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李書福的棋局越來越複雜。

近日,外媒曝光吉利將在近期成立一家名為“Lingling Technologies”的新公司,用來管理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據路透社報道,新公司將“探索電動車產品規劃、營銷策略的新模式,並打破大部分制汽車製造商將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一起營銷的慣例”。對此,吉利方面在迴應國內媒體求證時表示,“我們的純電品牌,在這個充滿生機的春天也很快迎來發布,敬請期待”。

這一次調整,是李書福棋至中盤的毅然調整,也是吉利補強新能源汽車的最後機會。

對於新能源汽車,吉利是入局早、加速慢、落後多。早在2015年,吉利集團CEO安聰慧就釋出“藍色吉利行動”,規劃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整體銷量超90%,其中PHEV與HEV銷量佔比達到65%,EV銷量佔比達35%。從2020年的銷量來看,吉利這一目標基本落空。資料顯示,吉利去年累計銷售汽車132.02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6.81萬輛,總銷量佔比不足5.2%;儘管HEV、PHEV車型銷量未有具體統計資料,但65%的目標斷然無望。

五年前,彼時的蔚來剛剛誕生不久,甚至還在被質疑“PPT造車”。如今,蔚來的市值已是吉利的數倍之多,其他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加速更是枚不勝舉。反觀吉利,產銷規模徘徊不前、品牌打造成果寥寥,在時下正熱的資本市場也沒能搶得新能源汽車有效籌碼。

對於吉利的“起大早趕晚集”,業內有著諸多分析。核心無外乎三點,一是缺乏顛覆性產品,二是企業架構創新不足,三是沒有擺脫傳統汽車經營思維。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初,吉利推出的產品都是“油改電”,哪怕在幾何品牌推出之後,依然是基於吉利品牌燃油車打造電動車,這讓蔚來等後來者的純電產品極具吸引力。架構創新不足,所指正是吉利最初並沒有讓新能源汽車業獨立發展,直到2019年,吉利才將新能源業務提升至與吉利、領克兩大品牌平行的業務部門,而彼時,奇瑞、北汽、廣汽、長城早已完成架構調整。

至於沒有擺脫傳統汽車經營思維,其表現就是產品開發、管理體系、服務理念創新不足。歸根結底,還是吉利掌舵者對新能源汽車這一“賽道”的發展速度產生了誤判。“新四化”是未來,這在產業內是公認論斷,但不同企業對這一未來的到來速度有著不同判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李書福的判斷有些保守,戰略的失誤讓吉利汽車過去五年的新能源動作看起來猶猶豫豫。

從決定入局新能源汽車,到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幾何,到開發浩瀚純電動汽車平臺,再到如今的成立新公司,以全新模式徹底獨立運營集團新能源業務,吉利用五年時間做出了“ALL IN”的決定。

待新公司成立後,吉利新能源將向何處發展?從目前媒體曝光的資訊來看,新公司將“管理基於SEA浩瀚智慧進化體驗架構生產的車型,負責營銷旗下領克品牌的SEA架構電動汽車,以及幾何電動汽車”。去年12月,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Zero將採用全新渠道,包括直營模式,服務上也將於現有渠道整合”。

不難看出,成立新公司與釋出新品牌一樣,是吉利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既定規劃。或許,在吉利新能源2020年銷量同比大跌40%的資料產生之前,李書福就已經重新理清思路、敲定整改方略。

進入2021年,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動作明顯加快。1月11日,吉利宣佈與百度組建合資公司;1月13日,吉利與富士康達成戰略合作;1月19日,吉利宣佈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月29日,吉利與賈躍亭FF簽署框架合作協議,並參與FF SPAC上市的少量投資。這些合作中,大多與吉利SEA架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研發相關。

實際上,圍繞以新能源汽車為起點的新四化潮流,吉利汽車過去一年來作出了大範圍的調整。在吉利科技集團的新名稱下,吉利在共享出行、智慧網聯、自動駕駛、車載晶片、低軌衛星等多個領域孵化出諸多企業,並在海內外大舉進行併購入股等;此外,吉利也正推動登陸科創板,不久將實現A股上市,未來新公司分拆上市的可能性同樣存在。

可以說,成立新公司僅僅是吉利新能源汽車“補課”的一小步,躋身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頭部陣營絕非李書福的終極目標。就在本月19日,吉利又與瑞士Concordium基金會達成合作,雙方將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並向中國客戶提供基於區塊鏈平臺的商業模式和分散式應用。從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到以新能源汽車為中心的使用者服務領域,再到吉利剛剛錯失的新能源汽車資本熱潮,李書福想用“一盤大棋”全都贏回來。

5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如果小米汽車價格只有特斯拉的一半,你會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