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米造車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小米官方也並未否認將要造車的傳聞,只是說等等看。眾多的科技公司紛紛下水造車,小米終於也坐不住了。
最近科技公司重啟造車的新聞不斷傳出,索尼造車,蘋果重啟造車,百度與吉利合作造車,滴滴與比亞迪合作,賈躍亭的FF也即將入市,就連房地產大亨恆大也投身造車行業。小米此刻下水已經不足為奇,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
距離上一次國內跨界跟風造車,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2003年,中國開始全面鋪開家庭私人小轎車,當時汽車產品市場還很單一,僅有少數的一些車型,而且價格非常貴,急需民營企業加入,拉低汽車售價。
當時,吉利、奇瑞等國產汽車品牌也是剛剛起步,非常艱難。不過當時國內家電行業已經有不少巨頭,甚至已經成為全球品牌,美的、春蘭、奧克斯、波導等當時國內知名家電品牌,紛紛下水造車。
雖然這些產品依靠低價,短時間贏得了部分市場,不過依靠同一個“殼子”不斷拉皮,產品單一,質量堪憂,很快就遇到了瓶頸。當時的家電行業造車可以說幾乎無人成功,並沒有哪一家真正開啟私家車市場。反倒是真正專心造車的吉利、奇瑞等車企獲得成功。
相比20年前,如今電動車市場的成熟,特斯拉的成功,又給了科技公司一次機會。相比傳統汽油車,電動車的結構相對更簡單,並且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在電動車領域也是剛剛起步,有更多勝算的把握。
不過今天的市場競爭,遠比當年更激烈,同時汽車仍然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產品,需要諸多供應商的通力合作,並且如何將這些零部件很好的磨合在一起,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汽車行業是個深不可測的大洞,需要極大的投入。
當然,小米看中汽車行業並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2013年,小米CEO雷軍就曾兩次去美國拜訪特斯拉CEO馬斯克。當時的特斯拉才剛剛起步,雷軍發現了矽谷這位與眾不同的明星,一個從科技圈闖入傳統汽車行業的人,他的想法與別人完全不同,這讓雷軍很感興趣。雷軍當年很感慨特斯拉的市值變化,“去年特斯拉市值只有30億美元,今天已經超過200億美元,不得了。”
2017年,外媒還曝出小米向印度官方提交過一份檔案,將可能在印度銷售各種交通與運輸裝置,這些車輛可能基於電動或機械動力。之後,小米還在國內參與了小鵬汽車的融資。
小米在民用出行的領域,早已開始佈局,除了我們知道的小米平衡車、電動踏板車,小米還生產過一款九號卡丁車,尤其是一款與蘭博基尼合作的卡丁車尤其出名。而這款普通的九號電動卡丁車市場售價,不到3000元,相比我們傳統印象中的汽油卡丁車相比,不僅動力更好,價格也更為便宜。
雖然卡丁車與汽車相比,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小米已經早有佈局出行領域的野心,同時在跨界產品上,小米依然走了低價策略。
小米擅長模仿和跟隨科技巨頭們的腳步,尤其是跟隨蘋果,並且有價格殺手的美譽,生產的手機與蘋果功能相仿,價格卻不到它們的一半,這也讓小米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出色的工業設計風,和強大的效能,培養出了一批米粉。
而當科技巨頭們紛紛涉足汽車業,小米自然也會緊跟腳步。相比於其他巨頭,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小米會將特斯拉CEO所說的普及全球新能源出行這一口號,發揚得更加光大。因為小米可能將會造出真正價格低廉,產品力又好的電動汽車,甚至價格將會只有特斯拉的一半,而產品效能還不輸特斯拉。
眼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不需要再誕生一個像小鵬、蔚來這樣的特斯拉競爭對手,而是缺少10多萬元,效能出色,能夠普及新能源汽車的中堅力量。五菱的廉價電動車確實可以開啟銷路,但是它並沒有覆蓋到中高階的產品,而這樣的重任,恐怕未來就要交給小米來完成了。
如果小米真的推出了這樣一款產品,你會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