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前幾年,樂視做的好好的賈躍亭突然要造車,為此不惜成了老賴遠走他鄉。當時大家都覺得他就是個騙子為了圈錢,但很快不久中國商界的大佬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同樣抽起了風,紛紛開始拼了命的要造車。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都要造車?”
有人會說是為了騙國家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那他們應該在比亞迪造車的時候就加入,現在馬上補貼都要取消了才加入不是太晚了嗎?
這就要提到下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汽車?我們先來探討一下未來汽車是個什麼樣子?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首先它是交通工具,但是他不需要駕駛員,它能根據你一天的行程需要規劃好一切。它還可以是移動辦公場所,並充當你的私人秘書,根據你的需要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所有資訊,根據你的需求變化成任何場所。如:360度全景影院,會議室,談判廳。在手機慢慢取代電腦之後它會成為手機未來唯一的對手。
手機之所以能漸漸取代電腦是因為它的隨身性高於電腦,當汽車的隨身性(一天大部分時間在一起)高於手機的時候,手機將變的可有可無。這不是笑話,這就是未來,隨身必需品跟體積大小無關只跟能否滿足人類需求有關。
目前中國保有汽車量在2.8億臺,以現在這個數量看,如果這些汽車在未來五到十年間全部換成5G無人駕駛汽車,那這個市場的規模有多大?推廣到全球規模又有多大?肯定會有人覺得這不過是幻想,可我要告訴你這就是即將到來的現實!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跟汽車無關的企業擠破頭都要進來分一杯羹的根本原因!
因為這是一場即將到來的饕餮盛宴,是一場誰錯過誰就會提前出局的終極遊戲!這是已經目之所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汽車工業的洗牌之戰!是跟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樣又一次將過去清零,把所有人拉回到同一起跑線重新起跑的時刻!因為大家比的不再是發動機而是電池,不再是方向盤而是5G智慧,它也將是東西方世界終極決戰的主戰場!而這次的主場在中國!
因為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馬路上將不在有有人駕駛汽車,取而代之的是透過5G雲端控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公路上暢行無阻。這不是笑話而是一定會出現的畫面,而這個畫面只會在中國率先出現,因為只有中國能最快達成5G網路覆蓋,只有中國的基礎設施能完成這一目標,只有中國的執行力能實現這樣快速的更迭。而那時的西方國家如果不想被時代徹底淘汰就只剩主動跟隨和被動跟隨兩種選擇。
所以佔據主場優勢,又有國家支援,還有華為這樣一批5G領軍公司做支撐,盛宴在前名利雙收,換作是你,你不爭?肯定是有能力要造,沒能力創造能力也要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是家企業都喊著要造車的原因,這個市場太巨大了,大到未來只會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所以美國會拉著歐洲舉國之力鎮壓華為,為了讓華為交出5G技術不惜誣陷栽贓,他國扣人無所不用其極。原因皆在於此,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們的房梁就要被5G壓塌了,他們不過是在垂死掙扎,可惜,大勢已去!
既然盤子這麼大,蛋糕這麼誘人,華為為何提出堅決不造車?
目前華為的重心在5G控制平臺,說白了就是造汽車的大腦。很多做企業的人都強調做全產業鏈,所以華為內部一直有人放話要造車,任公為此氣的罵娘還發文說誰再提就開除誰。大家不理解為什麼連造空調的格力都能造車,華為就不能造?
其實這個說開了很好理解,全產業鏈也就是上下通吃,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自主性強,不易被外界左右。缺點是,除了自己全是敵人。這種模式在跟末端(民眾)聯絡不緊密的行業也許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其實負面意義更大(後續再談)。但是對跟末端聯絡緊密的行業則是大忌!原因很簡單,眾口難調,還有就是樹敵太多。
拿汽車說,沒有一個品牌的汽車能贏的所有人的心,不然全球那麼多汽車企業就沒法活了,所以你就算是勞斯萊斯也照樣有人不喜歡你。而任何一款新車的出現必然會受到同行業其他品牌的排斥和打壓。華為是給汽車廠商們提供5G汽車大腦的核心企業,如果他自己造車,那身份就從汽車廠商們的合作伙伴變成了競爭對手,他再提供產品哪怕是最新最好的產品,都會被認為是在他自供產品之後的次等品。那眾多汽車廠商們必然會尋找其他合作伙伴來尋求最優品。以此抵消華為在5G技術上的天然優勢的威脅。等於華為少了多少客戶就多了多少敵人,甚至還可能間接允許出挑戰自己的對手!得不償失!
如果華為不造車,只造大腦,以華為現有的科技實力在這一領域將一騎絕塵,無人能及。以後不管馬路上跑哪家品牌的汽車用的大腦都是華為的,所以在汽車行業這個未來最大蛋糕的面前,華為必須抵住誘惑絕不做全產業鏈佈局的事情,因為那是自掘死路,任公很清楚這一點,才會堅決反對,甚至不惜放下狠話來讓大家放心。正所謂,不貪心才能成就更大的野心!
所以華為不會造車,它只會做中國汽車行業的科技後盾和問題解決者。中國汽車行業也將在華為這樣一群的科技巨頭的支撐下打贏這場巔峰之戰。
在這裡祝福那些已經擠進來的和還在擠的企業們,加油努力,讓未來國人再提汽車想到的不再是賓士寶馬,而是我們自己享譽全球的世界名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