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此前,“汽車行業缺少晶片,眾多車企生產難以為繼”的訊息傳出,使得大家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晶片製造產業。而汽車產業,談到智慧化,基本所有人都認定這是發展方向,但智慧的核心,卻離不開超強的晶片運算和處理能力作為輔助。

不僅是手機,工業製造的生產也離不開這小小的物品。

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車企,開始行動,不管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移動供應商,或是造車新勢力,汽車晶片的迫切需求,成為大家攜手合作的動力!

而在新的一年裡,在未來:廠商的攜手合作,將推進汽車晶片產業鏈的研發、升級,助力汽車系統的發展,我們將看到更為實用,強大的智慧車載技術。

新能源汽車的大部件—晶片

軟體定義汽車,不斷增強晶片計算能力!

新能源車企們最喜歡做的就是:汽車OTA升級。其實它和手機系統升級是一個意思,汽車可以透過軟體升級來改變車輛效能,增加更多功能,或修復某些系統安全漏洞。

而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更重要的,透過汽車網際網路的閘道器,可讓汽車進行下載、程式碼更新等行為,還可深層次改變汽車的控制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等,還能預設硬體,逐漸開放一些新功能,如自動駕駛,最常見的,像理想、小鵬。

電動化的發展,讓汽車變得更清潔高效,智慧化的發展就讓汽車變得更像一部電腦,那作為CPU的晶片自然至關重要。最基礎的直觀表現,就是汽車硬體先行!

和燃油車不同,智慧汽車最大的技術區別在於:它是由一個強大的中央處理系統晶片,完成多線路輸入輸出,進而滿足使用者互動需求。

它能將分散在發動機、車窗以及資訊娛樂系統的,電子控制器單元模組,大量整合,交由中央處理器統一控制

晶片代表著車輛的計算能力以及處理問題能力的高低,車企關注並看重晶片,已經成為一個行業共識。

無論是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搶佔先機,或是純粹的概念宣傳,像實現智慧汽車、智慧座艙、自動駕駛等。在產品落地中,都需要更多的ECU和感測器,毫米波雷達、高畫質攝像頭以及高算力晶片等配置,大家也都在無條件、無選擇地往上堆硬體,不斷的加碼、加碼,透過強大的系統裝置佈局,進而全面發展。

最新發布的蔚來ET7,除了常規的汽車駕駛輔助技術升級,車身感測器的佈置也更為密集,搭載最新的超感系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車頂自帶的超遠距離極光雷達!

其超感系統Aquila配備了33個高精度感測器,其中包括11個高畫質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每秒可產生8G影象資料。

另外的理想汽車,也已預定英偉達最新一代Orin系列晶片,預計將在2022年量產高達200TOPS運算能力的晶片!

各大廠商們的抱團取暖

面對汽車市場的這塊大蛋糕,不僅是現在出現的新能源車企,還有更多的行業巨頭,準備入場。20年底蘋果確定造車的新聞出來之後,隨之,阿里入股的智己汽車釋出新產品;百度、富士康聯合吉利造車,也應該是給法拉第未來代工。

而“就差汽車的恆大”,目前只發布了樣車,市值卻已經超過4000億港元,接近兩個恆大地產!

在這樣一塊尚處於藍海的領域,大家似乎都不願意落後於人。

此前特斯拉,奉行的就是抱團取暖的策略。在2014年宣佈公開特斯拉的所有專利,允許所有人來使用,表面上看起來虧了,但實際上是激勵更多資本進入造車行業,正是在這刺激下,國內造車新勢力紛紛成立。

而更多的跨界融合,也正在上演中,汽車製造業需要大量硬體生產,而傳統系統廠商則能做好軟體服務:華為+比亞迪的合作就是生動例子。

華為的hicar 目前就已經實現500萬的車載產量,單獨釋出的車載智慧屏,也已銷售,後續和長安合作,共研的車載系統將會更加豐富。

在這些軟體、通訊、系統整合優勢廠商中,他們甚至可以確定一個標準,並且讓生態系統中的使用者和開發人員都獲益,或許我們在未來能看到,真正的智慧駕駛座艙能夠出現,不用人們駕駛,透過技術的識別和車載道路資訊的預估,就能去到任何地方。

像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就在放開物聯限制,透過HMS對接各種應用,而Apple Car如果能出,估計也會有車載系統,透過強大的軟體生態,進行佈局干預,自家的iOS、Mac iOS就是最好例證,多裝置的壁壘,將不再是限制。

無論是華為的鴻蒙生態,或者是未來蘋果要做的Apple Car,這種與手機的協同和軟體生態的構建會成為令人驚訝而憧憬的存在。

聯手的意義:推動汽車晶片產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自產的汽車晶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元,不足全球規模5%,國內半導體企業,產品規模小,涉及領域低。所以當下,我們會看到,每年大量投放市場的汽車,但單是進口汽車晶片的成本就超過千億。

正因如此,汽車廠商也在自研晶片的道路上開始探索。

比亞迪除了刀片電池外,還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具備完整晶片設計、晶圓製造、模組封裝和下游應用的生產能力,預計2021年產量可達10萬片/月,按照這個供應量來看,比亞迪IGBT晶片外銷給其他品牌問題不大。

而今年釋出的旗艦漢EV四驅高效能版,搭載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就搭載了比亞迪自主研發製造的SiC功率模組,百公里加速僅為3.9秒。

2019年的自動駕駛日上,特斯拉就公佈自研的自動駕駛晶片。21年據稱特斯拉將與三星合作研發一款全新的5nm晶片,用於全自動駕駛,而該晶片還將用於HW 4.0硬體。

蔚來也正在規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另外一批國內晶片廠商也開始佈局自動駕駛晶片。地平線將會在2021年推出的征程5晶片,黑芝麻智慧將於2022年下半年釋出超200TOPS算力的A2000晶片。

產業的方興未艾,中國自主品牌可以多給中國自己的車載智慧晶片以及軟硬體方案商多一些機會,不僅使中國智慧汽車產業發展更快,也更有利於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

在中國市場的大環境下,半導體行業已經迎來歷史發展機遇,隨著各大廠商的跟進和加快佈局,在大資金投入,吸引人才、技術,加快研發中,中國一定能夠自研和生產,高速率的晶片。

對未來生活場景的預估

1、汽車與智慧終端的深度融合。不僅是手機,所有的終端裝置,如手環,電子手錶,甚至智慧穿戴裝置,VR眼鏡,智慧屏等都可以是連線、操控的埠,像華為最新的手機電子鑰匙,它所強化的就是打造一個完整的家庭使用生態鏈,而這給也會給汽車智慧發展帶來更多的可喜變化。

2、汽車附加功能的開拓。目前已經實現的:自動駕駛、智慧停車、車輛的遠端控制/啟動,開關空調/燈光,車況查詢,車輛預警,緊急救援等;未來的,車輛雲辦公,車載支付,檔案傳輸,自動啟動駕駛等,也將會不斷地上線!

總結:所以我們可以期待,在市場化潮流發展中,汽車產業變革加劇,對於技術的研發和深入,能使我們迎來更方便、智慧、實用的生活。

在未來:廠商的攜手合作,將推進汽車晶片產業鏈的研發、升級,助力汽車系統的發展,我們將看到更為實用,強大的智慧車載技術。

7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1月MPV銷量排名出爐,"國產埃爾法"太猛,大眾威然要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