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特斯拉“把有問題的零件,也就是次品,直接上線”、“打根兒上就是缺陷產品”、“以往80分才能出廠,現在60分就可以了”。不止被中國工廠員工吐槽,很多國外消費者也深受其害,特斯拉美國加州弗裡蒙特工廠去年恢復運營後向消費者交付Model Y不久,許多新買家就投訴新車存在諸多嚴重質量問題。因投訴太多,一些買家甚至拒絕收車,特斯拉不得不推遲新車交付。同時,馬斯克對於特斯拉汽車的生產質量問題心知肚明,表示:“特斯拉去年造車速度太快了,以至於搞砸了噴漆(漆面未乾就出廠)”。馬斯克甚至建議“要麼你就買最早的批次早買早享受,要麼你就等到產能趨於穩定後再說。”伴隨產能提升階段的品控和質量問題,仍將是特斯拉短期內難以平衡的矛盾。
汽車生產,一直都極度依賴汽車設計經驗、量產經驗、對零部件供應商的統籌協調能力,在這些方面,特斯拉無疑遠遠落後於傳統汽車主機廠,只能靠一年一年的量產,不斷總結經驗,改善和最佳化。特斯拉質量危機爆發,主要在乎產能擴張太快,完全超出了其自身能力。近半年來,特斯拉問題集中爆發,在全球多次召回汽車,召回總量超過二十萬輛,幾乎都是前幾年生產的MODEL S和MODEL X,已經佔到這兩款車型歷年來總銷量的一半。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最近一兩年才開始批次生產的MODEL 3、MODEL Y的質量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大幅暴露,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爆發更大的質量危機,把特斯拉帶入更深的深淵。
報道稱:資料顯示,從2018年開始,特斯拉已經連續3年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位置。其全球新能源龍頭企業的地位已經十分穩固,但特斯拉仍面臨危機。因為,特斯拉真正的競爭對手或許剛上場。2020年大眾異軍突起,以22萬輛的成績成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其份額佔比也從2018年的3.81%飆升至7%。而特斯拉2020年市場份額佔比為15.99%,相比2019年略有下滑。
在歐洲市場,大眾ID.3僅僅上市幾個月,就連續五個月在銷量壓制特斯拉最熱銷的車型MODEL 3,而雷諾ZOE更是直接把單一車型年度銷量冠軍從特斯拉MODEL 3手中搶走,傳統車企微微一轉身,特斯拉就已經敗勢頹顯,MODEL 3在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從2019年的15.6%滑落至6.4%,慘遭滑鐵盧。要知道,和MODEL3價格幾乎相當的大眾ID.3去年上市時間僅僅四個月,而且還沒有在中國和美國等全球市場發售,就已經如此威猛。
新的一年,大眾又在歐洲推出和MODEL Y價格相當的SUV車型大眾ID.4,依託在中國市場的巨大規模優勢,大眾在中國市場甚至大幅調低ID.4的預售價格,比MODEL Y低了足足7萬元以上,擺出一副憑藉規模和價格圍剿特斯拉的氣勢。筆者深信,大眾特意放低身段,把ID.4賣得如此便宜,一旦ID.3和ID.4全部推向全球市場,將對特斯拉的走量車型MODEL3和MODEL Y形成致命打擊。2021年開年首月,特斯拉MODEL3銷量幾乎慘遭腰斬,環比下滑42%,而MODEL Y銷量也遠遠不如預期,似乎已經昭示出一些跡象。
報道稱:按照汽車行業的規律,降價不一定能帶來銷量的上漲,特斯拉這一波降價是否能打破這個規律仍待觀察。但是,不斷地降價,以及日益突出的產品質量問題,實打實得讓特斯拉的品牌光環暗淡不少。目前的特斯拉,是靠著粉絲們對馬斯克和特斯拉的崇拜,助其快速成長,很多消費者只是因為情懷而買單,當雪球越滾越大、使用者越來越多時,不少使用者會發現特斯拉的品質因急速擴張,和想象中存在太大差別,最終引發消費者吐槽。
筆者評論:從多年前特斯拉籌資時在官網釋出的盈利模式可以看出,特斯拉的盈利模式極其簡單:打造跑車,吸引消費者購買;用賺到的錢生產便宜的車,再用賺到的錢生產更便宜的車。如此往復迴圈,直到成為汽車界的大眾、豐田。可以說,很多特斯拉車主都是衝著特斯拉的價格光環而買特斯拉,壓根兒不知道特斯拉曾經掛在官網上的這個盈利模式,不知道特斯拉根本不會做豪車品牌,只是為了最終能生產便宜車活下去,而不得不在前期生產跑車和高價車,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然後,特斯拉會不停降價,不停推出越來越便宜的車型,最後走向豐田、大眾、通用、福特的道路,區別僅僅在於,換了一家企業,燃油車換成了電動車,而那些因為“豪華”和“高價”被吸引買特斯拉車型的消費者,一個個最終成為一茬茬的韭菜。
寫在最後:
不得不說,特斯拉汽車雖然造車技術和質量品質一般,不過,特斯拉的營銷模式極為新穎,甚至直擊傳統車企的痛點。而一個新奇的模式,總會吸引無數喜歡新鮮的消費者。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甚至傳統車企開始效仿特斯拉改革營銷模式,消費者對特斯拉的新鮮感很快會過去。而傳統車企一旦大象轉身,憑藉更加全面的造車技術路線、更加豐富的量產造車經驗、在消費者心中擁有的優勢地位,只需要推出更具誠意的新能源車型,特斯拉很有可能在最終的產品力比拼中漏洞百出,直接被趕下神壇。
2020年,在歐洲,雷諾完成了對特斯拉MODEL 3的超越,大眾DI.3連續五個月銷量碾壓MODEL 3;在中國,五菱MINI EV掀翻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直接在品質和價格上雙雙硬抗特斯拉MODEL 3,並未處於明顯下風。以上種種事實,無比明確地驗證了筆者的上述說法。2021年,隨著更多的傳統車企發力,推出越來越多更具競爭力的車型,特斯拉的優勢將會越來越弱,甚至可能很快陷入劣勢,開始為生存下去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