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春夏秋冬又一春,又到了打工人雞血開打的時節。

瘋漲的春節檔票房和免稅店消費額度,告訴我們世界正在迴歸正軌。這讓一些事情又有了意義,比如對前方能見的軌道做一些合理的展望,好做些準備,接下去的辛丑年,是要夾緊尾巴繼續捲住,還是撅起菊花奮力綻放。

品玩推出

《特斯拉中國亂象揭蠱 第四季》

雖說1月特斯拉在國內交付環比跌去35%,但問題不大。據悉,今年上海工廠的產能將從25萬輛每年增加至45萬輛每年。這還沒算進節間“傳聞不屬實”的16萬特價版。

產能爬坡,按照以往的套路,意味著售價和質量雙滑坡。雙廚註定不能同時狂喜。馬斯克此前也耿直總結,購買特斯拉,要麼選擇一開始就買,要麼就等到生產穩定以後再買。在爬坡量產階段,特斯拉很難保證所有細節都不出問題。

年前,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就頻發的質量問題約談特斯拉。並不是說特斯拉就是頭鐵皮厚,屢教不改。

薛兆豐有一個觀察,我們往往高估一年的變化,而低估十年的變化。這也幾乎說明了所有一年預測的本質。站在年頭看年尾,不要太期待翻天覆地,今天和昨天一樣平庸,特斯拉也和前一天一樣在趕工。只有回顧起點的時候,才會發現跑偏多遠。

特斯拉屠夫

同理,今年仍將是特斯拉大年。

儘管上季度的財報沒有提供今年明確的銷量指導,只暗示可能會有大於50%的增長——相對粉絲和投資人的熱情猜測非常保守甚至利空,但是有充足的規劃支援基本面蓬勃:會推出FSD訂閱,會量產HW4.0,會交付Cybertruck和Semi, 柏林和德州新工廠會相繼投產,還會進入印度市場……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對消費者和經銷商進行了一番調查,結論倒是很有意思。超過半數認為今年會出現一家新公司成為特斯拉的有力對手,至少四成朋友認為會有老牌車企今年電動車銷量超過特斯拉。

以此為論,五菱宏光MINI EV已經贏了嘛,儘管他們自稱第一的時候,總讓人覺得勝之不武。小小的身軀、低低的價格,欺負那麼多人,pick your own size。

而真正的主流之戰八成也在今年,主流車企推出的純電動車型即將國產上線,除了南北大眾的ID.4,還有日產Ariya、野馬Mach-E、現代IONIQ 5。

這些車型帶來的最大變數,並不在於一舉屠掉特斯拉,而是撬動中國電動車市場發生結構性改變,迴歸正態分佈。

科創板可以實現車釐子自由

個人愚見,在辛丑年迴歸正態是不太可能的。

目前中國電動車市場是高低兩頭翹起的正態分佈反函式,這讓處在中間的品牌暫時比較尷尬。而不少該類定位的企業正準備科創板掛牌。

比如威馬。年前披露已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即將受理其申報材料,有望成為科創板造車新勢力第一股。排在其後的還有零跑、天際、哪吒、愛馳等等,都覆蓋15-25萬的中等定位。

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邏輯,是樂觀的潛力預期,加上一點點基本面的肯定。新勢力在美股的高市值得益於此,科創板也應如此,畢竟大家都暫時缺乏造血維生的能力。在不少人看來,這就是概念泡沫,今天不破明天破。

相比之下,投資腦恢復理性,更可能發生在這些還沒踩到結構節奏的腰部企業,尤其在上市後第一次公佈銷量和財報時。

參考去年威馬總銷量2.25萬輛,為新勢力第四,不甚理想,低於高階友商,也低於市場預期。長期來看,五年內這個容量就會有所改觀,但除此之外,這個檔位也將面臨更激烈的主流競爭壓力。官方口徑想必是,我們的對手是油車,人越多越歡樂。

至少年內來看,新股小掙一筆可期,財務自由隨命。

新造車穿越溫飽線

比如蔚來。

銷售穩增,毛利率轉正,資金充沛,爸爸靠譜。就這,穿越溫飽線不是新聞,只是按部就班的傻瓜推理,不過朋友們可別辜負這個好標題。

看,溫飽思淫慾。

東京汽車教皇歸位

庚子年最血虧的是豐田,不只是市值被特斯拉按頭摩擦。作為東京奧運會的頂級贊助商,他們蓄力五年、耗資超過八億美元,畢其功於一會卻因病延期。

峰迴路轉。奧運會仍將是全年最佳視窗,豐田將透過五環彰顯在新能源、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方面的技術實力。根據原規劃,豐田將定製3700輛汽車,包括200輛純電動車、300輛代步車、12輛L4級自動駕駛汽車(e-Palette)、600輛氫燃料電池車;以及新型混動計程車JPN Taxi。

其中,氫能必將成為回鍋熱議的焦點。

日本以此為能源國策,促使日本車企在氫燃料電池車方面均有佈局。按照原計劃,為了迎接奧運,豐田還要和本田一起在東京投放超過6000輛氫燃料電池車;選手村也將全面匯入氫能;大巴、網約車等大量公共交通工具都將採用氫能。

這樣的展示面,將使得諸如“氫能才是未來、電動純屬垃圾”的言論又捲土重來。

堅定看好比亞迪繼續衝高

謹代表個人願望。

但總體來說,電動化的主流趨勢不會受到一個氫能小模型展示的影響。

我們要理解,從技術到商業轉化,雖然也看長板,也看剛需,但其實很多時候是由短板決定的。

豐田曾試圖進行氫燃料電池車的商業化推廣,在幾年前推出了Mirai,相比同期的特斯拉在市場上顯得非常失敗。加氫站的佈局、氫燃料的儲存運輸等等基建短板,是遠短於充電樁、超充樁的。

這不是說我們就此徹底放棄對它的投入。包括我國在內對氫燃料電池都在持續投入研發、應用,只是用力大小不同。

長期來說,當很多技術突破連成面的時候,氫能源或許會爆發為新的主流能源。要想到我國也是在電動車領域蓄力十年之後(2009年開始出臺政策),才逐漸有了今天的一點繁榮。

當一個富士康,也沒有那麼糟

根據民間玄學,庫克時代關於蘋果的傳聞,幾乎都會落定為真——蘋果會造車。

最新傳聞是在三月之前蘋果或將與現代簽署正式合作。只是近期的反反覆覆,源於現代與蘋果談判時的分歧:

蘋果希望從不同供應商採用自己設計的主要汽車部件,例如車架、車身等,並交由現代進行最終組裝;現代則很不願意蘋果把它當做像富士康那樣的代工廠。富士康不要面子的哦?

無論真假,這似乎為一批至今假裝堅決造車的IT企業,劃下一個範本,也為後續無法在“智慧出行時代”建立品牌優勢的企業提供一個出路——前提是你製造要過硬才行。

直銷模式成為領導“商績”的最大增長點

由特斯拉引入的行業改革,終於觸到了傳統車企的體系。比如上汽奧迪,傳聞將投資搭建專門的線上銷售渠道,並由城市展廳負責來自線下和線上訂單的交付;展廳投資人則透過“佣金”方式獲取經營利潤。

而更多沒有從零開始機會的傳統車企,則是選擇先在旗下電動車品牌/車系上進行直銷試點,比如沃爾沃XC40 Recharge以及別克微藍7。

直銷一時爽,一直直銷一直爽。能為車企帶來更多更直接的客戶資料,降低營銷成本;能嚴控產品價格,利於對市場和品牌的管理;並透過大資料完善汽車銷售以外的多樣化服務,最佳化庫存管理等等。

但是,這種改變很容易觸到既得利益者的逆鱗。

原本這個行業就很喪。尤其去年上半年,新車總體毛利率下降至-3.5%,1019家4S店陸續退網,只有21.5%實現了銷售增長,而不到30%的經銷商實現盈利。到下半年,隨著廠商方面幫扶政策出臺,情況好轉,全年毛利率恢復1.3%,虧損面顯著下降至33.8%,盈利面提升至39.4%。

除了利益衝突,本身線上運營和倉儲最佳化也是新的工程。

無論如何,傳統汽車經銷模式的轉型元年,或許就在眼前。

格子衫佔領車企大樓

軟體定義汽車——如果是未來十年的一大步,那麼配套未來一年的一小步,則是碼農重塑汽車人。

車企將越來越意識到,數字戰略的功敗垂成取決於人才,需要招募新人、重塑組織來管理那些高額的新技術投資。碼農,將崛起成為車企剛需的首批勞動力;而格子衫加上洞洞鞋,則將成為車企正在積極轉型的新名片。

隨之而來的,還有他們的思維方式、996福報、精算的帶薪如廁時間、以及其他上下游生態,都是後話。在一個遙遠的日子,一間辦公室裡有多少人能穿上巴寶莉——碼農界頂格時尚品牌,甚至實現巴寶莉自由,或將成為衡量車企數字化程序的重要指標。

另一個即刻發生的人才變化將落在圍繞使用者批次湧入的運營狗。人們在蔚來身上看到了驚人的使用者反哺能力,“以使用者為中心”被不少品牌/企業提上日程。

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那些為之焦慮而摸不著方法論的公司,會盡快從網際網路公司高薪挖角,在原本的架構裡無處安放,於是開闢一個與諸多部門功能重疊的使用者戰略部,向首席使用者官彙報。怎麼說呢,調職有風險,申請需謹慎。

羅老師你別這樣羅老師

命懸一線的長城,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線粗命硬、懸著沒病。上一年他們以111萬輛超額完成銷售目標。除了新平臺,地氣命名也難辭其勞。經過對已釋出、申報姓名的整理,發現箇中帶點規律:

第一類是在星巴克用50元就能邂逅的都市精緻。比如:

• WEY:摩卡、拿鐵、瑪奇朵、卡布奇諾……

第二類是能讓獨立男性女性自甘為工具人的主子。比如:

• 尤拉:黑貓、白貓、好貓

• 哈弗大狗:馬犬、拉布拉多、哈士奇

第三類是小鎮做題家們的青春之歌。比如:

• 哈弗初戀: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 哈弗坦克:探索者、挑戰者、征服者

• 哈月弗F5:赤兔、後浪、閃電俠、小鋼炮、狂歡、嗨吧、玩家、兄弟……

經過大學四年的50次初戀,你終於懂得了生活不止可以當眼前的狗,且還可以到遠方當狗;於是你夢想成為一臺戰車,去到、看見、並征服;直到某次深夜買醉,驚覺人間不值得,唯有小酒與兄弟不應辜負,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做自己的閃電俠,讓後浪嗨去吧……

雖然越發像追光的叔叔那般油膩,但是氣質上對應多品牌、多細分的不同客群心理,不啻為產品戰略的重要組成。辛丑年仍是長城的產品大年,將推出十多款全新車型和改款換代,為更騷更飄的命名騰出了發展餘地。

比如WEY的全新旗艦摩卡,具體配置尚未公佈,但押上五毛會分為中杯Tall、大杯Grande、超大杯Venti……直播帶貨的指令碼我就押在這裡:

- 你好,給我來個中杯的摩卡。

- 對不起先生,那個是大杯,這個才是中杯。

- 你這不是有大中小三個配置嗎,我就要這個中杯。

- 對不起先生,那個是大杯,這個才是中杯。中杯、大杯、超大杯……

“WEY魏派”

“入門即中杯,標配即高配”

9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秦PLUS DM-I電池低溫活性降低的問題,是否值得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