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持續發酵了幾個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仍是阻擋當前汽車行業發展的一股強勁的黑暗力量,汽車行業何時能回到正常發展軌道,仍不得而知。在這樣一種供需極度緊張的狀態下,呼籲推出相關救市政策的聲音此起彼伏,其中聲音最大的就是限購鬆綁。

3月24日,商務部官網上釋出了一條“北京上半年再釋放不少於10萬個新能源購車指標”的訊息,瞬間點燃了汽車市場漸趨熄滅的那把火,汽車股票集體大漲4.62%。但是第二天,商務部官網就撤下了這條訊息,並公開致歉,稱該訊息是因工作不慎被放到網上,而有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想法未經研究論證。

這場烏龍,讓我們看到了汽車限購鬆綁或者取消背後的一些矛盾,限購,並不是想鬆綁就能鬆綁。

消費者、車企都期盼著限購鬆綁

在疫情肆虐的這幾個月,“報復性消費”應該是我們聽到比較多的詞,業內人士、專業機構都紛紛預測,在疫情結束之後,市場將會迎來一場報復性消費,就如當年的非典一樣,即便達不到那時的增長規模,但仍存在回暖的可能。

一方面,疫情的突然降臨,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私家車的重要性,購車慾望提升。另一方面,在疫情的這幾個月,大部分人都足不出戶,居家隔離,而這段時間壓抑的消費需求將會在疫情結束後集中釋放。因此,隨著疫情的結束,會有大批消費者加入購車行列並不奇怪。

而站在車企的角度來看,市場持續下行,銷售、盈利等大幅下降,抗風險能力較高的車企尚且能夠撐得過去,而一些體系實力不夠強的車企,正遊走在邊緣。據中汽協資料顯示,今年1-2月,中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3.1萬輛和183.1萬輛,同比下降48.1%和43.6%。汽車行業持續走低,任何一家車企都面臨著生死考驗。

因此,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車企,對於限購鬆綁都有著很高的期待,限購一鬆綁,消費者買車不受限制,而買車的人多了,車企的困境也就得到了緩解。

限購無法取消的無奈

這樣一件看起來皆大歡喜的事情,怎麼就那麼難實現呢?這是因為汽車限購本身就是一個牽涉面極廣的政策,不僅僅是考慮消費,還有城市擁堵、空氣汙染等問題。

十餘年前,在汽車下鄉、購置稅減免、節能車補貼等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推動下,中國汽車行業飛速發展,並在200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或許是福兮禍相倚,在爆發性增長之後,中國汽車市場也迎來了一系列問題,包括城市擁堵、停車難、空氣汙染等。

於是,政策這隻手開始從“推”變為“拉”,從促進購車向限制購車轉變。2011年,北京進行首輪機動車購車搖號,隨後廣州、天津、上海等城市也都陸續跟進了限購令。

汽車限購政策實施的這些年來,限購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長持續放緩,城市擁堵問題雖然仍然突出,但是起碼得到了控制。在汽車限購政策剛剛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候,突然鬆綁顯然不符合該政策的初衷,並且也會輕易推翻在治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再者,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仍然很高,2019年全國6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30個城市超200萬輛,其中北京市汽車保有量為593.4萬輛。這意味著,中國的交通壓力仍然很大。如果此時全面鬆綁汽車限購政策,增加購車指標,那對交通來說,就是堵上加堵,甚至出現癱瘓。

“限”和“放”多方考慮

即便目前的汽車市場非常需要鬆綁限購來刺激消費,但是盲目地鬆綁,顯然也不是長久之計。消費者是買到車了,消費也得到促進了,但是卻又給社會帶來了擁堵和停車的壓力。這樣的對立矛盾應該如何解決呢?

限購鬆綁並非不可行,事實上,2019年國家就釋出了限購令禁令,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不久後,發改委又提出要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在這樣的政策指導下,近期廣州、深圳、杭州、海南等相繼對限購鬆綁。但是,全面取消限購在目前來看並不實際。

買車君認為,或者可以從“限”和“放”兩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限,不是指限購購車,而是指限制用車,放寬汽車擁有條件的同時,加強汽車使用的限制條件,既達到了促消費的目的,也避免了給城市交通添堵。

3月26日,商務部稱,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措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其實這也是“限”和“放”的問題,例如促進以舊換新,買車的還是原有的這部分有車一族,既促進了汽車消費,也不會新增擁有汽車的人,自然也不會新增交通壓力。

汽車限購鬆綁其實不只是政策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這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因素需要考慮到。促進消費固然重要,但是不能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創造出更多新的問題,這樣市場只會陷入更雜亂無序的狀態。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哈弗H6全球銷量突破300萬 成就中國汽車品牌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