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力電池價格難以繼續走低
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已成必然,但是隨著國家政策的補貼退坡,動力電池價格不會再大幅度的下降,在未來的趨勢會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裡我們以動力電池行業大佬寧德時代為例,對動力電池的價格趨勢進行預測。
在2015年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售均價為2.28/Wh,2016年度為2.06/Wh,2017年度為1.41/Wh,2018年度價格為1.16/Wh。2015-2018年度其動力電池系統銷售均價明顯呈下降趨勢。其中2016年度下降9.74%,2017年度下降31.59%,2018年度下降17.7%。與2015年相比,2018年動力電池系統銷售均價下降幅度超過49%。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其價格佔據了整車價格的3/4,近年來由於科技的進步,動力電池產業研發生產愈發成熟,市場競爭也逐步擴大,動力電池企業都在極力搶佔市場份額。
伴隨著自動化和機械化的發展,動力電池原材料的產量迅猛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動力電池價格下降。然而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可以說它的發展走向被國家政策所左右,今年3月26日財政部官網正式釋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政策一發布使得新能源汽車市場發生巨大改變,新能源汽車銷量減少,隨著而來的便是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減少,這嚴重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由於政策變化,國內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難以控制動力電池的成本,因此動力電池價格在未來的發展中價格是難以持續走低的,會逐漸穩定。
2、動力電池企業“洗牌”加劇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動力電池企業之間的競爭擴大,伴隨著電池能量密度和車輛續航門檻下限的提高動力電池企業“洗牌”趨勢加劇,2015年動力電池企業大約有200家,2016年底卻不足150家,2018年底還剩90多家,2019年上半年僅剩60多家,2015年-2019上半年間動力電池企業數量明顯下降,一方面是受國家政策補貼退坡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國內電池企業面臨著上下游企業和資金鍊短缺等多重壓力。
在這場無聲的戰役中,只有強大者才有立足之地,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強大促使國內電池企業呈現出“兩超多強”的局面。
前10強企業裝機量排名表
2018年動力電池十大企業排名分別是:1、寧德時代2、比亞迪3、國軒高科4、天津力神5、孚能科技6、比克電池7、億緯鋰能8、國能電池9、中航鋰電10、卡耐新能源。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在2015年到2018年期間裝機量不斷上升,在僅剩的60多家企業中遙遙領先,兩家的市場份額佔比也由2017年的45%上升到了60%,而緊隨其後的國軒高科、天津力神、孚能科技等8個企業也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裝機量逐年上漲,佔了23%的市場份額。寧德時代與比亞迪作為動力電池企業的領頭羊任在不斷研發與創新,以鞏固市場地位,“兩超”一直在進步。而“多強”也不甘示弱。
動力電池企業在不斷向前進步,落後便淘汰是必然。前浪帶動後浪的發展,後浪勢必會超越前浪,佔據核心優勢的必然會引領行業潮流。
在這股不斷前進的浪潮中,優勝略汰是常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注意配套產能設施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時刻注意國家政策,緊跟國家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不斷進行產品研發與創新,只有這樣動力電池企業才能不斷前進,快速增強企業實力,促進社會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
3、追求高能量密度電池成為主流
追求高能量密度電池是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市場的需求。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政策,從2013年開始,就受到國家的鼓勵和支援,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長足穩定的發展。
一方面,由於近幾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大小成為了企業能否享有補貼的關鍵。因此為了享受國家補貼,提升產品銷量,增強市場競爭力,車企、電池企業都竭盡全力地在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上作出努力。另一方面,儘管多年來國內電動汽車行業一直在前進,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一個問題那便是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短的問題,續航里程受到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影響,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其地位不可小覷,動力電池的價格在整車中的佔比高達80%,為了降低整車價格滿足市場的價格需求,整車廠也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為了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廠內自主研發生產高能量密度電池,合理定價電池降低整車價格,增長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提升市場份額,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產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與比亞迪都在大力推進三元811的生產,據悉,寧德時代首批811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為260Wh/kg,三元811作為動力電池企業中最優質持久的電芯,在電池生產領域佔有極高的地位,這種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正是市場所需求的,可見動力電池市場高速向三元811迭代。
4、外企進入國內市場
4.1外資動力電池企業與中國汽車企業合作
在2019年以前由於國家釋出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例》,使得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得到蓬勃發展,而外資動力電池企業幾乎全部都被緊緊關在中國大門外,失去了與國內市場競爭機會,而在今年6月24日,工信部宣佈,決定自本月21日起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符合規範條件企業目錄同時廢止。這一制度的廢除就意味著中國的大門將會對外敞開,日、韓等國家將會陸續進入國內市場參與競爭,擴大市場佔有率。
2019年6月12日,吉利汽車釋出公告稱,其間接持有99%股權的附屬公司上海華普國潤與南韓LG化學訂立合資協議,將共同出資1.88億美元成立動力電池公司。
北汽新能源與南韓SK Innovation在中國北京合資成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工廠“BESK科技”。
上海汽車與美國A123系統公司聯合投資月200萬美元,在上海嘉定區開設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公司。
隨著2020年放開的電池行業管控的接近,更多的外資動力電池企業將會進入中國,這一趨勢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持續,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4.2外企汽車行業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合作
2018年據路透社報道,福斯汽車董事會成員stefan somner表示,將斥資500億歐元採購電池,並與中國寧德時代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為了擴大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佈局,福斯表示未來可能會在中國建設電池製造廠。
2019年7月17日,豐田宣佈將與中國寧德時代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研發動力電池和純電動汽車,並計劃在2025年推出品牌的純電動汽車。
2018年12月5日孚能召開戰略釋出會,宣佈公司已與戴姆勒簽訂從2021-2027年供貨協議,供貨規模7年合計140GWh,以50度電每輛車計算,可供應280萬輛純電動車。據悉孚能科技計劃斥資50億(單位/人民幣)在德國東部建造工廠,從而實現電池供應數量和開拓市場的目的。
總之,外資企業的進入使得國內市場喜憂參半。一方面它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力度,使得國內企業感受到無比的壓力,另一方面,它與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車廠的合作有利於他們的發展,在交流與合作中促進國內動力電池在管理和技術方面的進步。
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發展趨勢,大體上是向好的,雖然有些小插曲但是不會影響整體趨勢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