn)及其研究小組進行相關研究。隨後又先後收購了電子元件生產巨頭Maxwell以及電池製造公司Hibar。

無獨有偶,富豪也在3月正式啟用了其位於比利時根特工廠的全新動力電池生產線。未來,這條生產線將供應純電版 XC40 Recharge的動力電池。此外,這個瑞典品牌還在2020年初宣佈將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設一家電池廠,該廠完工後將為純電版XC90供應電池。另外,計劃未來10年內推出70款純電車型的福斯集團將投資10億歐元用於下薩克森州電池工廠建設。不僅如此,連多次表示不會自主製造電池的BMW也在不久前的i4釋出會上正式向外界宣佈:未來如有必要,BMW將自主建廠進行高效能動力電池的生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自己製造電池呢?

(1)降低整車成本,保證供應

毫無疑問,現在的技術條件下,動力電池仍是純電動車中最為昂貴的元件之一。對於一些入門定位的車型而言,純電動力系統甚至佔了整車成本的70%-80%,其中電池組又要佔其中70%以上。以福斯集團的未來規劃為例,截至2025年,該集團共需要對外採購150千兆瓦時的電池,總的採購金額高達500億歐元,其中寧德時代將至少分走200億歐元的訂單,這意味著福斯汽車到2025年有25%的利潤劃分給這家中國企業。面對這樣的數字,相信沒有車企不打自造電池的主意。

而動力電池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是綜合性的。首先是核心原材料(如鈷、鎳)等近年來受需求量上升而價格爆漲。另外在製造端,各主要供應商在不斷增大的需求下進行的自動化投入也間接提高了電池綜合製造商成本。

全球知名管理調查機構麥肯錫公司曾在2019年釋出的一份報告中稱:“如果電池組的成本達到100美元/千瓦,此時純電動汽車製造成本與傳統燃油車相當,這也會是電動汽車取代傳統內燃機汽車的重要時間節點。”對於一些掌握核心技術的車企來說,不依賴供應商,自主製造電池無疑是降低整車的成本的有效手段。以特斯拉為例,2018年末,特斯拉與松下合作生產的鋰電池成本為111美元/千瓦時,而LG所生產的鋰電池成本則約為148美元/千瓦時,寧德時代所生產的鋰電池成本則超過150美元/千瓦時。由此可見,自造電池對整車成本的控制還是較為顯著的。

此外,對於動輒計劃5年後自身產量三分之一甚至50%為純電動車的眾多歐洲傳統車企而言,對於電池組的需求量是年均百億瓦時的數量級。而從當前全球高效能動力電池製造商版圖來看,隨著博世為代表的“傳統”OEM大廠宣佈退出對純電動車電池的研發,其餘頭部的幾家巨頭,無論是寧德時代、松下、三星還是LG,所有的頂級供應商全部來自亞洲,雖然未來類似寧德時代這樣的企業都有歐洲建立工廠的計劃,不過一旦供應鏈出現任何問題,對汽車製造商的生產造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這些傳統“豪強”車企也並不想受到這些新興供應商的制約。至此,留給他們的最優選恐怕也就剩下一個:像福斯集團一樣,在和寧德時代這樣的企業簽下數百億歐元的鉅額定單的同時謀劃自建電池工廠。

(2)構建技術優勢,提升產品綜合性能

對於大多數開始轉型的傳統車廠來說,電動車無疑是一個陌生的技術領域。即便當前全球的供應商體系完全有能力提供從動力、電池及能量管理到駕駛輔助系統的全套技術解決方案,但在大多數堅守工程師思維的傳統車企看來,掌握核心技術仍然是他們在電動化時代也必須追求的核心目標。

以富豪為例,眾多周知,安全性一直是富豪最看重的品牌價值之一。如果要將目前產品線中XC40、XC90等車型電動化,勢必在設計、安全結構方面進行重大的改動。比如在換裝純電動力總成後,發動機艙、底盤原來留給發動機、變速箱的空間必須進行全新的設計,才能符合富豪嚴苛的主被動安全標準。毫無疑問,如果可以自主製造電池,勢必有益於整體的研發程序。正因如此,富豪電池產品經理Ulrik Persson曾說過:“對於富豪,電動車是一個全新領域,但它卻成為汽車的範疇之一,因此我們認為擁有自己的電池模組是一項正確的戰略決策。”

被在電池儲能技術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前,高效的電池管理技術仍是提升純電動車行駛里程的重要手段。因此通過自造的電池組,車廠還可以更容易的進行資料收集,並利用OTA更新技術,共享所有駕駛的行駛資料,並以此精進自己電池模組的演算方法,而原廠收到資料後,便可以依循資料調整電池管理的相關軟體,並及時通過雲端傳送給每臺同品牌電動車。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車企自建電池工廠對於成本控制、保證供應、新技術推廣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但電池製造初期巨大的金錢、人力投資恐怕也是任何一家車企都不能忽視的,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下行,汽車市場持續疲軟的當下。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BEV3平臺打造 凱迪拉克CT6繼任者將會為純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