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李書福再提“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在吉利的內部演講中李書福表示,吉利汽車正計劃對現有新能源業務進行全面整合。其核心舉措是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該公司將管理和統籌吉利於去年9月釋出的SEA浩瀚智慧進化體驗架構。此外,其還將接管吉利旗下的領克品牌和幾何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並負責統一的營銷和銷售管理工作。
誠然,雖說近幾年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頻頻佈局可謂轟轟烈烈,但奈何卻收效甚微。可以說,在全球汽車市場向電動化全速邁進的背景下,新能源領域的短板仍成為了吉利的難言之隱。
眼下,“吉利新能源”就像是一場資本的賭局,讓人遲遲無法參透背後的玄機,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吉利桌上的“賭資”越來越大,吉利已經漸漸失了理智。
餅越畫越大
如果你是汽車圈的老人,應該對“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並不陌生,這可以說是吉利在2015年釋出的最具前瞻性的新能源發展策略,彼時,在該計劃中,吉利激進的表示,到2020年使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
或許,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冰冷的資料面前,吉利的一切展望都是那麼蒼白且無力。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吉利已經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其累計銷量約132萬輛,但在新能源領域,無論是幾何A、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總銷量僅為6.8萬輛,這個數字意味著,在吉利的整車銷量構成中,新能源佔比僅為5.2%。
顯然,站在當下來看,五年前吉利釋出的“藍色吉利行動”甚至可以用慘敗形容。而面對輿論接踵而至的質疑聲,李書福似乎有些坐不住了,所以才會有瞭如今,近乎瘋狂的吉利。
1月11日,吉利、百度官宣造車,未來雙方將基於吉利研發的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慧進化體驗架構展開;1月13日,吉利聯手富士康組建合資公司,提供代工及定製顧問服務;1月19日,吉利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智慧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營銷、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1月29日,吉利與FF官宣合作,雙方計劃在技術支援和工程服務領域展開合作。
沒錯,在今年短短的一個月內,吉利已於四家公司達成合作,汽車圈“交友速度”驚人。而翻看吉利的新能源版圖不難發現,眼下其已經擁有包括幾何、極星、楓葉,以及未來的smart,如果再加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旗下的遠端汽車和倫敦電動汽車,吉利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超過8個。
可以說,吉利的頻繁出手,體現更多的是吉利對於新能源領域的發展較為急迫,而這種急於求成的處事風格,也讓“吉利新能源”這張大餅是越畫越大了。
自亂陣腳
但是,收購和合作真的能讓吉利拔得頭籌嗎?
就現在來說,當初的吉利錯判了形勢,不僅沒能將燃油車市場的優勢自然過渡到新能源領域,反而衍生了“左右互搏”的局面。
例如,吉利帝豪GSe售價10.99萬元起,幾何C售價12.98萬元起,消費者幾乎很難看到兩款緊湊型純電SUV之間的差別。此外,幾何品牌日子也並不好過,一邊坑了帝豪,一邊又被同為吉利高階品牌的領克無情碾壓。
在領克2020年全年銷量17.5萬輛的風頭正勁時,定位有所重合的幾何汽車面對的卻是銷量慘淡的夢醒時刻。資料顯示,立志成為“東半球最好純電動汽車”的幾何汽車,2020整年銷售也才僅僅1萬出頭。
而除了內耗,新能源產品核心技術的缺失也沒能讓吉利跳出“油改電”的怪圈。
有業內人士指出,吉利的PMA和PE、FE和GE等平臺,看似是純電動平臺,實則已變成了燃油車及“油改電”等車型的研發平臺,嚴重滯後於當下的發展節奏。
不可否認,“油改電”任何一家傳統車企新能源轉型的必經之路,但奈何5年的過渡期,並未讓吉利實現進化。畢竟,眼下吉利的“油改電”產品確實不在少數,例如帝豪EV改自帝豪燃油版、純電動SUV帝豪GSe改自帝豪GS,楓葉30X改自遠景X3,當然還包括重整力帆後投產的改自嘉際的楓葉80V。
可見,長期依託“油改電”戰略,不僅沒有幫吉利搶下更大的蛋糕,反倒是讓消費者對其轉型的決心和技術水平產生了質疑。
有意思的是,面對質疑,李書福在此次內部演講中迴應道:“有些戰略具有多面性,其實所有的新思維都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大家都一目瞭然,那就不叫新模式,既然是創新思想,那就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看懂。”
正如李書福所說,新能源轉型確實是塊難啃的骨頭,正因如此,有些人喜歡抄小路走捷徑。其實,對於吉利新能源的未來我們無需過多評判,因為這本就是一場資產與未來的賭局。而伴隨著吉利桌上的賭資越來越大,這場豪賭也終成為了無底洞,似乎永遠看不到盡頭。如今,又傳出吉利將在今年成立新電動車公司的訊息,很顯然,“好戲”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