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其中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正在與國有的長安汽車和其他汽車製造商進行談判,希望利用他們的汽車工廠生產其電動汽車。
知情人還表示,華為還在與中國政府支援的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討生產其電動汽車的事宜。
該計劃預示著華為在近兩年的美國製裁後,可能會在方向上發生重大轉變,因為美國的制裁切斷了華為進入關鍵供應鏈的途徑,迫使華為出售部分智慧手機業務以維持品牌的生命力。
華為因國家安全問題被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列入貿易黑名單。許多業內高管認為,拜登不太可能撤銷針對華為數十億美元技術和晶片銷售的禁令。華為否認存在不當行為。
華為發言人否認該公司計劃設計電動汽車或生產華為品牌汽車。
“華為不是一家汽車製造商。然而透過ICT(資訊和通訊技術),我們的目標是成為面向數字汽車和新附加元件的供應商,使汽車OEM(原始裝置製造商)能夠製造更好的汽車。”
三位訊息人士表示,華為已經開始在內部設計電動車,並與國內的供應商接洽,爭取最早在今年正式啟動該專案。
一位訊息人士表示,帶領華為成為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制造商之一的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負責人餘承東,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電動汽車上。另一位訊息人士稱,電動車業務將瞄準大眾市場領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隨著中國政府大力推廣綠色汽車,將其作為減少長期空氣汙染的一種手段,中國科技公司一直在加大對電動汽車的關注。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包括純電池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預計將佔到中國整體汽車年銷量的20%。
業界預測,今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0萬輛,高於2020年的約130萬輛。
華為雄心勃勃的自主生產汽車計劃,將成為近幾個月釋出類似宣告的眾多亞洲科技公司中的一員,其中包括百度和富士康。
在美國,亞馬遜公司和Alphabet Inc也在開發汽車相關技術或投資智慧汽車初創公司。
多年來,華為一直在為電動汽車開發一系列技術,包括車載軟體系統、汽車感測器和5G通訊硬體。
該公司還與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通用汽車公司和上汽通用汽車等汽車製造商形成合作關係,共同開發智慧汽車技術。
自2018年以來,它加快了汽車相關技術工程師的招聘。
根據中國官方的專利記錄,華為本週獲得了至少四項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專利,包括電動汽車之間的充電方法和檢查電池健康狀況的方法。
兩位訊息人士稱,華為目前進軍電動汽車市場的行動,與去年11月與長安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CATL共同創立的一家智慧汽車公司是分開的。
(加美財經)
#華為#、#電動汽車#、#中國企業#
責編: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