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許偉
“恆大旗下新能源車的產量將達到年產100萬輛,並用3到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許家印曾經的狂想,隨著恆大業績預告的曝光,逐漸走向未知的深淵。
2020年3月22日晚間釋出的恆大業績預告顯示,核心淨利潤預計約為人民幣408億元,較去年下降約48%,淨利潤預計約為人民幣335億元,較去年下降約50%,而造車業務預計虧損32億元。
核心業務淨利潤及淨利潤雙雙同比大幅下降,大大出乎機構、投資者的意料,底氣十足的恆大竟然會折戟沉沙?於是資本市場用腳投票,截至港股收盤其股價暴跌16.89%,市值一日蒸發了267.45億元,相當於跌沒了一個多點蔚來汽車的市值。
恆大現在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一方面,造車業務持續不斷地消耗著現金流;另外一方面,地產業務不僅面臨負債與存貨雙雙高企、現金流由正轉負等問題,還需要持續為造車業務輸血。
雙線作戰,令恆大騎虎難下。
造車第一年虧了32億元曾經,恆大憧憬2020年市值超過萬億港元。
2018年3月27日,許家印在中國香港喊出“新恆大、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將恆大的目標定為“到2020年,恆大總資產將達3萬億元,年銷售規模8000億元”,如此即可撐起萬億港元市值。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許家印將希望放在新能源汽車上:“未來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這個趨勢,是一個非常清楚的大方向,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恆大創始人許家印
於是,恆大開啟買買買之路。
許家印的投資預算為三年450億元,其中2019年投入200億元,2020年投入150億元,2021年投入100億元。
450億元撬動合計超過2800億元的投資計劃,收購了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日本卡耐、英國Protean、廣彙集團等公司的股權,在中國、瑞典等國家佈局十大生產基地,同步研發15款新車型。
不惜成本的開局過後,恆大交出造車投資第一年的成績單,卻讓人有些不忍直視:虧損32億元,而這個虧損僅僅是個開頭,參考競爭對手的狀態,恆大造車的虧損之路恐怕還很漫長。
根據招股說明書,蔚來公開業績資料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當年虧損額度為25.73億元,彼時ES8尚未釋出,之後虧損額度逐年上升,到了2019年調整後淨虧損(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達到109.62億元,同比擴大22.4%。
而截至2020年3月23日,恆大市值為1316.04億,比2018年3月27日的市值還低,進軍新能源汽車顯然未能為其市值添磚加瓦。
造車走到哪一步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遭遇寒冬,也為恆大造車蒙上一層陰影。
2019年,隨著補貼退坡、國五排放車型降價銷售等多重因素疊加,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出現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而這個趨勢在2020年因為疫情更為凸顯,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3840輛和59705輛,同比分別下降63.8%和59.5%。
“預計在第一季度的銷量上,疫情造成新能源汽車銷量至少40%的下滑,包括在全年的銷量上也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公開表示。
此背景下,特斯拉Model 3表現不俗,在2月取得高階轎車排行榜第一名、新能源轎車排行榜第一名的成績,而同行卻普遍出現銷售同比暴跌的情況。
這與小鵬汽車Quattroporte顧巨集地之前的預期不一樣:“如果特斯拉把這個市場份額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的影響力,大家都會受益。”
因此,如何應戰特斯拉,成為擺在恆大面前一道無法繞過的難題。
恆大的解題思路是展示肌肉,秀出收購汽車產業鏈後的整合實力。在2020年3月3日的日內瓦車展上,恆大與科尼賽克的合資公司推出新能源超級跑車Gemera,限量生產300輛,起售價高達138萬歐元,當天銷售了30輛。
Gemera是真正意義上第一款恆大造新能源汽車
據啟信寶資料顯示,恆大持有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 51%的股權,通過後者與科尼賽克簽訂協議,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其中NEVS持股65%,科尼賽克持股35%,簡而言之恆大掌握了合資公司的控股權。
這一招並不稀奇,特斯拉、蔚來都是玩過,譬如蔚來先推出號稱全球最快的電動跑車蔚來EP9,售價高達120萬美元,但量產車型卻是蔚來ES8。
事實上,恆大首款新能源汽車“恆馳1”的量產計劃僅剩一年時間,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劇變、特斯拉高歌猛進、BMW奧迪等也大力進軍的整體環境下,不得不說,恆大首款新能源車量產難度頗大。
房地產主業承壓量產只是起點,如何與特斯拉打持久戰才是關鍵。
因為2019年許家印就定好了目標,要在三到五年內,將恆大新能源汽車打造成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這意味著恆大要在數年之內持續輸血,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充沛的動力。
然而此前地產就因正在經受監管層的考驗,讓融資收緊成為每個房企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雖然恆大趕在融資渠道收緊之前進行了多輪融資,其之後在新能源汽車投資上大手筆不斷時,卻沒能獲得新的融資,現金流吃緊在所難免。
因為擴張過度、資金鍊斷裂,孫巨集斌創辦的順馳最終倒閉
這個痛點在特殊時期表現的尤為突出,更引爆了此前恆大存在的現金流隱患。
如此一來,恆大主業必然承受著巨大壓力:
2019年半年報顯示,總負債金額為1.75萬億元,淨負債率為152.1%,在行業處於較高水平,償債壓力步步緊逼;
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45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83億元,由正轉負意味著花出去的錢遠遠超過收進來的錢;
存貨中已建好的房子價值高達1303億元,其他同行少則數十億元,多則也沒有超過500億元,譬如同體積的碧桂園只有313億元,這意味著有有大量現房沒有賣出去。
此外,彭博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8月29日,恆大美元債1057.77美元,港元債發行金額146.06港元,均位列行業第一。
這也就是為什麼,特殊時期恆大是第一個宣佈7.5折賣房的,更是第一個推出雲賣房的,不促銷回籠資金,槓桿遊戲就可能玩不下去了。
在房住不炒、海外資本市場持續動盪的背景下,恆大國內外融資都將受限,如何維繫房地產業務現金流正常流動考驗著許家印掌握全域性的能力。
那麼,恆大能否在雙線作戰的情況下,頂著房地產現金流的壓力,持續為新能源汽車計劃輸血,就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