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1年小米一代手機發布,以1999元的價格做到了彼時3000-4000元旗艦機的配置,成為了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網際網路做手機的模式也從此拉開了序幕,這改變了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命運。如今,小米造車的訊息被頻頻爆料,那麼未來小米汽車真的下線後,會憑藉小米一貫主打的高性價比優勢成為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嗎?小米汽車能複製手機模式嗎?】
近日,“小米造車”的傳聞成為車圈和科技數碼圈關注的熱點,“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為戰略級決策”的定論也傳得有板有眼。雖然小米官方以及雷軍對“造車”傳聞並未明確表態,但事出必有因,顯然這一切並不是空穴來風,那麼我們何時能夠看到小米量產的汽車亮相呢?
智慧化促汽車與手機行業關聯度強化隨著汽車向著“新四化”的趨勢推進,使用者對車輛的“智慧化”配置有了更高的標準,所以手機與汽車從原本互不搭界的產業發展到關聯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多科技公司及手機公司紛紛佈局汽車領域,他們除了在車機、人機互聯絡統研發方面發揮著自己的優勢外,還有著更大的“野心”,即直接參與造車。
去年年底,蘋果公司因“造車計劃”成為了汽車圈的一大談資,蘋果將以什麼形式入局、何時入局備受業內關注,此外採用哪家代工車企也一直被猜測。韓國現代起亞集團與蘋果頻頻擦出火花,此外寶馬、大眾、麥格納、通用汽車、Stellantis集團以及日產都成為了蘋果的“緋聞”合作伙伴。雖然造車計劃的推進還存在很多的變數,但可以確定的是蘋果不會只賣一輩子手機,最終入局汽車行業已經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
一直以“黑科技”著名的索尼顯然不甘落後,早在2020年1月的北美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就釋出了品牌旗下首款純電動概念車型VISION-S,新車展示了索尼在汽車智慧化方面的技術,特別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結合了索尼成像與感測、AI、通訊和雲方面的多項技術。據悉,索尼汽車將由來自於奧地利的知名供應商麥格納斯太爾代工打造,距離實際量產越來越近。
國產通訊和手機“巨頭”華為也走在了前沿,無論是新能源動力總成還是互聯方面都已經率先入局。2020年4月17日華為申請註冊了一項名為“一種動力總成和電動汽車”的專利,該專利將提高電動汽車動力總成中換熱器的利用效率,改善電機控制器的散熱效能。此外,今年2月初,全球首款量產5G V2X車型R汽車MARVEL R正式上市,其搭載的正是華為提供的5G技術。
小米造車傳言並非只是炒作那麼小米造車究竟是有備而來還是炒作呢?事實上,小米集團關於汽車的專利已經超過了800件,雖然雷軍並未明確表態,但小米一直在汽車產業鏈積極佈局。
據智慧芽釋出的報告顯示,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經達到了834件,其中發明專利超過96%,主要涉及無線通訊網路、電數字資料處理、數字資訊傳輸、影象通訊、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此外,雷軍及小米集團還投資過汽車領域企業接近30家,其中包括參與小鵬汽車的C輪融資。綜上,小米確實有一定的“造車”根基。雷軍曾說過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而電動汽車是當下的一個風口,所以官方解釋的“等等看看,暫時沒有”或許還有一番其他的含義。
那麼站在汽車行業的角度分析,小米的造車實力處於什麼水平呢?根據車企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蔚來、理想、小鵬分別憑藉43,728臺、32,624臺、27,041臺的累計交付量穩居本土造車新勢力前三的位置。根據公開資訊顯示,蔚來汽車及旗下公司共擁有汽車相關專利接近4000件,理想汽車擁有的相關專利接近1200件,小鵬汽車及旗下公司擁有的相關專利為1600多件,雖然從專利數量上來看小米與新勢力頭部企業還有差距,但差距並不“離譜”,小米的電子裝置相關技術在未來造車過程中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
不過,小米在汽車領域的關注點更多是在互聯化體驗以及輔助駕駛方面,而像整車設計研發、生產製造以及銷售服務環節上還有欠缺,汽車零配件方面的專利佔比也較低,所以造車單憑一己之力或許有些困難,還需要抱緊傳統車企的“大腿”。
資本看好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2020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產銷表現呈現出了積極的態勢,根據中汽協的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增速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隨著補貼政策退坡,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會逐漸從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未來的需求導向使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新能源汽車積極的發展態勢下,資本也看好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作為最早上市的本土新勢力企業,蔚來自去年得到合肥市的資金支援後進入了穩定的上升期,下半年股價一度飛漲,目前上漲已經超過十倍,公司市值860億美元,超過了寶馬、賓士、上汽等多家老牌車企;當前小鵬汽車市值為314.11億美元,上漲接近300%;理想汽車市值為267.84億美元,上漲超過180%。
2月19日,當有媒體報道小米已確定造車後,小米集團股價直線拉昇,漲幅一度擴大至10%,截至2月19日收盤時,小米股價漲6.42%。此外,健康管理業務佔據業務結構98.82%的恆大汽車一直是“空造勢,未造車”的存在,憑藉“汽車”話題也帶來了市值的“瘋漲”, 截止2月16日港股收盤,恆大汽車股價上漲12.13%,達到了67.5港元/股,總市值5951億港元(約合約合4954億元人民幣),位居國內車企第三。雖然眾多新能源車企銷量不大甚至沒有量產車型,但市值與股價已經超過了傳統車企,他們用事實證明,與“造車”話題“碰瓷”會為企業市值及股票價值帶來上漲。
拋開新能源汽車的“泡沫”不談,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積極因素的。汽車的智慧化和電動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汽車行業相關企業還是其他科技企業都開始尋求轉型,希望從新能源汽車領域分得“蛋糕”,開拓全新的市場,這將促進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間的良性競爭。根據中國信通院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手機產業出現明顯下降的趨勢,智慧手機已經不再是幾年前那般欣欣向榮,所以對小米而言,趁著當下新能源汽車的風口,積極尋求多領域發展也是利於企業未來佈局的。
點評
雖然手機與汽車是兩種產業,但隨著汽車逐漸趨向智慧化,對科技型別的企業而言入局並不太難。對小米而言,若涉足於汽車行業,那麼大機率會採取和傳統車企合作的形式,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小米延續其產品價效比高的優勢,在汽車行業成為新的“價格屠夫”,為年輕人打造出第一款新能源汽車。或許小米的“等等再看”也正是為了以充足的準備進軍全新的領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