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10年的網際網路從業人員,非專業汽車工程人員,同時這些年因工作及個人愛好關係,持有或深度駕駛(持續一週以上,里程超3000公里)超過30款車輛。所以此文不深度探討技術層面,而嘗試從營銷及運營層面思考兩者的發展。
我們先嚐試看看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在消費者心智層面的影響,為什麼先聊這個呢,因為汽車行業已經用幾十年來證明,消費心智才是真正的壁壘,這個特點在國內尤其顯性。先聊結果。目前新勢力代表如特斯拉、小鵬,蔚來在心智層面的佔領的關鍵詞普遍為:科技、服務、自動駕駛。為什麼沒有理想呢?因為理想更應該歸類到傳統車企。理性看待理想one這臺車填補的市場需求,理想的組織管理,財務管理。您也會把他歸類到傳統車企。
那麼傳統車企呢?當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傳統車企這些年卻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各家品牌如沃爾沃還在打安全牌、豐田還在玩穩定保值,賓士繼續豪華,寶馬繼續操控。也許產品已經發生變化,如新S,事實上,傳統車企在品牌層面顯然是保守的,新勢力只不過是從傳統車企上不斷的拿走一個又一個關鍵詞而已。
自主品牌是有突破的,因為對比大眾豐田寶馬賓士,自主品牌也如造車新勢力一樣,是輕裝上陣,不斷從老車企手中去搶佔消費心智的過程。
結果看完,我們來嘗試看看產品。我們從model3這款車來看。我曾一度懷疑BBA商量好了似的給model3一個生存空間。我在我們小區車庫(杭州未來科技城板塊,電商年輕從業人員較多)可以輕鬆數到十幾二十臺model3,並且驗證,有多數是家庭唯一用車。假設3系、C級、A4推出一款插電混動車型,定價控制在30W左右,那我相信會有很多家庭唯一用車的需求會轉而購買這些車子,因為核心購買需求是:無需搖號,價格30左右。
事實上X1有,A6有,5繫有,E級也有插混車型,然後他們與MODEL3完美避開,價格遠高於純燃油版,傳統車型劃分方式,也完美避開。與model3價格重疊的,同屬豪華B級車這個領域裡,能上綠牌的車型還真就沒有。新賓士C釋出有插混車型,然後又把它放到了車系頂配,超過40萬的定價。
事實本質就是這些傳統車企還在用老思維買車子,搞配置差異,就想著把消費者眼前的錢給掙了,把每臺車的利潤最大化。而新勢力,用網際網路思維講,第一,我現在壓根沒想在車上掙錢,第二,我未來也未必透過賣車掙錢。
最後我們來看看傳統車企可以打什麼牌。前段時間,李書福在吉利內部發表了萬字講話說,傳統車企不是諾基亞,新勢力也不是蘋果,從某個角度講,是的,因為造車比造手機投入、配套不是一個量級,甚至可以說,手機也不過是汽車的一箇中控屏罷了。諾基亞的第一次死亡是被革命了,他沒有跟上智慧手機的發展,而被微軟復活後為什麼還不行呢?因為消費心智,因為產品負擔。
傳統車企現在的品牌價值就更像是負擔,賓士有能力去開發一款核心指標:續航、動力、操控上不輸model3的豪華B級車,但他卻不肯拉下架子,把價格買到24萬起。看看標價29萬起的CLA那羸弱的產品力,就知道他的品牌負擔有多重。
汽車製造領域,在終端產品上,以前我始終不認為有真正的技術壁壘,因為真正的壁壘一直都只是在供應商手上。
而現在出現了一個真正的技術壁壘,不是什麼鐳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是自動駕駛的演算法。因為這個需要大量的實際駕駛資料做支撐,特斯拉小鵬也把這個當成最大的心智佔領點。而特斯拉的賣點中始終有一點,就是特斯拉作為全球新能源領先企業,有超過百萬輛特斯拉每天在不停的驗證推動特斯拉自動駕駛的進步,這對於蔚來,小鵬來講是降維打擊。
而相對於傳統車企來講,他們在做什麼呢?他們有人在給供應商做嫁衣,有人在把自動駕駛功能當成賣點放到頂配、次頂配上以賺取更多利潤。而忽略了資料和消費心智在蔚來的價值。
有人會說,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包也需要6萬多選裝。別逗了,一個是領先者,一個是追趕者,哪個有收費資格?
最後總的來講,我相信,傳統車企未來不會全部死亡,但是一旦落後,再想追趕就基本不可能了,因為消費心智已經沒有你。而現階段,用電商思維講,1,先拉使用者,拉資料,2去賺未來的錢。