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流意
開篇之前,我們先做個假設:
如果你是一家社群店的老闆,方圓3公里範圍內還有3-4家和你同等規模的門店,經過多年經營,都有著各自的客戶,雖有競爭但也相安無事。
突然有一天,你發現競爭對手們改頭換面,紛紛穿上了“途虎、天貓養車、京車會”的外衣,店面形象煥然一新,服務專案也增加了。
這時,你彷彿成了一座孤島,是否會感到些許焦慮?
說不恐慌是自欺欺人,除非你對自己的服務、管理、營銷能力極度自信,但是客戶對你的忠誠又能保持多久呢?特別是當網際網路原住民逐漸成為用車主體的時候,你還能穩如泰山嗎?
是任人宰割還是墨守成規?是轉型求變還是關門歇業?這是未來不得不面對的抉擇。慶幸的是,三家平臺給我們留了足夠多的時間去調整應對。
未雨綢繆,勝過臨時抱佛腳;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網際網路平臺並非“洪水猛獸”,我們不懼怕它,但不代表可以輕視它。分析他們的優勢,也是我們找到對策的關鍵。
01 價格是“釘子”
近期,就有門店老闆發現,天貓養車官方直營店售賣的紫殼5W-40 SN 4L裝機油只需139元一桶,安裝費50元。而在京東自營店,同款機油139元還包含安裝。
據了解,這款機油的市場售價在278元左右,有門店老闆表示139元的售賣價甚至低於自己的拿貨價,這樣的價格如果放到市場上,殺傷力還是非常強的。
我們都知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必有價格戰。
在其他行業,比如微波爐市場的格蘭仕,曾連續12年中國市場銷量第一,主要競爭策略就是價格戰,也因此獲得了“價格屠夫”的稱號。它的思路就是鉚足力氣一個拳頭打人,在單一產品上形成不可超越的絕對優勢。
無獨有偶,京東和噹噹網早年間搶佔“山頭”,京東憑藉圖書品類的價格優勢最終拖垮了噹噹網。
可以看出,價格戰一旦爆發,參戰雙方考慮的就不再是賬面上利潤得失的問題,而是生死問題。
在車後市場同樣如此,網際網路平臺的入場,給傳統門店的當頭一擊就源自價格。
例如途虎的擴張,高性價比的輪胎銷售就好比一顆“釘子”,深深扎進消費者的心智之中。這種形象一旦建立,根深蒂固,即便追隨者的輪胎售價更低,也很難改變車主的認知。
所以,一旦其他網際網路平臺也找到了這樣一顆“釘子”,刺痛的恐怕是更多門店老闆的神經。
有單店老闆認為,夫妻老婆店其實可以在價格上拼一拼,畢竟平臺型企業運營成本高。但是,能拼多久是問題。
而某連鎖百強企業負責人認為價格戰容易兩敗俱傷,傳統門店要做差異化競爭。
比如保養,中低端油品使用大桶油,可以做到與平臺同價;輪胎主推中國產品牌,18寸及以上輪胎推原廠配套,同時控制好與平臺的價格差。
“降價後我們還有利潤空間,只是沒有以前賺的豐厚而已,價格與平臺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就剩拼服務了。”該連鎖負責人說道。
02 消除資訊差
在中古車行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檸檬市場效應”。
即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佔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導致市場中都是劣等品。
這個理論也揭示了一個基本的道理:人與人之間本來是不存在互信的,優質產品與劣質產品一定要區分,這是解決資訊不對稱的關鍵。
在車後市場,隨著網際網路平臺的進入,讓傳統維修門店利用資訊差賺得盆滿缽滿的日子走到了頭。很多老闆們意識到拼服務的時代來了!但是,什麼樣的服務才是優質的呢?
在經濟學裡,把優質分為兩層含義:一是勻質;一是價效比相當。
勻質體現的是品質穩定,同樣的產品或服務不能有過大的差距。反映在門店端,意味著產品品質要穩定,服務的標準要統一,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系統無疑發揮重要作用。
這裡還有一點很重要,即售後評價環節,平臺的出現讓門店的服務情況曝光於所有車主面前,既能消除新客戶的進店疑慮,同時還能作為門店考核的參考指標,起到監督門店的作用。
此外,對於消費者而言,門店提供價效比相當的產品和服務是必要的,一分錢一分貨。超高標準的服務和超低價的產品都不是消費者所想要的。平臺的優勢體現在可以基於車況推薦合理的服務套餐,車主可自主選擇。
相對傳統門店而言,尤其是夫妻老婆店,產品品質問題尚能解決,而服務的品質穩定卻難以把控。
所以,傳統門店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是趨勢。有老闆認為,門店可以先從工具數字化做起來,藉助第三方軟體做好服務流程管控,再把微信、直播、小視訊以及美團、福斯點評等營銷工具利用起來。
03 從高效到高轉化
高效,一直都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標籤。
線上線下流量的匯入,要求門店具備快速消化能力,否則容易導致客戶因等待時間過長而流失,陷入惡性迴圈。
那麼,平臺型企業如何解決呢?首先是線上預約功能,門店有足夠的時間備貨和安排工位;其次基於一些智慧化裝置提升工位使用效率。
比如天貓養車的門店,每個維保工位都安裝了攝像系統及紅外裝置,總部可以實時了解工位的使用效率。並且通過紅外裝置可以實時記錄維保車輛的服務時長,以此提高技師工作效率,為績效考核提供參考依據。
當然,線上流量終究有觸碰天花板的一天,從高效轉向高轉化是必然之路。而實現高轉化的前提是提升客戶滿意度,培育忠誠客戶,沒有回頭客也就談不上轉化,這就意味著門店要與車主持續保持“線上”。
很多傳統門店也收集了大量的使用者資訊,但是這些資料只是待在後臺,不能與車主產生任何互動,也就失去了價值。
而平臺型企業的優勢就在於可以基於車主大資料運營使用者,提升業務轉化,也能實現生態佈局。
一方面,培育使用者在線上不受限制的虛擬空間進行消費的習慣,進而開拓更多線下場景的服務機會,比如跨界合作、異業結盟等。
另一方面,所有門店資源聯動,可以擺脫單個門店有限的經營面積和人員的限制,比如天貓養車的牆體廣告資源。
有行業人士認為,平臺型企業的高效,必然導致服務很難精細化,或者個性化。而且高效只能在洗車、保養、輪胎專案上體現,維修依舊是傳統維修廠的強項。
相比平臺型企業的流水線式服務,傳統門店可以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重視關係營銷,建立客情關係,服務好客戶轉介紹,要把主要的溝通方式調整至通過線上溝通,例如服務客戶VIP群建立,社群營銷等。
例如首次進店客戶,由店長親自接待,加微信,介紹公司和門店;做車檢但不做專案延伸;發放新客禮包券並邀請客戶評價,增加二次進店機率,店長就是第一責任人。
再比如客戶評價環節,傳統門店可以通過電話回訪,建議請第三方公司負責,公正專業。
此外,維修專案是建立客戶信任的重要途徑,門店要把發現的問題如實向客戶公開,並給出解決方案讓客戶自主選擇,解決客戶難題是第一位的。
寫在最後
結尾處我們再做個假設:5年後,貓狗虎的門店各有5000家,分佈在100個核心城市,每個城市150家,按車後市場40萬家的體量計算,佔比不到4%。
毋庸置疑,傳統門店的機會依然很大,前提是先活下去。2020年,巨頭搶灘後市場的戰爭只會愈演愈烈,一場“三國殺”,消失的可能是老四、老五……
所以,傳統門店轉變經營思維的時刻到了,借鑑平臺的優勢,做好“客戶運營”,這是我們的底牌,也是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