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汽車>

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所謂的“新能源車”。從小給灌輸一種理念:造車靠的是日積月累。無論是車身力學結構、底盤佈置、還是動力匹配……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沒有個至少三四十年的功力,是不可能造出靠譜的好車的。因此數十年來全球主要汽車品牌也就那麼些。

雷軍居然也要造車?

他以前說“新能源是騙錢”

要說上星期我吃到的最大的瓜,我想除了是日本最大剎車系統制造商曙光制動株式會社自爆質檢造假,篡改檢驗資料,持續造假20年外,應該就是雷軍終於拍板決定要造車的新聞了。如果您沒聽過雷軍這個名字,那您一定知道小米手機,沒錯,小米的老闆就是他。

早在2018年,坊間就傳出雷軍要進軍電動汽車行業的訊息,期間某“雷字輩”品牌微型電動車還真的下線與消費者見過面。但事後被證明只是山東的一家“老頭樂”企業的鬧劇,為此小米還控告了對方,獲得40萬元賠償金。

2020年小米官網突然掛出一張海報,上書:“造車?我們是認真的!”,在一片疑惑聲中小米迴應“沒有的事,小米不會造車”。並表示所謂的造車只不過是小米商城上架了一款電動遙控玩具車而已。

扎堆入局是因為

賺錢時機成熟了

就連雷軍自己都曾在公開場合說過“他認為新能源造車就是騙錢”,怎麼一轉眼他自己造起了車?——這不得不承認,歸根結底還是“賺大錢的”時間節點到了。百度、華為、阿里巴巴……全都一股腦的躋身造車領域,那麼作為知名電子產品製造商,小米豈會甘願落於人後?

然而當我們深究網際網路公司造車這件事,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他們都沒啥子核心科技。不信你看:百度和吉利聯手造車、華為聯手寧德時代推出電動汽車相關總成、阿里巴巴借殼上汽生蛋、恆大砸錢收購國外流水線……

畢竟對於新能源電動汽車而言,真正的核心就是“三電”(電機、電控、電池)。眼下國內企業有獨立開發和設計三電能力的,除了“某某迪”之外,還有誰?一系列的硬體總成都捏在寧德時代、三洋電機、上海大郡、清陶科技、百思特銳等電池、電機、電控企業手裡。

掌握核心科技的有幾家?

但那又如何呢?

因此國內絕大多數整車企業所謂的造車計劃,無非就是在“系統整合”。這與10年前國內一大堆“低端鄉村SUV”大爆發非常類似:發動機大多用綿陽491,或者航天三菱4G64,變速箱基本都是杭齒、唐齒的手動擋,底盤幾乎都是“仿三菱V33或者仿豐田海拉克斯”。

車廠自己只負責設計一個外殼,聘用專業的“汽車自由人”團隊外加高薪請一位資深“總佈置”,然後買回來一大堆內飾配件就齊活咯!雖然技術要求低、投入少,來錢快,但是這種模式帶來的卻是野蠻的重複投資——比如那些當年滿大街跑的“脫了外殼骨子裡都一樣”的不同品牌的各種鄉村SUV……

但是大浪淘沙之後又如何?十幾年過去了,如今依然活著的還有幾家?河北紅星、雙環汽車……這些當初鼎鼎大名的牌子如今早已作古。那麼當年這些企業為何扎堆往“皮卡大躍進”裡跳?我想一切還是為了利益,畢竟短平快的錢誰都愛。

如今新能源時代已來

燃油車的未來似乎不樂觀

最近兩年來,似乎身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很多聞所未聞的新能源新勢力。比如2月3日,廣汽蔚來前任CEO廖兵在微博宣佈創立自由(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推出一個新能源汽車新品牌“自由汽車”。

比如同樣是2月份,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報目錄上,出現了一個叫做“摩登”的全新品牌,一詳查才知道原來是一家註冊在上海,註冊資金5700萬的的網路與技術服務公司(這樣的註冊資本絕對稱不上是大企業)。

“怎麼如今阿貓阿狗都能說造車就造車?”成了身邊很多夥伴都掛嘴邊的問題。我想答案就是“一切為了市值”。想想國內那幾個市值炒作高手成功用幾十億撬動數千億,換了你是商人你又敢說你不心動?一句話,賺錢的事情沒人不喜歡。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今一窩蜂扎堆奔新能源,或許也是一個風向標:畢竟資本家的腦袋瓜可比我們聰明的多,訊息靈通的多。肯定是他們看準了中國未來會全力進入電力時代,才會如此大膽投資。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和泰哥觀點不同:我認為這樣下去燃油車已經沒有未來,而泰哥依然堅守。

9
最新評論
  • 路虎是印度還是英國的
  • “低配”版寶馬X5提車,落地68萬,空間不輸奧迪Q7,真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